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北京擬將京味文化融入公共文化服務 展示保護胡同、四合院及京韻大鼓

發布時間:2022-05-26 10:16:00來源: 光明網

  原標題:北京擬將京味文化融入公共文化服務 展示保護胡同、四合院及京韻大鼓

  北京擬推動京味文化資源融入公共文化服務,舉(ju) 辦京味文化係列主題活動,展示和保護胡同、四合院、京劇、京韻大鼓和北京方言、技藝、醫藥、飲食、地名等京味文化內(nei) 涵和獨特價(jia) 值;加強京味文學藝術作品的創作和推廣,推進文化典籍、民俗、口述史、民間傳(chuan) 說等整理出版和視聽化呈現。

  25日,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hui) 第三十九次會(hui) 議對《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草案)》進行第一次審議。

  2017年,作為(wei) 我國文化領域第一部全局性、基礎性的重要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以下簡稱《保障法》)頒布實施。

  北京市司法局局長崔楊介紹,隨著新時代人民群眾(zhong) 美好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長,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務保障工作麵臨(lin) 一些亟待解決(jue) 的問題,如公共文化設施和服務供給不充分、發展不均衡,“文化+”多領域融合發展機製有待固化提升,社會(hui) 參與(yu) 機製仍需完善,公共文化服務保障還有待加強等。因此有必要通過地方立法更好地貫徹實施《保障法》,進一步提升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務保障工作水平。

  崔楊說,草案共八章62條,以北京特色文化浸潤公共文化服務,豐(feng) 富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推進公共文化服務與(yu) 多領域融合,彰顯融合發展理念,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品質。

  展示保護胡同、四合院、京劇、京韻大鼓等京味文化

  草案提出,北京市活化利用首都曆史文化資源,通過開展公共文化主題活動、打造文化體(ti) 驗探訪路線、創作文化藝術作品、開發文化藝術衍生品等多種形式的公共文化服務,展現和闡釋曆史文化遺產(chan) 、曆史文化街區、傳(chuan) 統村落、曆史河湖水係、城址遺存等所承載的古都文化內(nei) 涵和時代價(jia) 值,豐(feng) 富公共文化服務的內(nei) 容、形式和供給。

  關(guan) 於(yu) 紅色文化,草案提出,北京市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挖掘重大紀念日、革命曆史事件蘊含的紅色文化價(jia) 值,加強紅色文化主題文藝作品創作,培育紅色文化重點品牌;依托北大紅樓、中國人民抗日戰爭(zheng) 紀念館、香山革命紀念地等革命活動舊址、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組織開展公共文化活動。

  關(guan) 於(yu) 京味文化,草案提出,北京市推動京味文化資源融入公共文化服務,舉(ju) 辦京味文化係列主題活動,展示和保護胡同、四合院、京劇、京韻大鼓和北京方言、技藝、醫藥、飲食、地名等京味文化內(nei) 涵和獨特價(jia) 值;加強京味文學藝術作品的創作和推廣,推進文化典籍、民俗、口述史、民間傳(chuan) 說等整理出版和視聽化呈現。

  提供便利可及的公共文化服務

  針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等不同群體(ti) ,草案要求,根據其特點和需求提供便利可及的公共文化服務;搭建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平台,提供形式多樣的智能化公共文化服務;鼓勵和支持社會(hui) 力量采取多種方式興(xing) 辦文化設施,參與(yu) 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健全政府購買(mai) 公共文化服務機製,鼓勵國家機關(guan) 、學校等向公眾(zhong) 開放文化體(ti) 育設施。

  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hui) 常務委員會(hui) 教育科技文化衛生辦公室主任劉玉芳建議,進一步發揮“雙奧之城”的特色資源優(you) 勢。北京是世界首個(ge) “雙奧之城”,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和當代先進文化為(wei) 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與(yu) 力量、增添了新的文化動力,“雙奧”遺產(chan) 也為(wei) 北京的公共文化事業(ye) 發展提供了獨特的精神和物質內(nei) 容。在盤活“雙奧之城”有形遺產(chan) 的同時,也應重視“雙奧之城”無形財富的傳(chuan) 承,為(wei) 公共文化服務注入深厚的精神內(nei) 核。建議在對推動奧運體(ti) 育場館利用的基礎上,增加將北京奧運精神融入公共文化服務的相關(guan) 內(nei) 容。(記者陳杭)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