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自強書寫精彩人生(暖聞熱評)
【人物】張順東(dong) 、李國秀夫婦
【故事】張順東(dong) 、李國秀是雲(yun) 南省昆明市東(dong) 川區烏(wu) 龍鎮坪子村一對農(nong) 民夫婦,張順東(dong) 幼年時因意外觸電失去了右臂,雙腳重傷(shang) ,李國秀則先天沒有雙臂。他們(men) 身殘誌堅、自立自強,不僅(jin) 將一雙兒(er) 女撫養(yang) 成人,還成為(wei) 村裏第一批脫貧戶;不僅(jin) 把自己的日子經營得蒸蒸日上、紅紅火火,還為(wei) 村裏其他殘疾人服務,帶動更多村民過上更好的生活。他們(men) 曾獲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等榮譽,前不久入選“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
【點評】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我們(men) 東(dong) 川的一款特色七彩麵條,它是由7種果蔬製作而成的……”直播鏡頭前,張順東(dong) 和李國秀熟練地為(wei) 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帶貨。憑借一股不服輸的韌勁兒(er) ,夫妻倆(lia) 練就了一身本領——李國秀雙腳能繡花,張順東(dong) 一隻手能挖田、駕駛三輪摩托車。如今這對“勵誌夫妻”又有了新的目標:蹚出一條電商增收致富的路子來。
“你是我的腳,我是你的手,沒有什麽(me) 過不去的坎。”張順東(dong) 經常同妻子說這句話。一路走來,這對加起來隻有一隻手、兩(liang) 條腿的夫妻,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行動不便,就相互配合,幹農(nong) 活時,張順東(dong) 單臂揮鋤把紅薯刨出,李國秀則用腳夾起紅薯準確地扔進背簍;炒菜做飯時,張順東(dong) 掌勺,李國秀在一旁幫忙穩著炒菜鍋……“互為(wei) 手足”、一路扶助,在殘缺中孕育美滿、在苦難中淬煉不凡,夫妻倆(lia) 用勤勞的付出和不屈的意誌支撐起幸福的生活。
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談起過往的艱苦歲月,張順東(dong) 和李國秀麵帶笑意。在女兒(er) 的記憶中,父母總是哼著歌,“把苦難的日子過得像花兒(er) 一樣”。麵對生活的困境,他們(men) 不曾自怨自艾、怨天尤人,而是選擇昂起頭來、頑強生活。在田裏揮舞鋤頭勞作時,張順東(dong) 不時吹響輕快的口哨;唱著“生活就像爬大山,生活就像趟大河,一步一個(ge) 深深的腳窩”,一家四口奔向向往的生活。夫妻倆(lia) 給兒(er) 女取的名字中都有一個(ge) “光”字,因為(wei) 他們(men) 覺得“在任何情況下光都會(hui) 發熱,點燃幸福的生活”。
“我們(men) 雖然殘疾了,但我們(men) 精神上不殘,我們(men) 還有腦還有手,去想去做。”身殘誌堅的張順東(dong) 、李國秀夫婦,在脫貧攻堅奔小康路上不等不靠、不找不要,書(shu) 寫(xie) 了震撼人心的奮鬥故事。從(cong) 因病不能站立行走、靠著養(yang) 牛脫貧摘帽的王昭權,到丟(diu) 掉思想包袱、拿起鋤頭,拔除“貧困之根”的王萬(wan) 才,再到不向命運低頭,在不斷嚐試中探索出“稻蝦共養(yang) ”模式的崔興(xing) 文……脫貧攻堅過程中激發的奮發向上的精氣神,也是接續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寶貴精神力量。
沒腳走出致富路,無手繡出幸福花,張順東(dong) 、李國秀夫婦的身軀並不健全,但他們(men) 為(wei) 夢想奮鬥的身影無比堅定。這份自立自強的信心勇氣裏,藏著創造美好生活、成就更大事業(ye) 的秘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