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教法首次大修 實現職業教育從層次到類型之變
職教法首次大修 實現職業(ye) 教育從(cong) “層次”到“類型”之變
修訂後的職業(ye) 教育法明確國家要建立健全適應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要、產(chan) 教深度融合、職業(ye) 學校教育和職業(ye) 培訓並重、職業(ye) 教育與(yu) 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層次職業(ye) 教育有效貫通、服務全民終身學習(xi) 的現代職業(ye) 教育體(ti) 係。
5月1日起,新修訂的職業(ye) 教育法正式實施,這是該法自1996年頒布施行以來的首次大修。
新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確“職業(ye) 教育是與(yu) 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並通過推進普職融通等頂層設計,真正實現職業(ye) 教育從(cong) “層次”到“類型”的轉變。
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法工委行政法室副主任宋芳用“一融三通兩(liang) 提升”來概括此次職業(ye) 教育法的修改思路和主線:“一融”指融合,即推進產(chan) 教融合、校企合作,發揮企業(ye) 重要辦學主體(ti) 作用;“三通”指融通、貫通、暢通,即推動職業(ye) 教育與(yu) 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層次職業(ye) 教育有效貫通、招生和升學就業(ye) 渠道暢通;“兩(liang) 提升”指提升職業(ye) 教育辦學質量、提升職業(ye) 教育社會(hui) 認可度。
“它對推動職業(ye) 教育高質量發展、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yang) 質量和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教育部職業(ye) 教育和成人教育司副司長林宇表示。
構建相互融通的“立交橋”
長久以來,社會(hui) 對職業(ye) 教育有個(ge) 普遍的認知——職業(ye) 教育是種低層次的教育,學生上升通道不暢、不寬。
宋芳介紹,修訂後的職業(ye) 教育法對此作了有針對性的規定,明確國家建立健全適應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要、產(chan) 教深度融合、職業(ye) 學校教育和職業(ye) 培訓並重、職業(ye) 教育與(yu) 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層次職業(ye) 教育有效貫通、服務全民終身學習(xi) 的現代職業(ye) 教育體(ti) 係。
在職業(ye) 教育與(yu) 普通教育相互融通方麵,該法明確國家建立健全各級各類學校教育與(yu) 職業(ye) 培訓學分、資曆以及其他學習(xi) 成果的認證、積累和轉換機製,推進職業(ye) 教育國家學分銀行建設,促進職業(ye) 教育與(yu) 普通教育的學習(xi) 成果融通、互認。法律也鼓勵支持普通中小學、普通高等學校根據實際需要,增加職業(ye) 教育相關(guan) 教學內(nei) 容,進行職業(ye) 啟蒙、職業(ye) 認知、職業(ye) 體(ti) 驗,開展職業(ye) 規劃指導、勞動教育。
在職業(ye) 教育內(nei) 部融通方麵,該法規定,接受職業(ye) 培訓取得的職業(ye) 技能等級證書(shu) 、培訓證書(shu) 等學習(xi) 成果,經職業(ye) 學校認定,可以轉化為(wei) 相應的學曆教育學分;達到相應職業(ye) 學校學業(ye) 要求的,還可以取得相應的學業(ye) 證書(shu) 。中等職業(ye) 學校含技工學校;根據高等職業(ye) 學校設置製度規定,將符合條件的技師學院納入高等職業(ye) 學校序列。省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建立職業(ye) 教育統一招生平台,匯總發布實施職業(ye) 教育的學校及其專(zhuan) 業(ye) 設置、招生情況等信息,提供查詢、報考等服務。
此外,不同層次職業(ye) 教育的有效貫通也備受關(guan) 注。
宋芳說,該法明確職業(ye) 學校教育分為(wei) 中等職業(ye) 學校教育、高等職業(ye) 學校教育;明確中等職業(ye) 學校可以按照國家有關(guan) 規定,在有關(guan) 專(zhuan) 業(ye) 實行與(yu) 高等職業(ye) 學校教育的貫通招生和培養(yang) ;還明確接受高等職業(ye) 學校教育,學業(ye) 水平達到國家規定的學位標準的,可以依法申請相應學位。
職業(ye) 教育一樣有高學曆
林宇指出,一種專(zhuan) 門的教育類型,自然會(hui) 有獨立完整的學校體(ti) 係和培養(yang) 層次,“職業(ye) 教育一樣有高學曆”。
林宇說,教育部將一體(ti) 化設計職業(ye) 教育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貫徹執行一體(ti) 化設計的職業(ye) 教育專(zhuan) 業(ye) 目錄,推動各層次職業(ye) 教育專(zhuan) 業(ye) 設置、培養(yang) 目標、課程體(ti) 係、培養(yang) 方案銜接。
