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單農業打開廣闊市場(微觀)
農(nong) 業(ye) 發展,關(guan) 乎千家萬(wan) 戶,關(guan) 乎國計民生。今年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把提高農(nong) 業(ye) 綜合生產(chan) 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動農(nong) 業(ye) 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才能讓豐(feng) 收底氣越來越足,讓致富之路越走越寬。本版今起推出係列文章,分享各地做出的有益探索,助力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
——編 者
“別的地方種菜按斤賣,我們(men) 的蔬菜按棵賣!”在雲(yun) 南省陸良縣板橋鎮連片的蔬菜大棚內(nei) ,生菜等新鮮時蔬長勢喜人,前來收購的蔬菜商並不稱重,直接以2元一棵的單價(jia) 收購生菜。今年初,種植戶與(yu) 鎮裏引進的龍頭企業(ye) 簽約,參考往年市場行情協商定價(jia) ,按照合同約定的計劃和標準有序生產(chan) 。這樣的生產(chan) 經營方式,讓種植戶頗為(wei) 滿意。
近年來,訂單農(nong) 業(ye) 多次被寫(xie) 入中央一號文件。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將“開展訂單農(nong) 業(ye) ”作為(wei) “合理保障農(nong) 民種糧收益”的重要舉(ju) 措。隨著訂單式種植銷售模式逐漸得到推廣,越來越多的農(nong) 戶參與(yu) 進來,幹勁十足。板橋鎮的1100多個(ge) 種植戶中,絕大多數目前已經簽下訂單。訂單農(nong) 業(ye) 之所以受到青睞,關(guan) 鍵在於(yu) 它免去了農(nong) 民“種出來賣不掉”的後顧之憂,讓收入更有保障。
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難是農(nong) 民增收的一大瓶頸。過去,不少農(nong) 戶重產(chan) 輕銷,難免因為(wei) 市場調節的滯後性而導致品種選擇不當,需要應對銷售渠道不暢、價(jia) 格波動較大等問題,有時甚至增產(chan) 不增收,影響生產(chan) 積極性。企業(ye) 對市場需求把握更準,抗風險能力更強,與(yu) 農(nong) 戶簽訂單,可以有針對性地生產(chan) 更有市場前景的產(chan) 品,實現企業(ye) 、農(nong) 戶、消費者的多贏。對於(yu) 農(nong) 戶而言,訂單農(nong) 業(ye) 因需定產(chan) ,銷路價(jia) 格有保障,可以把心思都用在地裏,以好產(chan) 品帶來好收益、創造好前景。
訂單農(nong) 業(ye) 在幫助農(nong) 戶對接市場的同時,還有助於(yu) 推動農(nong) 業(ye) 規模化、專(zhuan) 業(ye) 化發展。時下,人民群眾(zhong) 對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的需求愈發旺盛,訂單農(nong) 業(ye) 可以更好推動生產(chan) 者提高產(chan) 品質量,打造優(you) 質品牌。一方麵,為(wei) 達到市場標準,不少企業(ye) 要求簽約種植戶轉變過去“大水大肥”的種植理念,推廣標準化、綠色化生產(chan) 。另一方麵,農(nong) 戶與(yu) 農(nong) 業(ye) 龍頭企業(ye) 簽約,還可以學習(xi) 先進的生產(chan) 技術和管理經驗,從(cong) 而提升技能水平,獲得更多收益。
發展訂單農(nong) 業(ye) 的關(guan) 鍵,在於(yu) 簽約雙方誠信履約,這關(guan) 乎企業(ye) 能否獲得優(you) 質穩定的農(nong) 產(chan) 品來源、農(nong) 戶能否長期穩定增收。因此,相關(guan) 部門要加強監管,健全訂單履約監督機製。在板橋鎮,所有訂單農(nong) 業(ye) 合同必須在鎮政府備案,由鎮裏聘請的專(zhuan) 業(ye) 法律顧問進行審核。一旦出現失信行為(wei) ,監管部門將予以懲處。用製度劃定紅線的同時,還通過法治培訓和誠信教育等方式,幫助農(nong) 戶和企業(ye) 樹立履約踐諾意識,共同維護好雙方權益。
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不能靠“單打獨鬥”。如今,越來越多的地方成立了農(nong) 村合作社,有效避免農(nong) 戶分散生產(chan) 的弊端,為(wei) 訂單農(nong) 業(ye) 發展夯實基礎。“企業(ye) +合作社+農(nong) 戶”的模式,為(wei) 長期深入合作提供可能,有助於(yu) 推動一些地方形成一村一品的產(chan) 業(ye) 優(you) 勢。立足特色資源,關(guan) 注市場需求,發展優(you) 勢產(chan) 業(ye) ,訂單農(nong) 業(ye) 一定能走得更遠,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做出更大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