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一條路串起八十四段美景(經濟新方位·建設一線)

發布時間:2022-05-23 10:58: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今天綠化隊進場,要盯著澆透水,覆蓋好綠網,別被風刮跑了。”早上6時30分,海南環島旅遊公路六工區路基二隊的現場工程師王遠來騎著電動車出了項目部。海南環島旅遊公路是海南自貿港先導性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也是海南打造國際旅遊消費中心的標誌性工程。

  線路設計總體(ti) 組負責人張曉鵬說,全線近千公裏,途經9類84段生態景觀,有已開發景區,更有待開發景點,建成後有望將全島1/3的遊客吸引到沿途景點。項目工地的火熱,成為(wei) 自貿港建設的生動寫(xie) 照。

  現場工程師王遠來:

  8公裏長的工段,哪裏有情況,立刻去處理

  “每天要在太陽底下騎行100多公裏,步行兩(liang) 萬(wan) 步。”王遠來負責8公裏長的工段,每天6—7個(ge) 作業(ye) 麵,哪裏有情況,立刻去處理。

  “現場工程師是施工班組最關(guan) 鍵的節點,施工質量、安全、進度……都得操心,24小時待命。”六工區項目部經理包國軍(jun) 說。

  在臨(lin) 高縣調樓鎮龍田村,還沒澆築的路基坑坑窪窪,王遠來扔下車子,大步向前。“現在人員增加、機器增加,人分兩(liang) 班,機器不停,趕在雨季前完成路基施工。”烈日炎炎,說話間,汗珠滑過黝黑的臉頰。

  為(wei) 什麽(me) 這麽(me) 拚?

  六工區項目部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楊濤道出原委,二隊施工前期遇到堵點,耽誤了進度,現在終於(yu) 趕上來了,主線可交驗的已有1公裏,但是一隊已經衝(chong) 到了3公裏。“他們(men) 鉚足勁兒(er) 想追上去,最好能趕超。”

  “不僅(jin) 隊與(yu) 隊之間較勁,工區與(yu) 工區間也在比拚。”包國軍(jun) 說,環島旅遊公路途經沿海12個(ge) 市縣,劃分了6個(ge) 工區,“施工企業(ye) 都想跑到前頭。”

  “去年六工區全線考評第一,完成投資額最高,24座橋開工23座,涵洞開工完成76%。”環島旅遊公路項目公司工程部部長鄒威波介紹,“四工區去年特大橋前期施工比較慢,今年進度也趕上來了。隊和隊之間搞起勞動競賽,二工區也追上來了。”

  為(wei) 推動公路建設,海南提出“建成一段、驗收一段、通車一段”。去年10月開始,省總工會(hui) 、省交通運輸廳、省交通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還聯合開展勞動競賽,不斷完善激勵政策。

  項目部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宋健:

  老百姓把修路當成自家事

  “別趕路,感受路”,這是海南環島旅遊公路的宣傳(chuan) 口號。

  確實,過海文大橋,駛上路基已成形的連接線,再前行10多公裏,就是文昌市鋪前鎮木蘭(lan) 灣。海岸近處礁石點綴,遠處燈塔、風車作伴,由此前行20多公裏,大海一直陪在窗外。

  然而,半年多前,一工區項目部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宋健第一次來到木蘭(lan) 灣,卻一點看風景的心情都沒有。“沿途村莊養(yang) 殖戶多,魚蝦塘伸向大海的取水管像蜘蛛網一樣沒處下腳。一個(ge) 魚塘一個(ge) 戶主,40多公裏要溝通100多戶人家。”

  最令他頭疼的,是主線上一塊15畝(mu) 的荒地,“30多年沒人管了,存在一些爭(zheng) 議。”

  業(ye) 主、項目公司、施工單位同沿線鎮村黨(dang) 組織探索建起黨(dang) 建聯盟,通過理論聯學、資源共享、活動聯辦、隊伍聯建、工作聯促,解決(jue) 堵點難點問題。

  麵對爭(zheng) 議地,鎮裏調出了上世紀80年代的原始圖冊(ce) ,黨(dang) 建聯盟組織力量從(cong) 小組長開始,一戶一戶做工作。

  “今天能辦的,絕不往明天拖。建設環島旅遊公路是全省的大事,對群眾(zhong) 有益、對地方發展有利,把道理講明白,努力解決(jue) 好難題和訴求,大家都很支持。”鋪前鎮黨(dang) 委委員趙峰說。

