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光明網評論員:兒童食品不該是商家打的“概念牌”

發布時間:2022-04-19 10:30:00來源: 光明網

  【閱讀提示】食品打上“兒(er) 童”標簽,就一定安全了嗎

  光明網評論員:兒(er) 童醬油、兒(er) 童麵條、兒(er) 童水餃……近年來,市麵上各種兒(er) 童食品種類越來越豐(feng) 富,同款品牌隻要沾上“兒(er) 童”兩(liang) 個(ge) 字,價(jia) 格就要比普通商品貴出一大截,有的甚至要貴好幾倍。但也有家長心生猶疑,花高價(jia) 買(mai) 的兒(er) 童食品,真的能更貼合自家孩子的成長需求嗎?

  從(cong) 營養(yang) 學的角度來講,兒(er) 童身體(ti) 尚未發育成熟,對成長所需的營養(yang) 物質需求更豐(feng) 富更全麵,同時對食品添加劑的排解能力相對較差,這決(jue) 定了他們(men) 對食品的需求與(yu) 成年人不完全相同。在人們(men) 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構建一套適合不同年齡段兒(er) 童生長發育特征的兒(er) 童食品標準,有助於(yu) 更好嗬護少年兒(er) 童茁壯成長,幫助他們(men) 提升免疫力、增強體(ti) 質,這也是許多發達國家的有益經驗。

  然而,當前市麵上流行的兒(er) 童食品,卻未必具有上述功能。正如有專(zhuan) 家指出,當前市場上流行的“兒(er) 童食品”,並非食品分類,而是針對兒(er) 童營銷的食品。其行情火爆的背後,是兒(er) 童市場的溢價(jia) 高和好掙錢。在不斷推陳出新的兒(er) 童食品市場背後,是商家精心設計的概念營銷。所謂的“兒(er) 童食品”,隻是以企業(ye) 標準作為(wei) 產(chan) 品標準的普通商品,是否真正具備兒(er) 童身體(ti) 成長發育所需營養(yang) ,還得打個(ge) 大問號。

  長期以來,我國兒(er) 童食品的行業(ye) 標準缺失,讓這一細分市場處於(yu) 野蠻生長的狀態。過去,還有許多雖然沒有打著“兒(er) 童食品”旗號、但實際上以兒(er) 童為(wei) 主要銷售對象的商品,例如“高油、高糖、高鈉”的辣條,許多都出自衛生條件一般的小作坊。這些所謂的“五毛商品”,在廣大農(nong) 村地區流行,對我國兒(er) 童健康成長帶來危害。近幾年隨著相關(guan) 治理的深入,這些探觸兒(er) 童食品市場下限的商家難以為(wei) 繼,而那些走高端化路線的商家仍沒有受到應有的監管和約束。兒(er) 童食品的行業(ye) 標準缺失,使許多食品企業(ye) 想開發兒(er) 童食品市場,在這個(ge) 高溢價(jia) 、高利潤的行當裏分一杯羹。

  讓兒(er) 童食品“名副其實”,關(guan) 鍵是要標準先行。2020年6月,中國副食流通協會(hui) 等聯合發布了一份《兒(er) 童零食通用要求》團體(ti) 標準,其對兒(er) 童零食營養(yang) 健康和安全性等方麵進行了係統規定,這是我國首個(ge) 關(guan) 於(yu) 兒(er) 童零食的專(zhuan) 門標準,不過,這個(ge) 標準屬於(yu) 行業(ye) 協會(hui) 出台的指導性標準,不具有強製性,對商家的約束作用比較有限。

  從(cong) 長遠看,兒(er) 童食品行業(ye) 必須走標準化、科學化、規範化的路徑。不妨效法嬰幼兒(er) 奶粉標段的設計,根據青少年兒(er) 童不同年齡段的營養(yang) 需求和身體(ti) 特征,劃定不同類型兒(er) 童食品的標準,符合相應標準方能打上“兒(er) 童食品”的標誌,讓“兒(er) 童食品”不再成為(wei) 商家想打就打的“概念牌”。

  當然,在相關(guan) 監管措施落實到位之前,作為(wei) 消費者的家長,還是應對所謂的“兒(er) 童食品”保持審慎態度。與(yu) 其花費高昂成本,追求商家包裝出來的安全感,不如主動學點營養(yang) 學知識,讓孩子吃得健康、綠色、安全。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