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天舟四號成功發射 中國空間站全麵建造階段揭幕

發布時間:2022-05-12 14:46:00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5月10日淩晨1時56分,天舟四號貨運飛船在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托舉(ju) 下,從(cong) 大海之濱的文昌航天發射場飛赴太空。

  這是我國自2017年4月以來成功發射的第4艘貨運飛船,也是向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發送的第3件快遞“包裹”。

  一年逢好夜,天舟再出發。

  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大幕正式拉開,實現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目標的關(guan) 鍵之戰打響。

  作別大海,飛向天和

  瓊北古邑,夏夜已深。

  椰林大海邊的文昌航天發射場內(nei) 燈火通明,天舟四號貨運飛船和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整裝待發、劍指蒼穹。

  “各號注意,1小時準備!”

  0時56分,發射任務01指揮員王宇亮的口令響徹發射場,發射塔架回轉平台徐徐打開。

  探照燈下,乳白色的船箭組合體(ti) 光暈流轉,鮮豔的五星紅旗和“中國載人航天”6個(ge) 藍色大字格外醒目。

  這是我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首次發射,也是空間站貨物運輸係統的第4次遠征。

  5年前,作為(wei)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二步的收官之作,天舟一號從(cong) 這裏拂羽飛天,踏上逐夢太空的征程。

  “各號注意,30分鍾準備!”1時26分,王宇亮的口令再次響徹發射場,加注人員開始向安全區域撤離。

  這是文昌航天發射場建成後執行的第17次航天發射任務,也是第5次放飛長征七號運載火箭。

  “作為(wei) 空間站建造階段的首次任務,天舟四號能否成功發射,直接關(guan) 係後續任務能否順利完成。”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總工程師鍾文安介紹。

  連日來,發射場科技人員精心精細抓好質量控製,逐個(ge) 階段、逐個(ge) 項目、逐個(ge) 步驟分析識別,持續完善各類方案預案,確保發射任務萬(wan) 無一失。

  “各號注意,15分鍾準備!”1時41分,01指揮員又一次發出倒計時口令。

  1年前,天舟二號滿載貨物,從(cong) 這裏直刺蒼穹,去追尋先其升空不久的空間站天和核心艙。8個(ge) 月前,還是在這個(ge) 老地方,天舟三號衝(chong) 向雲(yun) 霄,將航天員生活物資、推進劑等貨物送往天和核心艙。

  那天,兩(liang) 艘貨運飛船,與(yu) 天和核心艙相伴共飛,創下中國載人航天史上的新紀錄。

  “各號注意,1分鍾準備!”口令聲中,扶持火箭的擺杆打開,發射塔架上與(yu) 火箭相連的各係統設備自動脫落。

  此時,空間站天和核心艙與(yu) 天舟三號組合體(ti) 正在400公裏高的太空飛經海南文昌上空。

  此刻,現場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原本熱鬧的發射場也安靜下來,隻有王宇亮的口令在天地間回蕩——

  “5、4、3、2、1,點火!”

  1時56分,撼天動地的轟鳴響徹海天,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托舉(ju) 著天舟四號騰空而起,在夜空中劃出一道絢麗(li) 的軌跡,作別大海,飛向天和。

  大海,又一次見證了中國航天的高光時刻。

  “快遞”送至,等待“簽收”

  助推器分離、整流罩分離、船箭成功分離……天舟四號順利進入太空。

  此時,空間站天和核心艙與(yu) 天舟三號組合體(ti) 已在太空等待了230多天。為(wei) 了迎接今年的第一個(ge) “地球來客”,“中國宮”已經做好了各項準備——

  4月20日,天舟三號從(cong) 天和核心艙後向端口分離,繞飛並自動對接至前向端口,為(wei) 天舟四號後向對接“讓賢”。

  更早些時候的3月31日,天舟二號圓滿完成既定任務後,受控再入大氣層。同樣,這也是為(wei) 了提前騰出交會(hui) 對接口。

  天和核心艙配置有5個(ge) 對接口,其中後向對接口、前向對接口用於(yu) 對接貨運飛船。

  天舟貨運飛船是中國空間站的地麵後勤補給航天器,也是現役貨物運輸能力最大、在軌支持能力最全麵的貨運飛船。

  為(wei) 了滿足空間站建造階段密集發射的需要,天舟貨運飛船實行組批生產(chan) ,同時生產(chan) 了二、三、四、五號,它們(men) 的外形、功能相似或相近。

  “天舟四號是我國進入空間站建造階段的首發航天器,承擔著為(wei) 神舟十四號航天員提供物資保障、空間站在軌運營支持和空間科學實驗等任務。”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貨運飛船係統副總設計師黨(dang) 蓉說。

  這一次,天舟四號裝載了共計200餘(yu) 件(套)貨物,其中包括貨包貨物和直接安裝貨物,將為(wei) 神舟十四號航天員6個(ge) 月在軌駐留、空間站組裝建造、開展材料科學實驗等空間應用領域提供物資保障。

  “天舟四號攜帶了補加推進劑約750公斤,與(yu) 天舟三號相比差不多,但上行物資總重約6000公斤,比天舟三號多了300公斤,運輸能力有了進一步提高。”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貨運飛船係統總設計師白明生介紹,“這次沒有再帶艙外航天服,因為(wei) 上邊已經有3套了。”

  此外,科研人員還根據航天員在軌使用意見,對天舟四號進行了持續改進和優(you) 化設計——

  比如,增加了貨包色彩標識,航天員查找貨物更加方便和直觀:天舟二號的貨包都是一個(ge) 顏色,標簽字體(ti) 也相同,不太好分辨。天舟三號的貨包綁上了不同顏色的綢帶。天舟四號則是從(cong) 標識標簽上都做了顏色的區分。

