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症狀核酸結果還是陰性 新冠病毒是怎樣“逃”過檢測的?
【答“疫”解惑】
編者按當前,我國疫情防控進入應對奧密克戎變異株流行的新階段。事實證明,奧密克戎不是“大號流感”,其傳(chuan) 播速度快、隱匿性強,防控難度更大。麵對凶猛、狡猾、多變的新冠病毒,公眾(zhong) 會(hui) 有畏懼,更會(hui) 有不解,還容易被“小道消息”所迷惑……為(wei) 及時回應社會(hui) 關(guan) 切、解答民眾(zhong) 疑問,今日起本報推出“答‘疫’解惑”欄目,剖析涉疫熱點問題,給讀者帶來權威、專(zhuan) 業(ye) 的科普。
近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hui) 上,北京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副主任、全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zhuan) 家組成員龐星火介紹,分析新冠肺炎疫情發現,有多例感染者在出現呼吸道症狀後,核酸檢測卻仍為(wei) 陰性。
對此,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陳純琪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影響核酸檢測結果的因素有很多,隻有開展大規模多輪核酸檢測,才能有效避免假陰性的出現。
多種因素造成假陰性
在新冠病毒感染的潛伏期或出現症狀的早期,人體(ti) 中病毒載量較低,很可能在核酸檢測時出現假陰性。國家衛健委疾病預防控製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委員盧洪洲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多數假陰性都是由於(yu) 奧密克戎感染者體(ti) 內(nei) 病毒載量相對較低所致。
陳純琪介紹,在進行核酸檢測時,檢測人員會(hui) 將新冠病毒基因進行擴增。“通常會(hui) 把病毒基因以2的若幹次方進行擴增,而擴增了多少次方可用Ct值來表示。Ct值即達到能檢測出病毒片段的最小信號值所需要進行的擴增循環數。例如,Ct值是40,即代表將樣本中病毒核酸翻倍至2的40次方來進行檢測。Ct值越大,說明樣本中病毒核酸濃度越低;Ct值越小,說明樣本中病毒核酸濃度越高。”她解釋道。
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實驗室檢測技術指南》,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無Ct值或Ct值大於(yu) 40時,結果可判定為(wei) 陰性。“Ct值為(wei) 40出頭、處於(yu) 臨(lin) 界狀態,此時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易出現假陰性。”陳純琪表示。
此外,若在接種新冠疫苗一段時間後進行核酸檢測,盡管這時抗體(ti) 已逐漸消失,但免疫細胞記憶仍在,即便此人感染了新冠病毒,人體(ti) 產(chan) 生的特異性抗體(ti) 也會(hui) 對新冠病毒進行中和與(yu) 清除,使得病毒隻能在特定區域作有限複製並引發症狀。這種情況也會(hui) 導致病毒載量相對較低,容易出現假陰性檢測結果。
“目前,核酸檢測通常采集上呼吸道樣本(鼻咽拭子、口咽拭子),此處樣本病毒濃度較低,而病毒濃度較高的下呼吸道樣本,如肺泡灌洗液、深部痰等,其實是更好的檢測標本,但一般不用這樣的采樣方式。”陳純琪進一步說,新冠肺炎患者體(ti) 內(nei) 病毒載量通常在出現臨(lin) 床症狀後3至6天內(nei) 較高,一周後開始緩慢下降。但也不排除少數患者在病毒大量複製前已出現症狀,這或是感染者出現症狀後核酸檢測仍為(wei) 陰性的原因之一。
有網友表示,采樣時用舌頭頂住喉嚨以及在采樣前用了漱口水、大量飲水等,都會(hui) 造成假陰性結果。
對此,陳純琪表示,該說法有一定道理。“特別是在病毒載量較少時,若拭子采樣位置不準、力度不夠,未真正觸及脫落的咽喉細胞,或者患者在檢測前大量飲水、吸煙、嚼口香糖、使用漱口水等,都會(hui) 導致人體(ti) 口咽部本就不多的病毒脫落,造成漏檢,進而產(chan) 生假陰性結果。”她說。
為(wei) 此,國家衛健委發布的第五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已明確將采集標本由第四版的“咽拭子”更新為(wei) “鼻咽拭子”,第六版又添加內(nei) 容強調:為(wei) 提高核酸檢測陽性率,建議盡可能留取痰液,實施氣管插管患者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
“鼻咽拭子通常在準確率和安全性方麵優(you) 於(yu) 口咽拭子,但采集鼻咽拭子體(ti) 驗感較差,部分被采樣者出於(yu) 本能會(hui) 回避、躲閃。”陳純琪補充道。
核酸檢測依舊是“金標準”
雖然核酸檢測會(hui) 出現少量假陰性結果,但在3月1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舉(ju) 行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國家衛健委臨(lin) 床檢驗中心副主任李金明表示,核酸檢測在方法學上特異性是100%,即核酸檢測依舊是確定新冠感染的依據、是“金標準”。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方法主要是實時熒光RT-PCR方法,理論上該方法的敏感性很高,即正確率很高。”陳純琪介紹。
為(wei) 了避免核酸檢測假陰性結果的出現,專(zhuan) 家們(men) 也提出了各種建議。陳純琪建議,在重點地區,對重點人群可以采用抗原、核酸等多種方式進行檢測,兩(liang) 者互為(wei) 補充印證。
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振華建議,可以在核酸檢測試劑盒中引入一個(ge) 標誌物,檢測時根據該標誌物的數值來判斷采樣是否合格。在核酸檢測中也可采取分級策略,即在重點時段、重點區域人員的排查中使用帶有標誌物的試劑盒。
除此之外,對於(yu) 被采樣者來說,專(zhuan) 家建議在采樣前半小時不要喝水或飲料、嚼口香糖、吸煙、喝酒,減少吞咽動作。同時,公眾(zhong) 在采樣時,應主動配合采樣人員,以確保標本采集規範到位。(陳 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