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就業優先 保民生的答卷這樣寫

發布時間:2022-06-07 09:07: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就業(ye) 優(you) 先 保民生的答卷這樣寫(xie)

  5月29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舉(ju) 辦促就業(ye) 交流活動暨2022屆畢業(ye) 生“百日衝(chong) 刺”專(zhuan) 場招聘會(hui) ,來自航空、船舶、通訊等高精尖行業(ye) 的企業(ye) 帶著千餘(yu) 崗位前來“招賢納士”,吸引了畢業(ye) 生前來谘詢洽談。

  就業(ye) 是民生之本,也是財富之源、穩定之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堅持就業(ye) 優(you) 先戰略,把解決(jue) 人民群眾(zhong) 就業(ye) 問題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創造更多就業(ye) 崗位。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就業(ye) 規模穩步擴大,城鎮新增就業(ye) 年均1200萬(wan) 人以上。截至2021年年末,全國就業(ye) 人員已達7.46億(yi) 人,就業(ye) 形勢保持長期穩定。

  我國有14億(yi) 多人口,其中有約8.8億(yi) 為(wei) 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而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就業(ye) 領域的挑戰也越來越多。最近十年,幾乎每一年中央政府都設定了更高的就業(ye) 目標。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多點散發,就業(ye) 形勢嚴(yan) 峻,5月1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強調,財政貨幣政策以就業(ye) 優(you) 先為(wei) 導向,穩住經濟大盤。

  把就業(ye) 放在最重要位置

  2021年3月,一張照片在網上流傳(chuan) :在廣東(dong) 省廣州市海珠區康樂(le) 村,一條幾百米長的城中村大街上,有許多製衣廠老板手持招工牌和樣衣,排成長隊,等待務工人員前來挑選。前後不過十多年,製造業(ye) 用工形勢就發生了逆轉,“招工難”成了許多工廠的共同煩惱。

  另一個(ge) 典型的畫麵則是,每到畢業(ye) 季,各大高校的就業(ye) 招聘會(hui) 上總是人山人海,許多高校畢業(ye) 生穿上正裝,早早地抱著簡曆和資料,到現場與(yu) 企業(ye) HR溝通求職。即便是受疫情影響無法參與(yu) 線下招聘會(hui) ,他們(men) 也會(hui) 想方設法在線上招聘中求得先機。

  大學生與(yu) 農(nong) 民工,這兩(liang) 大重點群體(ti) 的就業(ye) 情況每年都牽動著全社會(hui) 的關(guan) 注。而他們(men) 所遭遇的就業(ye) 問題,也反映出就業(ye) 市場近年來越發明顯的結構性問題:“招工難”與(yu) “就業(ye) 難”並存,有很多人在找工作,同時也有很多工作在找人。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曾湘泉曾在一場研討會(hui) 上指出,人口老齡化會(hui) 間接引發很多與(yu) 就業(ye) 相關(guan) 的問題,首先就是會(hui) 影響勞動參與(yu) 率的變化。“在老齡化加劇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勞動參與(yu) 率,進而維持經濟的持續增長就成了問題。”

  國家統計局總統計師曾玉平曾指出,我國勞動力資源絕對量較大,就業(ye) 壓力不小。隨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高勞動者的技能水平、解決(jue) 崗位需求不匹配的結構性矛盾,將成為(wei) 就業(ye) 麵臨(lin) 的主要問題。

  2012年,黨(dang) 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就業(ye) 優(you) 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ye) 政策。此後,每一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把就業(ye) 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穩就業(ye) 的政策工具越來越豐(feng) 富,各部門實施就業(ye) 政策時的協調性也進一步改善。從(cong) 2019年至今,每年政府工作報告都把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置於(yu) 宏觀政策層麵,列為(wei) 穩增長的首要目標。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各行各業(ye) 普遍受到衝(chong) 擊,尤其是文旅、餐飲、住宿、交通等吸納大量就業(ye) 的服務行業(ye) 受影響更大,許多小微企業(ye) 也受到影響。“穩就業(ye) ”“保就業(ye) ”,也就成了他們(men) 的當務之急,不僅(jin) 就業(ye) 被擺在了更突出的戰略位置,還落地了一係列具體(ti) 措施,強化了各方麵重視就業(ye) 、支持就業(ye) 的導向。

  努力實現更高質量就業(ye)

  2011年,國家統計局開始按照調查失業(ye) 率,統計全國就業(ye) 情況。此前,我國統計的是城鎮登記失業(ye) 率,但很多失業(ye) 的人不一定會(hui) 去登記,而且農(nong) 民就業(ye) 情況也沒有包括在內(nei) ,由此單靠登記失業(ye) 率這一指標,不能全麵反映全社會(hui) 就業(ye) 情況。