在升學方麵,將研究建立符合職業(ye) 教育特點的考試招生製度。林宇表示,一直以來,建立職教高考製度的呼聲很高,本次職教法修訂,進一步明確了這一點,“我們(men) 將加快落實”。
高職專(zhuan) 科的分類考試招生目前已經成為(wei) 高職招生的主渠道,很多地方都組織了春季高考。接下來,加快建立“職教高考”製度,加強省級統籌,確保公平公正,完善“文化素質+職業(ye) 技能”考試招生辦法,按照專(zhuan) 業(ye) 大致對口原則,支持高等職業(ye) 學校和實施職業(ye) 教育的普通高等學校招收更多職業(ye) 學校畢業(ye) 生,建立適合職業(ye) 院校學生升學的通道,推動不同層次職業(ye) 教育有效貫通。
林宇介紹,接下來教育部還將穩步提升本科職業(ye) 教育的規模和培養(yang) 能力:“十四五”期間,設置一批適應產(chan) 業(ye) 發展所需的職業(ye) 本科學校;鼓勵應用型本科學校按照職業(ye) 教育專(zhuan) 業(ye) 目錄開展職業(ye) 本科教育;研究落實專(zhuan) 科高職部分培養(yang) 高端技術技能人才的專(zhuan) 業(ye) ,符合產(chan) 教深度融合、辦學特色鮮明、培養(yang) 質量較高等條件的,實施本科層次職業(ye) 教育的辦法,在提高質量的基礎上擴大高層次職業(ye) 教育的容量。
在培養(yang) 周期長、技能要求高的專(zhuan) 業(ye) 領域,教育部支持中高職一體(ti) 化設計培養(yang) 方案,通過“3+2”“五年一貫製”等方式實施長學製培養(yang) ;教育與(yu) 行業(ye) 協同、學校與(yu) 企業(ye) 合作,通過中—專(zhuan) 、專(zhuan) —本、中—專(zhuan) —本等多種學製組合,探索以中國特色學徒製為(wei) 行業(ye) 企業(ye) 培養(yang) 基層一線解決(jue) 實際工程技術問題的現場工程師。
打通職業(ye) 院校畢業(ye) 生應聘通道
要提高職業(ye) 教育的社會(hui) 認可度,職業(ye) 學校學生的出口也很重要。
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職業(ye) 能力建設司副司長王曉君表示,中共中央、國務院此前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jia) 改革總體(ti) 方案》已經明確提出,職業(ye) 學校畢業(ye) 生在落戶、就業(ye) 、參加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招聘、職稱評聘、職務職級晉升等方麵,與(yu) 普通學校畢業(ye) 生同等對待。
“我們(men) 將加強對各地公共就業(ye) 服務機構指導,嚴(yan) 格落實有關(guan) 規定,加強對招聘活動中用人單位的管理,確保發布的招聘信息不含有歧視性條件,保障職業(ye) 院校學生享有公平就業(ye) 機會(hui) 和平等權利。”王曉君說。同時,對符合條件的職業(ye) 院校畢業(ye) 生,按規定落實社保補貼、培訓補貼、求職創業(ye) 補貼等就業(ye) 支持政策,更好地促進他們(men) 就業(ye) 創業(ye) 。
在事業(ye) 單位公開招聘方麵,2021年,人社部印發《關(guan) 於(yu) 職業(ye) 院校畢業(ye) 生參加事業(ye) 單位公開招聘有關(guan) 問題的通知》(人社部發〔2021〕82號),要求事業(ye) 單位樹立正確的選人用人理念,著力破除社會(hui) 上存在的唯名校、唯學曆的用人導向,打通職業(ye) 院校畢業(ye) 生參加事業(ye) 單位公開招聘的通道,切實維護、保障職業(ye) 院校畢業(ye) 生參加事業(ye) 單位公開招聘的合法權益和平等競爭(zheng) 機會(hui) 。
王曉君說,該通知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提出了針對性很強的5條政策措施,可以概括為(wei) “三同等兩(liang) 傾(qing) 斜”:職業(ye) 院校畢業(ye) 生在畢業(ye) 院校、專(zhuan) 業(ye) 、學曆上與(yu) 普通高校畢業(ye) 生同等對待;對參加事業(ye) 單位公開招聘的高技能人才和投身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事業(ye) 的急需緊缺技能人才給予傾(qing) 斜支持。通知也明確,事業(ye) 單位公開招聘中有職業(ye) 技能等級要求的崗位,可以適當降低學曆要求,或者不再設置學曆要求。
北京電子科技職業(ye) 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張啟鴻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事實上,職業(ye) 教育社會(hui) 認可度的提高,對職業(ye) 院校的積極影響是立竿見影的。2022年學校自主招生的谘詢人數大大超過往年,報考人數大大超過招生計劃,這是多年未有的重大轉變,也是國家提升職業(ye) 教育地位給職業(ye) 院校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改革紅利。“職業(ye) 教育法的修訂,為(wei) 全國職教戰線點亮了‘指路燈’,吃下了‘定心丸’。”張啟鴻說。
◎本報記者 張蓋倫(lun)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