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務質量(人民時評)
讓人民群眾(zhong) 能就近享受更優(you) 質的健身場地供給,除了擴大增量,還要盤活存量,加大公共體(ti) 育設施的開放力度
北京冬奧盛會(hui) 成功舉(ju) 辦,吸引更多人愛上冰雪運動;健身設施融入公園、廣場等公共場地,居民身邊的“15分鍾健身圈”越來越多;賽事活動更加多樣,攀岩、滑板等運動走進日常生活……隨著我國深入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越來越多的人在運動中體(ti) 驗到樂(le) 趣。進一步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務質量,解決(jue) 好廣大群眾(zhong) 就近健身等問題,成為(wei) 新的社會(hui) 需求。
近年來,我國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ti) 係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截至2021年底,全國共有體(ti) 育場地397.1萬(wan) 個(ge) ,麵積達34.1億(yi) 平方米,分別比2013年增長134.3%和71.2%。但是,與(yu) 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健身需求相比,還存在著不足。比如,場地難求等問題依然存在,如何讓健身設施更公平可及、更綠色便捷等課題,也有待破解。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緊緊圍繞滿足人民群眾(zhong) 需求,統籌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ti) 係。”近期,中辦、國辦印發《關(guan) 於(yu) 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ti) 係的意見》,從(cong) 8個(ge) 方麵提出29項政策措施。這些針對性舉(ju) 措,有助於(yu) 推動健康關(guan) 口前移,進一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推動全民健身事業(ye) 上新台階,應注重解決(jue) 公共服務資源供需錯配的問題。必須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讓全民健身公共服務資源跟著人轉、跟著人走。讓人口成為(wei) 公共體(ti) 育資源配置的“定位器”,是《意見》傳(chuan) 遞的一個(ge) 重要理念。一方麵,把常住人口數量作為(wei) 重要的資金分配考慮因素,優(you) 先在人口密度大、輻射範圍廣、體(ti) 育設施供需矛盾突出的位置,建設公共體(ti) 育設施。另一方麵,引導優(you) 質資源向基層延伸,推動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城鄉(xiang) 區域協調發展,讓人們(men) 無論身處農(nong) 村還是城市,都能享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體(ti) 育服務。
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ti) 係,需精心打造綠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載體(ti) 。從(cong) 導向上看,要推動健身場地設施更多向服務群眾(zhong) 日常健身轉變;從(cong) 空間布局看,應拓展綠色生態的健身空間,讓人們(men) 在親(qin) 近大自然的環境中開展體(ti) 育鍛煉。這些年,我國建了很多步道,群眾(zhong) 使用熱情很高。此外,滑雪、徒步、登山等戶外運動的蓬勃發展,為(wei) 群眾(zhong) 參與(yu) 健身活動創造了更好條件。
讓人民群眾(zhong) 能就近享受更優(you) 質的健身場地供給,除了擴大增量,還要盤活存量,加大公共體(ti) 育設施的開放力度。2022年財政部將下達補助資金10.8億(yi) 元,用於(yu) 公共體(ti) 育場館向社會(hui) 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有的地方發布的公共體(ti) 育設施管理辦法也規定,公共體(ti) 育設施開放時間從(cong) 每周不少於(yu) 35小時延長到不少於(yu) 70小時。全麵推進公共體(ti) 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推動學校體(ti) 育場館和社會(hui) 體(ti) 育場館雙向開放,將有效緩解健身需求與(yu) 場館資源供給不足的矛盾。
全民健身事關(guan) 全體(ti) 人民的福祉。對個(ge) 人而言,它是最實惠的健康投資,可以讓我們(men) 精神與(yu) 體(ti) 魄都更加強健。對社會(hui) 來講,它是最普惠的公共服務,有助於(yu) 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順應人民對高品質生活的期待,不斷提供更好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就一定能為(wei) 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注入澎湃動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