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延安出發》:延安文藝的當代意義
作者:閻晶明(中國作家協會(hui) 副主席)
從(cong) 1942年5月到今天,整整80年過去了。80年前,延安文藝座談會(hui) 對中國現當代文藝產(chan) 生了巨大影響,毛澤東(dong)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hui) 上的講話》(以下簡稱《講話》)對革命文藝和社會(hui) 主義(yi) 文藝所起的方向指引作用,是中國文藝史上值得大書(shu) 特書(shu) 的文藝盛景。2014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hui) 並發表重要講話,直指當前文藝工作存在的問題,對新時代文藝事業(ye) 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從(cong) 延安到北京,中國文藝發展的道路貫穿著一條為(wei) 人民創作,以人民喜聞樂(le) 見的方式書(shu) 寫(xie) 、記錄人民生活和時代巨變的主線。今天,我們(men) 再一次回首延安曾經的文藝景象,都會(hui) 對中國當代文藝事業(ye) 產(chan) 生新的認識。當此之時,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推出五集大型文化節目《從(cong) 延安出發》正當其時。這是一次對動人曆史景觀的回顧和崇仰,也是對當代中國文藝使命擔當的一次認識上的升華。
《從(cong) 延安出發》是一次跨越時空的青春對話,以精巧的構思為(wei) 整台節目設計出可以激發主題活力的情境。80年前的中國文藝青年,在延安經曆了怎樣的生死考驗和藝術錘煉,今天的文藝青年又從(cong) 中看到哪些動人景象,受到多麽(me) 深的情感觸動,得到多少藝術啟思,這正是節目要去追問、探尋並為(wei) 之尋找答案的訴求。五集節目統一以這樣的青春對話風格展開畫麵,進入主題。搭建展現延安文藝盛景的時光藝術館,當代青年文藝工作者穿行其間,感悟並且思考著。從(cong) 延安走來的老藝術家與(yu) 當代青年藝術家相遇、對話,成為(wei) 最鮮明的表現方式。當吳磊遇到孟於(yu) ,關(guan) 曉彤遇到喬(qiao) 佩娟,劉昊然遇到田華,李光潔遇到楊先讓,張雪迎隨顧威與(yu) 經典作品相遇,更引出《平凡的世界》《人世間》等影響深遠的現實主義(yi) 佳作,一條中國當代文藝的主線就清晰地呈現在觀眾(zhong) 麵前。當代青年文藝人才回顧曆史,傾(qing) 聽老一輩藝術的傾(qing) 情講述,從(cong) 中得到的是對文藝為(wei) 人民和如何為(wei) 人民等根本問題的啟示。通過這樣的方式,《從(cong) 延安出發》既是對延安文藝的真情回溯,也是對當代文藝的深入思考。
從(cong) 延安出發,這是戰時革命文藝隊伍的一次集結;從(cong) 延安出發,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wei) 中國社會(hui) 主義(yi) 文藝的起點。80多年前,在全民族抗日的烽火歲月裏,一大批懷著高昂革命理想和戰鬥激情的青年,從(cong) 全國各地艱苦跋涉奔赴延安,其中就有很多青年文藝人才。他們(men) 的到來,為(wei) 西北小城延安帶來從(cong) 未有過的活力。《黃河大合唱》在這裏誕生,魯迅藝術文學院在這裏成立。延安,從(cong) 早晨到夜晚,從(cong) 春夏到秋冬,都充滿了濃烈的藝術氛圍。
然而,戰爭(zheng) 歲月不可能隻有藝術,國家解放、民族獨立是最大的時代主題,青春的理想一旦遇到自然的艱辛和戰爭(zheng) 的殘酷,文藝如何為(wei) 時代、為(wei) 人民而歌與(yu) 呼就變得非常重大而迫切。這正是毛澤東(dong) 同誌《講話》的曆史意義(yi) 所在。在《講話》指引下,中國革命文藝發生巨大變化,延安文藝發生的變化最集中也最具示範意義(yi) 。從(cong) 那以後,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延安文藝的火種遍布全中國,文藝成為(wei) 中國革命事業(ye) 的重要力量。今天的文藝家尤其是青年藝術家,如何從(cong) 中得到深刻的啟示,從(cong) 而認識到自己肩負的神聖職責與(yu) 使命,這正是回顧曆史時最應該帶入的課題。
既然延安文藝是今日文藝的重要起點,那麽(me) 我們(men) 要向前輩作家藝術家學習(xi) 的,最重要的就是要學習(xi) 他們(men) 如何在實踐中成長,如何把握創作的方向,如何在強烈的責任擔當的驅動下創作出為(wei) 人民所喜愛的精品力作。《從(cong) 延安出發》準確把握這一主旨,精心解構作品,全方位展現各藝術門類的紛繁景象,同時更貫穿鮮明的時代主題,為(wei) 當代中國文藝的發展提供了諸多值得深入思考、認真討論,更必須在創作實踐中完成好的重大命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