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以鏈遏華”:美國泛化“強迫勞動”的戰略圖謀

發布時間:2022-05-11 09:3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朱衛年(新疆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從(cong) 1919年巴黎和會(hui) 起,國際勞工組織就創設、更新和持續完善“強迫勞動”的定義(yi) 、認定標準和相關(guan) 的公約、議定書(shu) ,目的在於(yu) 推動有關(guan) 國家關(guan) 注國內(nei) 勞工人權狀況,改善勞動條件,致力於(yu) 人人實現體(ti) 麵勞動,這是一項善意和崇高的事業(ye) 。

  然而近年來,“強迫勞動”卻成為(wei) 美國涉華文件報告、媒體(ti) 報道、智庫研究中的“熱詞”,用以攻擊汙蔑中國在產(chan) 業(ye) 發展、海外項目、新疆少數民族就業(ye) 等多個(ge) 領域的勞工權益狀況。近期,美國甚至濫用國內(nei) 立法,執意出台“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假定涉疆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上的產(chan) 品,特別是棉花、光伏、番茄等,均為(wei) “強迫勞動”所得,禁止從(cong) 中國或第三國輸美。美國刻意將涉華“強迫勞動”議題政治化、武器化、經貿化,泛化了“強迫勞動”本有的內(nei) 涵、邊界和用途,背離了國際社會(hui) 抵禦“強迫勞動”的初衷,這是一種惡意和卑劣的手段。

  新冠肺炎疫情衝(chong) 擊下,全球經貿體(ti) 係和國際分工安排遭受重創,加之逆全球化潮流此起彼伏,各國都意識到“斷供”“斷鏈”“漲價(jia) ”等供應鏈危機對國家安全的隱患,紛紛追求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創新鏈的自主化、本土化、區域化。美國也不例外,特別是麵對大疫之下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穩健表現,越發坐立不安,越發失智失義(yi) ,大搞“小圈子”,癡迷“鏈中鏈”,欲將中國排除在美國自己主導的供應鏈體(ti) 係之外。而基於(yu) 現有力量,美國既無法實現對全球供應鏈的控製和主導,又因國內(nei) 經濟疲軟和矛盾激化而力不從(cong) 心。因此,選擇有效的盟友夥(huo) 伴關(guan) 係形成聯盟,實現“去中國化”,就成為(wei) 美國的現實選擇。人權和氣變既是美國民主黨(dang) 執政的兩(liang) 大支柱性議題,也是西方社會(hui) 的共同訴求。美國以國內(nei) 立法的形式,將新疆勞工等人權議題和光伏等低碳議題聯結,以圖爭(zheng) 取西方共識,形成盟友體(ti) 係,從(cong) 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創新鏈三個(ge) 層麵孤立中國、“規鎖”中國、遏製中國。

  在產(chan) 業(ye) 鏈上強行捆綁人權議題,妄圖坐擁“道義(yi) 高地”。強迫勞動問題實質上是人權問題,人權問題是美國國內(nei) 政治和外交政策中的重要議題,也是挑撥西方社會(hui) 敏感神經的話題。強迫勞動的國際標準和概念非常寬泛,有些指標也比較模糊,極易被利用和濫用。所以美國抓住這一點,不遺餘(yu) 力、不擇手段地在涉華涉疆“強迫勞動”議題上做文章。先是一些智庫和研究機構炮製所謂“新疆存在強迫勞動”的報告;之後,美國國際媒體(ti) 署管理的新聞機構按照指令,用幾十種語言製作新疆“強迫勞動”的虛假報道,並協調盟友相關(guan) 機構轉載推送;再後,美方推動形成行政令或者法案,對涉疆產(chan) 品、機構、實體(ti) 進行製裁。通過上述操作,美國構建了一套涉疆勞工議題的話語敘事和“問責”邏輯,用以誤導國內(nei) 外民眾(zhong) 、拉攏更多國家,其核心即新疆企業(ye) 的上下遊和關(guan) 聯產(chan) 業(ye) 的鏈條中存在“強迫勞動”,美國基於(yu) 維護勞工權益的立場要製裁新疆,國際社會(hui) 和盟友夥(huo) 伴要麽(me) 選擇跟美國一起,要麽(me) 別攔著,誰攔著、誰質疑,就是跟整個(ge) 國際社會(hui) 共同奉行的人權價(jia) 值和共同維護的人權事業(ye) 過不去。美國這種抹黑別人、抬高自己,把自己包裝成“人權衛士”,在道義(yi) 層麵對別國說三道四、橫加幹涉的做法由來已久、飽受詬病,實質上已透支了美國的國際信譽。