  “協調好補償(chang) ,施工特別順利。地太村更是好民風,從(cong) 租用辦公場所、臨(lin) 時道路用地,再到魚蝦塘改線,老百姓把修路當成了自家的事。”宋健說。

  海南省成立環島旅遊公路及驛站規劃建設工作專(zhuan) 班,省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要求建設工作推進到哪裏,組織服務保障就跟進到哪裏。

  截至5月12日,項目全線路基工程已完成45.2%,累計完成投資71.71億(yi) 元,占總預算投資的49.83%。

  打通堵點難點的同時,黨(dang) 建聯盟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截至5月初,施工單位購買(mai) 沿線村鎮100萬(wan) 餘(yu) 元的農(nong) 副產(chan) 品,租用閑置車輛支出58萬(wan) 餘(yu) 元,安排就業(ye) 、用工750餘(yu) 人,培訓農(nong) 民工800餘(yu) 人次,幫助村裏硬化及加寬道路15公裏,新建停車場、修建漁網晾曬場,捐贈圖書(shu) 、誌願服務、愛心助學等,黨(dang) 建聯盟成了履行社會(hui) 責任的新抓手。

  外聘環保專(zhuan) 家張世傑:

  保護與(yu) 發展找到了交匯點

  下午4時,太陽還是火辣辣的,陵水黎族自治縣新城鎮桐海村一塊灘塗地旁,二工區項目負責人孔祥永正等著外聘專(zhuan) 家團隊確定323棵鄉(xiang) 土紅樹植物的移植點位。

  “現在是潮位最高的時候,你看那邊,地勢高,海水過不去,紅樹林沒法生存。”海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世傑博士指向臨(lin) 近的一塊灘塗地說,“那邊可以,漲潮海水能過去,旁邊就有原生紅樹林生長,移植到那裏比較合適。”

  紅樹林生長在海岸潮間帶,在淨化海水、防風消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麵有重要作用。

  “我們(men) 堅持生態優(you) 先、造價(jia) 服從(cong) 生態,采取避讓調線、移植補植等措施,加強紅樹林保護,一株都不能砍。”海南省交通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黃興(xing) 海說。

  在桐海村口,一行行移植的紅樹植物存活吐綠,每一棵都掛著植物銘牌,標明種名、高度、胸徑、冠幅。往村裏走,環島旅遊公路施工現場,凡有紅樹林需要移植的,都專(zhuan) 門留出窪地,原地做土球並采取護根保護措施,移植的區域也都選在一兩(liang) 公裏內(nei) 有紅樹林群落分布的地方。

  張世傑難掩興(xing) 奮,在陵水,環島旅遊公路同陵水紅樹林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結合起來,保護與(yu) 發展找到了交匯點。

  “前麵是上升的海平麵,後麵是魚蝦塘,不退塘還林,紅樹林就難以生存。”張世傑說,鄉(xiang) 土紅樹植物生長特別慢,有的鄉(xiang) 土種長幾十年才有一米多高,移植的紅樹植物有的都是五六十年以上的,就近移植到濕地公園,是人與(yu) 自然的雙贏。“但退塘還林後,產(chan) 業(ye) 發展怎麽(me) 辦?環島旅遊公路恰好提供了產(chan) 業(ye) 出口。”據了解,環島旅遊公路沿線設計的40個(ge) 驛站,已經有一部分開始招商籌備,一批新旅遊景點即將揭開麵紗。

  “為(wei) 了保護生態,文昌、陵水涉海路段還提高橋梁比例,減少對海域環境影響;正門嶺、龍滾河、雲(yun) 梯嶺,兩(liang) 公裏不到就有3座橋梁建設。”孔祥永表示,“公司入瓊築路70年,如今越來越重視生態保護。”

  萬(wan) 寧龍滾鎮地界的正門嶺大橋,依山傍海,橋位處在陡峭邊坡,地勢險要,橋墩施工采用高低承台方式,最大限度減少邊坡開挖。龍滾河大橋位於(yu) 出海口,項目部在臨(lin) 近海岸橋梁樁基施工中取消造價(jia) 低廉、進尺效率高的衝(chong) 擊鑽,調整為(wei) 無泥漿池、環保的旋挖鑽……

  站在正門嶺大橋橋台處極目遠眺,天海一色,超大畫幅的視覺美景令人心曠神怡,燕子洞等網紅打卡點近在咫尺,原本致力地產(chan) 開發的企業(ye) 開始籌劃驛站建設,環島旅遊公路正發揮出路通財通的功效。(周亞(ya) 軍(jun) )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