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優質的種源用起來才是最大的保護

發布時間:2022-05-27 09:4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沿著總書(shu) 記的足跡·逐夢故事】

  優(you) 質的種源用起來才是最大的保護

  講述人:全國政協委員、蒙草集團董事長王召明

  2014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內(nei) 蒙古調研考察期間,來到蒙草抗旱綠化股份有限公司時曾指出,實現綠色發展關(guan) 鍵要有平台、技術、手段,綠化隻搞“奇花異草”不可持續,盲目引進也不一定適應,要探索一條符合自然規律、符合國情地情的綠化之路。

  近年來,蒙草團隊加大特色種業(ye) 科研力度,研發多品類種子生態包,精準修複草原、礦山、荒漠等。目前,我們(men) 已在全國建立18個(ge) 種業(ye) 研究院及對應鄉(xiang) 土植物種質資源庫,研究耐高寒、耐旱、高海拔耐低氧、根係發達易紮根、耐貧瘠等適地鄉(xiang) 土植物種質資源,把它們(men) 一粒一粒收集保存起來、利用好,最長可存儲(chu) 50至100年。

  優(you) 質的種源,用起來才是最大的保護。8年來,我們(men) 大力度投入種業(ye) 應用實踐,打造“保育繁推”一體(ti) 化體(ti) 係,創新種子生態包品類,廣泛應用於(yu) 各生態修複類型,實現可持續精準生態修複,讓農(nong) 牧、林草產(chan) 業(ye) 有種子可用、有種子適用。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古老的歌謠唱出了敕勒川草原的豐(feng) 美。然而,這裏一度成為(wei) 沙石遍地的廢棄地。春秋季節,一刮風就漫天黃沙。給這片草原帶來改變的,是一顆顆小小的草種。10年前,蒙草科研團隊著手從(cong) 草原生態大數據平台中,調取這裏的水、土、氣、植物、動物、微生物等生態數據,結合科研人員實地調研、采樣、分析,製定出“人工幹預下模擬天然草原”的綜合治理方案,從(cong) 而研發培育符合當地地情的草種。

  經過多年的治理,如今敕勒川草原恢複為(wei) 綠草如茵、野花盛開的景象,野兔、小狐狸、紅隼等動物逐漸回歸。2020年,敕勒川草原成為(wei) 首批國家草原自然公園,生態的改善帶動整個(ge) 沿大青山前坡地區生態氣候、生產(chan) 方式、生活習(xi) 慣、土地利用發生巨大改變。

  如今,我們(men) 正在依托鄉(xiang) 土種業(ye) 體(ti) 係、生態數據技術,用生命共同體(ti) 思維解決(jue) “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綜合治理。從(cong) 阿拉善的荒漠治理、烏(wu) 拉蓋草原修複,到紮賚諾爾礦山複綠、呼倫(lun) 湖及岱海治理、大青山前坡生態治理等,我們(men) 通過因地製宜的生態實踐,不斷為(wei) 構築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積蓄力量。

    (光明日報記者高平、王瀟采訪整理)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