用自己的手攥緊中國種子(望海樓)
原標題:用自己的手攥緊中國種子(望海樓)
4月10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海南省三亞(ya) 市崖州灣種子實驗室考察調研時強調,種子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關(guan) 鍵。隻有用自己的手攥緊中國種子,才能端穩中國飯碗,才能實現糧食安全。要弘揚袁隆平等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十年磨一劍,久久為(wei) 功,把這件大事抓好。
這是近期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再次就我國種業(ye) 發展作出重要指示。一個(ge) 多月前的3月6日,他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hui) 議的農(nong) 業(ye) 界、社會(hui) 福利和社會(hui) 保障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hui) 時強調,種源安全關(guan) 係到國家安全,必須下決(jue) 心把我國種業(ye) 搞上去,實現種業(ye) 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
農(nong) 以種為(wei) 先。崖州灣種子實驗室所在的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是我國重要的農(nong) 作物種子繁育“大本營”,袁隆平在這裏取得雜交水稻育種關(guan) 鍵突破,我國已育成的農(nong) 作物新品種裏約70%經過了南繁基地的培育。2018年4月12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到海南考察,專(zhuan) 程前往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強調“要下決(jue) 心把我國種業(ye) 搞上去”。
小小一粒種子,一頭連著百姓生活,一頭連著國家戰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始終牽掛在心。早在2013年12月的中央農(nong) 村工作會(hui) 議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就深刻指出“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ge) 世界”。近年來,在中央農(nong) 村工作會(hui) 議、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全國兩(liang) 會(hui) 、國內(nei) 考察等重要場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反複提及“種子”,從(cong) “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guan) ”,到“把種源安全提升到關(guan) 係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再到“加快生物育種產(chan) 業(ye) 化步伐”……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種業(ye) 發展有了很大進步。截至目前,我國主要農(nong) 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自主選育品種麵積占95%以上,水稻、小麥兩(liang) 大口糧作物品種自給率達100%。
“籽種好,一半穀。”良種在促進糧食增產(chan) 方麵具有十分關(guan) 鍵的作用。當前,我國糧食生產(chan) 實現曆史性的“十八連豐(feng) ”,良種在農(nong) 業(ye) 增產(chan) 中的貢獻率超過45%,中國糧主要用上了中國種。但同時我們(men) 也要清醒認識到,從(cong) 中長期看,我國糧食消費總量仍將剛性增長,糧食產(chan) 需將維持緊平衡態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鬆。在耕地有限的背景下,更要在種子上下功夫。從(cong) 全球視角看,種子問題各國普遍重視。作為(wei) 世界第二大種子需求國,我國種業(ye) 發展在一些品種、領域和環節還存在明顯短板,玉米、大豆等作物單產(chan) 還有很大提升潛力。如何打好種業(ye) 翻身仗?小小種子,有大文章可做。
種質資源是基礎。農(nong) 業(ye) 種質資源是國家戰略性資源,事關(guan) 種業(ye) 振興(xing) 全局。沒有種質資源作基礎,再先進的育種技術和保障條件,也不能憑空育出新的品種來。去年以來,我國啟動新中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農(nong) 業(ye) 種質資源普查,新收集農(nong) 作物種質資源超2萬(wan) 份,建設並投入試運行國家農(nong) 作物種質資源庫,加快摸清家底,加強資源保護,全力打好種業(ye) 翻身仗的第一仗。
自主創新是關(guan) 鍵。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種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種業(ye) 科技就要自立自強。這是一件具有戰略意義(yi) 的大事。從(cong) 推進種業(ye) 領域國家重大創新平台建設到啟動農(nong) 業(ye) 生物育種重大項目,從(cong) 加快實施農(nong) 業(ye) 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工程到實行“揭榜掛帥”“部省聯動”等製度,從(cong) 開展重大品種研發與(yu) 推廣後補助試點到強化種業(ye) 知識產(chan) 權保護……聚焦種業(ye) 創新,集中力量破難題、補短板,既解決(jue) 個(ge) 別領域“有沒有”的問題,也著力解決(jue) 大多數領域“好不好”的問題,我國奮力推動種業(ye) 高質量發展。
打好種業(ye) 翻身仗、推進種業(ye) 振興(xing) ,是一項長期任務、係統工程,等不得也急不得。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說,“十年磨一劍,久久為(wei) 功”。
(作者為(wei) 本報評論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