  此後,更符合實際情況的城鎮調查失業(ye) 率和城鎮新增就業(ye) 人口,逐漸成為(wei) 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的主要目標之一,而從(cong) 201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開始,更是將城鎮調查失業(ye) 率作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予以公布。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zhuan) 家蔡昉曾撰文分析,政府啟用城鎮調查失業(ye) 率統計,發布的數據也被證明與(yu) 其他勞動力市場指標具有一致性。因此,通過對積極就業(ye) 政策在宏觀政策工具箱中位置的調整,即把實現充分就業(ye) 的目標以及勞動力市場各類信號納入宏觀經濟政策抉擇中予以考量、決(jue) 策和執行,積極就業(ye) 政策就可以得到真正落實,如此一來,宏觀經濟政策終極目標和底線更加清晰、可操作,民生也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有了目標,就業(ye) 優(you) 先的戰略也就更好落地了。2018年7月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提出“做好穩就業(ye) 、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並把穩就業(ye) 作為(wei) “六穩”之首,有關(guan) 部門也出台了更加具體(ti) 而精準的穩就業(ye) 措施。黨(dang) 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ye) 的新目標。

  “穩就業(ye) 永遠不會(hui) 是偽(wei) 命題。”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hui) 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hui) 副理事長劉世錦認為(wei) ,完成就業(ye) 目標的關(guan) 鍵還是培育更多中小微企業(ye) ,因為(wei) 中小微企業(ye) 承載了大部分的就業(ye) 人群。“就業(ye) 政策還是要圍繞解決(jue) 中小微企業(ye) 的困難來做,才能保障最廣大普通人的就業(ye) ,讓他們(men) 有崗位有收入。”

  國家發改委的數據顯示,2016-2020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ye) 累計達到6564萬(wan) 人,比“十二五”時期增加133萬(wan) 人,增長2.1%。全國城鎮登記失業(ye) 率保持在3.6%-4.24%之間,實現5%以內(nei) 的“十三五”規劃目標。

  疫情發生以來,各地各部門全力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國家發改委就業(ye) 司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ye) 1269萬(wan) 人,超額完成全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ye) 1100萬(wan) 人以上的目標任務;12月末,城鎮調查失業(ye) 率控製在5.1%,較2020年和2019年同期均下降0.1個(ge) 百分點,低於(yu) 5.5%左右的宏觀調控目標。勞動力市場求人倍率穩定在1以上,供需保持基本平衡。

  就業(ye) 政策還需如何發力

  今年上海疫情期間,90後快遞小哥羅明趕赴上海支援。他是陝西漢中人,家裏祖輩都是農(nong) 民,20歲時因為(wei) 拿不出技校的學費,輟學去廣東(dong) 打工。在外漂泊的6年,他打過螺絲(si) 、賣過保險,始終沒有一技傍身。2016年,他返回漢中老家,發現電商快遞在農(nong) 村老家逐漸流行起來,就加入了家鄉(xiang) 的京東(dong) 物流,成為(wei) 一名普通的快遞員。

  現在,羅明每月收入能達到近萬(wan) 元,遠超老家平均工資水平,2021年他還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過去老家人總覺得在外麵闖不出名堂才回鄉(xiang) ,我自己心裏也很沒底,但事實證明,返鄉(xiang) 就業(ye) 也能闖出一片新天地。”

  羅明的就業(ye) 選擇,是實施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給萬(wan) 千百姓帶來獲得感的縮影。一方麵,數字經濟、平台經濟蓬勃發展,帶動、創造了眾(zhong) 多新崗位、新職業(ye) ;另一方麵,也有許多年輕人返鄉(xiang) 就業(ye) ,給中西部地區和農(nong) 村地區振興(xing) 發展帶來了新鮮血液。外賣小哥、網約車司機、網店店家……這些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越來越深地融入人們(men) 日常生活中。

  這些新崗位、新職業(ye) ,大部分都產(chan) 生於(yu) 第三產(chan) 業(ye) 。人社部的數據顯示,近年來第三產(chan) 業(ye) 已成為(wei) 就業(ye) 最大的“蓄水池”,占全部就業(ye) 人員比重從(cong) 2013年的38.5%上升至2020年的47.7%,就業(ye) 結構正逐步向第三產(chan) 業(ye) 比重不斷上升的“倒金字塔型”轉變。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全國城鎮就業(ye) 人員比重已從(cong) 2013年的50.5%上升到2021年的62.7%。中西部地區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ye) 、返鄉(xiang) 創業(ye) 的趨勢明顯,許多市縣由勞務輸出地變成了勞務輸入地。年輕一代不一定非要去遠方就業(ye) ,在家門口就能上班,顧家增收兩(liang) 不愁。

  “大部分平台都是這樣,自身員工人數不多,卻間接創造了大量就業(ye) 。”曾湘泉認為(wei) ,平台就業(ye) 有雙重影響,既使得就業(ye) 機會(hui) 增多,也對傳(chuan) 統就業(ye) 帶來替代或衝(chong) 擊效應,但總體(ti) 上,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加的大背景下,平台型就業(ye) 對創業(ye) 和就業(ye) 規模擴大起了很大作用。

  就業(ye) 正成為(wei) 各級政府、各個(ge) 部門行動的指揮棒。曾湘泉表示,下一步要考慮各項政策如何落到實處,以及出台政策的時機,努力保障實現全年就業(ye) 目標。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林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