  在供應鏈上積極推行對華脫鉤,繼續謀求霸主地位。經濟全球化本質上是供應鏈全球化,一段時期以來,美國憑借技術和市場優(you) 勢,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呼風喚雨,成為(wei) 全球供應鏈的操控者,且長期占據這種優(you) 勢地位,攫取超額利潤。但中國等新興(xing) 經濟體(ti) 的崛起衝(chong) 擊著這一畸形的利益格局。美國認為(wei) 中國對美國的主導地位和霸權構成威脅,自2018年起,在《評估和加強美國的製造業(ye) 和國防工業(ye) 基礎以及供應鏈彈性報告》《2021年戰略競爭(zheng) 法案》《2022年度貿易政策報告》等政府文件中,中國被塑造成“對美供應鏈安全構成首要威脅的國家”。所以,美國不顧全球供應鏈運行的穩態和大疫之下的脆弱,拉著盟友搞“清潔供應鏈計劃”“民主供應鏈同盟”,強行調整全球供應鏈,迫使其與(yu) 華脫鉤。美以國內(nei) 關(guan) 稅法和國際勞工法為(wei) 立法由頭,通過“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利誘威逼國際勞工組織成員國、跨國企業(ye) 、盟國等聯手,對涉疆供應鏈進行從(cong) 原材料到產(chan) 品的全流程打壓,從(cong) 單一行業(ye) 打壓到多個(ge) 領域打壓,從(cong) 單邊打壓到多邊打壓,企圖將新疆打造成中國經濟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中的孤島,阻礙“一帶一路”在西線的進程,進而削弱中國國際競爭(zheng) 力。然而,中國經濟已深度嵌入全球經濟體(ti) 係中,涉疆供應鏈已通達全球,在這種彼此深度融合的狀態下,美違背客觀規律強行“斷鏈”所激起的千層浪,反過來會(hui) 吞噬美國企業(ye) 和美民眾(zhong) 的利益。

  在創新鏈上設置壁壘增加成本,竭力固守不對稱依賴。在後疫情時代,世界主要大國都在加快布局創新鏈建設,圍繞綠色和數字等未來技術醞釀新突破,以求通過創新破解發展困境,在大國競爭(zheng) 的關(guan) 鍵領域搶占先機、拔得頭籌,這本是國家的正常發展戰略和模式。但美國為(wei) 護持科技霸權,千方百計對中國添堵設阻,欲將中國鎖定在創新鏈的中低端,竭力維護雙方之間的不對稱依賴關(guan) 係,以主從(cong) 關(guan) 係定義(yi) 中美合作。當前全球70%多的光伏產(chan) 品來自中國,新疆是光伏產(chan) 業(ye) 最重要原材料矽的主產(chan) 地之一,特別是近年來,新疆依托區位優(you) 勢,發展矽基產(chan) 業(ye) ,逐步形成世界光伏產(chan) 業(ye) 集群高地、創新高地,打破了外資壟斷的局麵,降低了產(chan) 品和技術的成本和價(jia) 格,為(wei) 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提供了綠色清潔能源,為(wei) 應對全球氣變作出不可替代的貢獻。

  美國以“維吾爾強迫勞動預防法”為(wei) 借口,禁止涉疆矽基產(chan) 品進入美國及其盟國,其目的無非是遏製新疆光伏產(chan) 業(ye) 發展,阻斷中國參與(yu) 世界光伏產(chan) 業(ye) 合作的創新鏈,擠壓中國綠色發展技術的研發根基、成長空間和國際交流與(yu) 合作渠道,增加中國相關(guan) 技術創新迭代的內(nei) 外成本,進而實現憑借約束創新要素流動來壟斷創新優(you) 勢。但是,全球創新鏈具有一定的公共產(chan) 品屬性,中國和其他國家都在致力於(yu) 依靠科技創新為(wei) 發展換擋提速、實現更美好未來,這種合作的內(nei) 生動力要遠遠大於(yu) 美國築壩封鏈的阻力,美國最終隻會(hui) “抽刀斷水水更流”。

  歸根結底,美國病了,卻病急亂(luan) 投醫,病急亂(luan) 用方。麵對疫情肆虐、經濟衰退、政治極化、社會(hui) 撕裂、貧富鴻溝、國力受損等多重危機,美國不該內(nei) 病外治,把打壓中國作為(wei) “讓美國重新偉(wei) 大”的藥方,而是應該秉持本國人民福祉至上,堅持目光向內(nei) 、刮骨療毒,方能重振美國。

  從(cong) 這一角度再回頭看,新疆的勞動就業(ye) 權利保障狀況好得很,而不是美國聲稱的糟得很。美國與(yu) 其指責新疆“強迫勞動”,不如反思如何改善美國供應鏈上劣跡斑斑的勞工權益狀況。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