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長治:傳承紅色血脈 守好綠色家園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老區新貌】
光明日報記者 楊玨 光明日報通訊員 馮(feng) 波
初夏時節,走進山西省長治市武鄉(xiang) 縣監漳鎮下北漳村村民暴書(shu) 宏家的小院,歌聲、笑聲、講解聲匯成一片歡樂(le) 的海洋,前來學習(xi) 參觀的遊客和當地村民在互動中進一步加深了對抗戰曆史的了解。
抗戰時期,八路軍(jun) 總部長期在武鄉(xiang) 縣駐紮,山山水水留下了革命的足跡,“前方魯藝”舊址就位於(yu) 下北漳村。在烽火連天的歲月裏,一大批文化藝術名家在這裏創作了膾炙人口的文藝作品,激勵著太行軍(jun) 民的抗日鬥誌。
如今,依托這獨特的紅色資源,下北漳村不少村民通過開辦“農(nong) 家樂(le) ”、發展旅遊產(chan) 業(ye) 走上了富裕路。
暴書(shu) 宏是村裏第一個(ge) “吃螃蟹”的人。年過不惑的他,原本在太原做生意,看到村裏發展紅色旅遊,便選擇回村創業(ye) 。他將自家的小院打造成了“魯藝人家”,接待四麵八方的遊客。小院裏不僅(jin) 可以就餐、住宿,還可以學習(xi) 曆史,開展研學活動。目前,小院每天能接待遊客上百人,純收入2000多元。
“抗日的烽火,燃燒在太行山上,氣焰千萬(wan) 丈,聽吧!母親(qin) 叫兒(er) 打東(dong) 洋,妻子送郎上戰場……”這首久唱不衰的《在太行山上》,真實地反映了太行山抗日軍(jun) 民昂揚的戰鬥姿態和精神麵貌。
長治地處太行山腹地,是著名的革命老區。近年來,老區兒(er) 女傳(chuan) 承紅色血脈,弘揚太行精神,在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中,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潞城區北村曾是八路軍(jun) 總部所在地,80多年前的總部指揮所如今依舊保存完好。依托這一獨特資源,北村先後謀劃實施了紅色文物修繕布展、省級紅色研學基地等項目10餘(yu) 個(ge) ,總投資超過8000萬(wan) 元。
北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郭振彪說:“除了發展旅遊業(ye) ,我們(men) 還開發了小米、老陳醋等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村集體(ti) 經濟基礎進一步夯實,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
與(yu) 此同時,長治市大力實施紅色文化資源共建共享工程,推動紅色文化資源由點到線、由線到片、由片到麵、由“點上紅”到“全域紅”,持續推出20多條精品紅色遊線路,備受廣大遊客青睞。
傳(chuan) 承紅色血脈,更要守好綠色家園。行走在長治市漳澤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內(nei) ,綠樹成蔭、繁花似錦,碧波蕩漾、群鳥飛翔。生活在這裏的人們(men) ,常常用愚公移山的故事來形容長治的生態環境治理。
始建於(yu) 20世紀50年代的漳澤湖,一度因過度開發和工業(ye) 排放而汙染嚴(yan) 重,最嚴(yan) 重時水質超劣五類指標。2018年以來,長治市大力實施漳澤湖、濁漳河、沁河生態修複綜合治理工程,堅持山水林田湖一體(ti) 化治理,搬遷湖區居民2200餘(yu) 戶、散亂(luan) 汙企130餘(yu) 家,整治周邊78個(ge) 村莊村容村貌,治理岸線達60餘(yu) 公裏,拆除違建127萬(wan) 平方米,新建環湖步道43公裏,使昔日的“臭水湖”變成了亮麗(li) 的“城市會(hui) 客廳”。
如今,在126平方公裏的漳澤湖國家城市濕地保護區內(nei) ,有160多種禽鳥詩意棲息,500餘(yu) 種植物繁衍生長,成為(wei) 黃土高原上生物多樣性的“寶庫”。
“自從(cong) 環湖治理之後,這裏的環境越來越好,我們(men) 也跟著沾光。”屯留區小南村村民王聯芳說,“我那個(ge) 房子原本早已破爛不堪,沒想到經過這麽(me) 一拾掇,還能變成這麽(me) 精致的民宿。”位於(yu) 漳澤湖畔的小南村借漳澤湖生態環境治理契機,大力實施人居環境整治工程,同時大力發展農(nong) 家樂(le) 民宿、攝影驛站等文旅產(chan) 業(ye) ,使村民走上了“靠生態湖、吃生態飯”的路子。
監測顯示,2021年,長治市主城區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下降19.2%,PM2.5濃度下降25.5%,改善率均居全省第一,全市國控斷麵水質優(you) 良率達100%。
剛剛從(cong) 山西中科潞安紫外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參觀完畢的長治市飛躍滑雪隊隊員胡曉濤,難掩內(nei) 心的激動:“震撼,自豪!咱們(men) 的機器人能夠參加北京冬奧會(hui) ,值得每個(ge) 長治人驕傲。”
胡曉濤口中的機器人,是中科潞安生產(chan) 製造的新一代智能消毒機器人。這款殺菌機器人內(nei) 置192顆芯片,通過空氣循環對空氣進行殺菌消毒,同時在它的底部還有24顆芯片,對地麵進行殺菌消毒。它不僅(jin) 能自動規避障礙,還能實時測溫並進行人臉抓拍。
中科潞安的科技創新實踐,是長治市大力發展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一個(ge) 縮影。長治市瞄準產(chan) 業(ye) 高端,一手抓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率先轉型,一手抓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引領轉型,加快培育形成了以半導體(ti) 光電、光伏、先進裝備製造、醫藥健康、信創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為(wei) 主的一批先進產(chan) 業(ye) 集群。
“長治市在規上工業(ye) 企業(ye) 研發活動全麵覆蓋的基礎上,先後突破了大功率量產(chan) 化深紫外LED芯片、煤化工煤基合成領域等一批行業(ye) 關(guan) 鍵核心技術。LED產(chan) 業(ye) 已形成‘外延—芯片—封裝—應用’全產(chan) 業(ye) 鏈,光伏產(chan) 業(ye) 已形成‘多晶矽—切片—封裝—應用’全產(chan) 業(ye) 鏈。除此之外,長治的醫藥健康產(chan) 業(ye) 現代中藥和生物醫藥齊頭並進,信創產(chan) 業(ye) 多家軟硬件配套生產(chan) 企業(ye) 相繼落地,成為(wei) 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長治市工信局副局長郭晉潞介紹。
2022年第一季度,長治市GDP增長8.3%,全省排名第一,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兩(liang) 年平均增長97%,工業(ye) 經濟總量全省排名第一。山水如畫,今朝顏色更嬌;老區不老,發展勢頭正好。今天的長治,正在建設全國資源型城市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示範區、打造現代化太行山水名城的新征程中闊步前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