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推動融資擔保業高質量發展(新論)

發布時間:2022-05-05 10:00: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綜合運用多種手段,推動融資擔保行業(ye) 健康可持續發展,從(cong) 而高質量服務中小企業(ye)

  中小企業(ye) 能辦大事,在我國產(chan) 業(ye) 發展中戰略地位重要。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優(you) 先解決(jue) 民營企業(ye) 特別是中小企業(ye) 融資難甚至融不到資問題,同時逐步降低融資成本。”

  截至去年11月1日,我國市場主體(ti) 已超過1.5億(yi) 戶,其中企業(ye) 4600萬(wan) 戶,99%以上的企業(ye) 是中小企業(ye) 。受多種因素影響,中小企業(ye) 存在抵禦風險能力偏弱、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融資擔保通過對中小企業(ye) 進行信用增信,對金融機構進行風險分擔,能有效、快捷破解資金融通難題,成為(wei) 解決(jue) 民營企業(ye) 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重要手段。

  近年來,銀保監會(hui) 、財政部等部門出台一係列政策文件,全國性行業(ye) 自律組織中國融資擔保業(ye) 協會(hui) 引導行業(ye) 加強自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融資擔保行業(ye) 特別是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發展取得長足進步,已建立“國家—省—地市三級聯動”的政府性融資擔保體(ti) 係。截至2021年末,我國共有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1428家,有力支持民營企業(ye) 融資,暢通金融服務毛細血管,引導更多金融“活水”流向中小企業(ye) 。未來,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手段,推動融資擔保行業(ye) 健康可持續發展,從(cong) 而高質量服務中小企業(ye) 。

  製定完善再擔保政策法規。解決(jue) 再擔保業(ye) 務定位不清晰、操作規程不完善不統一、權益保護力度相對較弱等問題,要靠製度。通過出台政策法規,明確規定再擔保的法律界定、業(ye) 務定位、權利義(yi) 務、基本運行機製與(yu) 操作規程、相關(guan) 配套政策及監管考核等內(nei) 容,既能規範再擔保經營管理、提高社會(hui) 公信力,又能充分保護再擔保機構的合法權益。這是涉及擔保行業(ye) 健康發展的基礎性工作,也是更好服務中小企業(ye) 的現實需要。

  加大行業(ye) 財稅方麵精準支持力度。目前,政策性擔保業(ye) 務提供的外部補貼補償(chang) 的長效機製尚未建立,政策性主業(ye) 收益低、不能彌補所承擔風險,製約著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運行。對此,有關(guan) 部門不妨基於(yu) 政策法規,通過科學合理的評估測算,為(wei) 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建立相關(guan) 財政補貼補償(chang) 長效機製,盡量保障其專(zhuan) 注支小支農(nong) 主業(ye) 保本微利運行。同時,加快完善現行的準備金政策,夯實融資擔保公司抗風險能力。

  加快行業(ye) 機構數字化轉型步伐。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對傳(chuan) 統風控模式進行智能化和標準化改造,有利於(yu) 增強風險防控能力,提高融資便利度,推動減費讓利。有關(guan) 部門應積極鼓勵融資擔保機構加強數據基礎平台建設,支持創新數字科技的應用場景。同時,根據形勢發展和數字化轉型需要,總結行業(ye) 經驗,組織開展各類培訓,促進從(cong) 業(ye) 人員整體(ti) 業(ye) 務素質與(yu) 能力的提升。

  推動政府、銀行、擔保機構加強合作。近年來,相關(guan) 政策效果已逐步顯現,政府、銀行、擔保機構的三方合作有待進一步加強。這需要加強監管政策引導,激發合作的內(nei) 生動力。充分發揮各方作用,實現融資擔保相關(guan) 業(ye) 務風險在政府、銀行業(ye) 金融機構和融資擔保機構之間的合理分擔,將更好促進融資擔保業(ye) 在改進中小企業(ye) 和“三農(nong) ”金融服務、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等方麵發揮積極作用。

  中小企業(ye) 好,中國經濟才會(hui) 好。擴大政府性融資擔保對小微企業(ye) 的覆蓋麵,營造良好融資生態,進一步推動解決(jue) 實體(ti) 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ye) 融資難題,不斷為(wei) 民營經濟營造更好發展環境,必能讓民營經濟創新源泉充分湧流,讓民營經濟創造活力充分迸發。

  (作者為(wei) 中國融資擔保業(ye) 協會(hui) 黨(dang) 委委員、副會(hui) 長)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