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隔離時孩子常見的幾種心理問題如何調適
近期,由於(yu)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國多地散發,許多家庭的孩子需要經常居家上網課、家長居家辦公,孩子的學習(xi) 習(xi) 慣、娛樂(le) 生活、同學關(guan) 係也因此受到影響。有的孩子因為(wei) 擔心自己和家人被感染,變得緊張、焦慮,甚至影響飲食和睡眠;有的孩子因為(wei) 課外活動減少或取消,外出遊玩受到限製,或者不能去學校而情緒低落,心態消極。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副主任醫師李雪提醒,當日常生活節奏被打亂(luan) ,孩子很可能因為(wei) 心理調適不佳而出現身體(ti) 和情緒問題,家長需要格外注意。那麽(me)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形勢下,家長應該怎麽(me) 做才能保護孩子的心理健康呢?
李雪建議,首先,家長要給孩子建立安全感。家長要讓孩子知道現有的防控措施是安全的,並幫助孩子掌握科學的個(ge) 人防護知識,以打消孩子對疫情的恐懼。當原有的生活節奏被防疫措施打亂(luan) 時,家長要跟孩子進行充分解釋和溝通,讓孩子了解防控措施的意義(yi) ,並且讓孩子知道後續的安排。“很多擔心是由於(yu) ‘不確定’而產(chan) 生的,對兒(er) 童和成人而言都是如此。”李雪說,“比如家長可以告訴孩子,雖然有些事情現在不能做了,有些活動推遲或取消了,但是疫情好轉後就會(hui) 恢複。跟孩子充分溝通,就是要讓孩子感受到更多的確定性,讓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
其次,當孩子的室外活動減少或被取消時,家長可以為(wei) 孩子安排內(nei) 容豐(feng) 富的室內(nei) 活動,幫助孩子調整生活節奏。李雪說,居家隔離積極的一麵是,家長有了更多與(yu) 孩子親(qin) 密接觸的機會(hui) 。家長可以趁這個(ge) 時候多安排一些親(qin) 子活動,例如跟孩子聊聊天、下下棋、陪孩子一起讀一本書(shu) 等。這些親(qin) 子活動不僅(jin) 可以幫助孩子穩定情緒,也可以讓家長與(yu) 孩子進行深度溝通,從(cong) 而更加了解孩子。
當孩子出現情緒問題時,家長應該如何處理呢?李雪說,孩子的情緒需要被及時發現和接納。因此,家長首先要善於(yu) 觀察孩子,及早識別和發現孩子情緒的異常,“比如孩子說話是不是比平時更多或更少,是不是不太開心,是不是容易著急,愛發脾氣等。從(cong) 情緒調控的角度上說,孩子的情緒被家長及時發現時,其實就得到了第一步的處理。”李雪說。
情緒被發現後,還需要被接納。在發現孩子出現情緒問題後,家長要及時安撫孩子,不能因為(wei) 自己的焦慮而去責備孩子,更不能讓自己的情緒問題影響孩子。李雪介紹,安撫孩子情緒有一些簡單的技巧,“家長可以引導孩子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內(nei) 心狀態,比如是不是擔心會(hui) 被感染,是不是因為(wei) 某個(ge) 活動被取消而不開心等。”李雪說,“當孩子沒有學會(hui) 自我覺察和主動表達的時候,家長要引導孩子,把情緒表達出來,這樣情緒也就得到了疏導。”對於(yu) 年齡小一點的孩子而言,用語言表達內(nei) 心的想法可能比較吃力,這時家長可以引導孩子用畫畫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家長還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幫助孩子把不好的情緒“處理掉”,比如準備一個(ge) 垃圾桶,跟孩子一起把不開心的事情寫(xie) 或畫在小紙條上,然後把代表“不開心”的小紙條扔進垃圾桶,這樣壞情緒就被“處理”掉了。“這種小遊戲不僅(jin) 可以安撫孩子的情緒,對於(yu) 加深親(qin) 子關(guan) 係也很有幫助。”李雪說,
有的孩子可能還會(hui) 擔心學業(ye) 受到疫情影響,不去學校成績會(hui) 下滑。這時家長要幫助孩子找到替代去學校學習(xi) 的方法,為(wei) 孩子創造好的居家學習(xi) 條件,讓孩子可以安心學習(xi) 。
人際關(guan) 係也是學齡期兒(er) 童比較在意的問題。很多孩子會(hui) 擔心,居家隔離見不到朋友,人際關(guan) 係會(hui) 受影響,所以會(hui) 花很多時間通過微信等社交軟件和朋友們(men) 在線上交流。然而,很多家長會(hui) 因為(wei) 擔心孩子玩手機耽誤學習(xi) 而限製孩子看手機的時長。在李雪看來,與(yu) 同齡人溝通和交流,可以很好地幫助孩子緩解緊張和焦慮的情緒。她建議家長,要給孩子留出適度的時間,讓孩子在可控的範圍內(nei) ,“與(yu) 小夥(huo) 伴在線上聊天,吐槽,這些都是很好的疏導情緒的方法。”李雪說。
李雪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疫情期間,部分孩子可能由於(yu) 學校有同學核酸檢測陽性或是密接者,擔心自己和家人被感染,出現應激反應。應激反應可能會(hui) 表現為(wei) 害怕、恐慌、擔心、生氣、煩躁、發脾氣,有些孩子可能會(hui) 花大量時間看疫情的相關(guan) 新聞,反複跟家人討論,有的孩子可能表現為(wei) 話少、笑容少、食欲差、睡眠差等。李雪說,應激反應源於(yu) 人體(ti) 的自我保護機製,輕到中度的應激反應是正常現象,不會(hui) 影響個(ge) 人的學習(xi) 和生活,隨著應激事件消失會(hui) 逐漸消失。當孩子出現輕度應激反應時,家長可以帶領孩子一起進行放鬆訓練,例如可以在網上搜索正念冥想的視頻進行練習(xi) ,這樣不僅(jin) 能夠安撫孩子的情緒,家長自己也可以得到放鬆。若應激反應明顯影響到孩子的生活,則需通過正規途徑尋求專(zhuan) 業(ye) 幹預。
李雪同時提醒,疫情期間,家長更要照顧好自己。居家期間,家長既要忙工作又要照顧孩子,十分不易,很容易出現情緒問題,因此家長首先要學會(hui) 自我調適。“隻有把自己照顧好,才有能力幫助孩子。要先變成一個(ge) 情緒平和的家長,才能幫助孩子擁有穩定的情緒。”李雪說。(記者 夏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