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以科技為氣象事業助力(新知)

發布時間:2022-06-10 09:19: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現象】實施國家氣象科技中長期發展規劃,推進海洋、青藏高原、沙漠等區域氣象研究能力建設,建立數值預報等關(guan) 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guan) 機製……前不久,國務院印發的《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圍繞增強氣象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作出重大部署。用現代科技預報天氣,有助於(yu) 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的第一道防線作用,為(wei) 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點評】

  “雷聲大雨點小”“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裏”……自古以來,人們(men) 從(cong) 雲(yun) 卷雲(yun) 舒、風停雨歇中學會(hui) 了觀天象,並將這些經驗用在出行、農(nong) 事活動中。如今人們(men) 不再停留在感性經驗上,而是用現代科技精準地“算”出降雨時段、降雨區域、降水相態、降水量等,對天氣進行理性、量化的預報。

  天氣千變萬(wan) 化,報得準是氣象預報預警的生命。盡管從(cong) 科學角度來看,天氣預報做不到百分之百準確,卻可以不斷提高準確率。為(wei) 此,首要的是織密氣象監測網,通過氣象觀測台站、雷達、風雲(yun) 氣象衛星獲取海量的觀測數據。這些數據將提供給超級計算機,運用數值預報技術進行計算。氣象預報員在數值預報基礎上,結合當地天氣特點、地形作出初步預報、簽發天氣預報產(chan) 品。如果有災害性天氣,還會(hui) 通過手機、電視、廣播、定向推送等渠道發布氣象預警信息。

  正因如此,數值預報技術被譽為(wei) 氣象事業(ye) 的“芯片”,是天氣預報預測的關(guan) 鍵核心技術。數值天氣預報是指根據大氣實際情況,在一定的初始和邊界條件下,通過大型高速計算機進行數值計算,求解描寫(xie) 天氣演變過程的流體(ti) 力學和熱力學方程組,以此預測未來一定時段的大氣運動狀態和天氣現象的方法。如今,我國探索出自己的數值預報模式,部分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應用該技術,天氣預報業(ye) 務可從(cong) 初始時刻起,預報未來最長達7天的天氣。

  進一步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還需在數值天氣預報的基礎上,依托通信、物聯網、全球定位係統、大數據、人工智能,利用多種先進探測設備及技術,提升氣象要素和天氣預報的空間、時間分辨率以及量值的精度,從(cong) 而形成定時、定量、定點和高分辨率的天氣預報。目前,我國已建成由近7萬(wan) 個(ge) 地麵氣象觀測站、236部天氣雷達、7顆在軌風雲(yun) 氣象衛星組成的綜合立體(ti) 氣象觀測網,多項氣象觀測裝備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精密觀測數據、先進技術的支撐下,我國區域數值天氣預報可以精細到逐小時、3公裏分辨率。有針對性的行業(ye) 天氣預報,已經運用到農(nong) 業(ye) 、海洋、交通等近百個(ge) 領域。

  當前,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增多,統籌發展和安全對防範氣象災害重大風險的要求越來越高,人民群眾(zhong) 對氣象服務保障的需求越來越精細。隨著《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的推進落實,在地球係統數值預報模式、災害性天氣預報、重大氣象觀測裝備三大關(guan) 鍵科技領域不斷實現新突破,氣象高質量發展必將助力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