  與(yu) 天舟三號相比,天舟四號的貨物取用也更加方便了。貨物艙裏邊都是一個(ge) 一個(ge) 貨格,貨格上麵有個(ge) 蓋板,以前的設計是用螺釘擰上去的,打開、蓋上需要來回擰螺釘,天上操作就相當麻煩。這一次,科技人員在蓋板和箱體(ti) 用上了尼龍搭扣,隻需要第一次打開貨格的時候擰一次螺釘,後麵可隨時蓋上隨時掀開,十分方便。他們(men) 還對貨包內(nei) 的緩衝(chong) 泡沫也進行分塊小型化優(you) 化設計,可減小空間占用,便於(yu) 收納存儲(chu) 。

  如今,太空“快遞”已送至,隻待神舟“簽收人”。

  中國空間站進入建造階段,每半年要進行一次航天員乘組輪換和貨物補給。這意味著,天舟四號成功升空後,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也進入倒計時。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這段時間也是一派忙碌景象,科技人員正在為(wei) 任務進行著各項準備。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也已選定,根據計劃將於(yu) 下個(ge) 月再叩蒼穹。

  弱水河畔,將見證中國人的第9次飛天。

  “快遞小哥”,連戰連捷

  天舟四號順利升空,長征七號連戰連捷,表現依舊出色。

  長征七號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自2016年首飛以來共執行4次天舟貨運飛船發射任務,向中國空間站及空間實驗室運送大量物資,被譽為(wei) 太空“快遞小哥”。

  為(wei) 滿足未來空間站運營的需求,這一次,研製團隊對長征七號發射前的流程進行了優(you) 化,將測發周期較天舟三號發射時減少4天。

  這是長征七號首次實現在一個(ge) 月內(nei) 完成測試和發射。

  “測發周期減少4天是一項重大流程改進任務,不僅(jin) 挑戰著長七火箭的綜合性能,也考驗發射隊員在高強度工作環境下的應變能力,火箭的各個(ge) 分係統必須同時開展流程優(you) 化工作才能達到最終目標。”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總指揮孟剛說。

  地麵設備恢複是長征七號進場的第一項工作,也是開展火箭測試的先決(jue) 條件,僅(jin) 此一項就節省時間2.5天。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副總設計師範虹介紹:“把本發任務與(yu) 前一發、後一發聯動起來,讓流程‘活’起來,前期工作做得越充分,進場之後測試任務就開展得越快越好。”

  4月10日下午,長征七號開啟產(chan) 品出箱工作。為(wei) 了達到優(you) 化流程的目標,助推器自檢、火箭芯級出箱工作以及整流罩出箱工作,首次在不同工作廠房並行開展。

  “總裝團隊全員上陣,工藝員、調度員、檢驗員和負責質量、信息化的人員全部到達現場,所有人都為(wei) 了同一個(ge) 目標鉚足了幹勁。”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總裝技術負責人崔蘊介紹說,火箭產(chan) 品出箱工作流程也由3天壓縮至2天。

  天舟三號發射時,煤油加注後再進行液氧加注,這兩(liang) 個(ge) 是完全串聯的流程。這次發射,長征七號進行液氧與(yu) 煤油並行加注,從(cong) 而將發射日12小時流程縮減至8小時。

  這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工作。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七號運載火箭主任設計師邵業(ye) 濤說:“液氧與(yu) 煤油並行加注,就使得原來的流程得到了壓縮,同時也減少了煤油的停放時間和溫升,進一步保證了推進劑的品質。”

  天舟四號發射升空後,要與(yu) 天和核心艙進行快速交會(hui) 對接。這就要求火箭毫秒不差地點火升空,將其精確推送至天和核心艙所在的空間軌道麵。

  為(wei) 此,科研人員利用迭代製導的算法擴展發射窗口。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型號辦副主任設計師沈丹說:“即使長征七號與(yu) 標準的起飛時刻有偏差,隻要在兩(liang) 分鍾以內(nei) ,在空中它就會(hui) 自己去尋找一條合適的路線,追上天和核心艙。”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次,長征七號首次把北鬥衛星導航係統作為(wei) 導航接收的第一優(you) 先級。

  “也就是說,火箭起飛以後,導航都是優(you) 先由北鬥係統來提供的。”沈丹表示。

  事實上,長征七號目前的總體(ti) 技術狀態已趨於(yu) 穩定,飛行可靠性評估值達0.9838這一國際先進水平。

  轟鳴聲中,大量白霧霎時升騰,長征七號噴湧著尾焰拔地而起,很快便托舉(ju) 著天舟四號沿著預定軌道,消失在茫茫夜空。

  站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指控大樓遠眺,長征七號發射塔架依舊矗立海濱。不遠處,便是另一個(ge) 發射塔架。

  年底前,問天和夢天實驗艙將從(cong) 這個(ge) 塔架飛赴天宇,與(yu) 天和核心艙對接形成中國空間站“T”字形構型。“如果再加上2艘載人飛船和1艘貨運飛船,一個(ge) 總質量接近100噸的中國空間站將呈現在世人麵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說。

  屆時,“中國宮”就是浩瀚宇宙中最亮的“星”。 (記者李國利、孫魯明、張瑞傑、陳凱姿;參與(yu) 采寫(xie) :潘晨、王偉(wei) 童、黃國暢)

  新華社海南文昌5月10日電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