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購物節不能賣家過節、買家渡劫
作者:趙誌疆
近年來,隨著網絡購物平台的快速發展,線下線上各類門店進行虛假促銷的情況屢見不鮮。媒體(ti) 記者近日調查發現,一些商家借打折來誘導顧客消費,有的大幅度提高“原價(jia) ”,有的在滿減優(you) 惠上作文章,層出不窮的套路讓不少消費者屢屢“中計”。
今年高考期間,“數學太難了”一度衝(chong) 上熱搜。實際上,某些商品的打折公式往往比高考數學更難——高考數學雖難,起碼題目本身是清楚的,相比之下,商品促銷打折不僅(jin) 充滿了複雜的混合運算,而且預設了重重機關(guan) ,堪稱套路深深、步步驚心。
報道中列舉(ju) 了一個(ge) 典型案例:直播間裏,帶貨主播賣力地吆喝:“咱家這款酒,市麵上都是賣1299元,現在直播間給各位家人福利,6瓶隻要98元,這是我和廠家要來的內(nei) 部折扣,欲購從(cong) 速!”為(wei) 此,帶貨主播還展示了這款酒在某購物平台上的標價(jia) :398元一瓶。記者隨即點擊主播提供的鏈接看到,在某平台一家賣酒水的網店,對該酒的標價(jia) 確實為(wei) 398元一瓶。但在該酒的官方旗艦店,這款酒的售價(jia) 本就是6瓶98元。
打著低價(jia) 的幌子,埋著宰客的套路,做著黑心的生意,網購的過程中,類似的事件屢見不鮮,令人無力吐槽。
“618”購物節日益臨(lin) 近,又到了消費者一邊燒錢、一邊燒腦的季節,一些網店已經悄然上調了商品標價(jia) ,為(wei) 後續“打折”預留空間。電商購物節已經持續了十幾年,但隨著市場規模和社會(hui) 影響力一同壯大的卻是套路營銷——時至今日,簡單的折扣已不多見,取而代之的是複雜的套路。據報道,虛假打折套路包括先提價(jia) 再降價(jia) 、設置複雜滿減規則、確認收貨再退差價(jia) 等方式。凡此種種,令人防不勝防。
套路營銷橫行,不僅(jin) 涉嫌虛假宣傳(chuan) ,侵害消費者知情權,而且收貨後好評才退差價(jia) ,也是“綁架”消費者,一旦商品出現問題,則難以維權。當虛假打折的商業(ye) 套路成為(wei) 行業(ye) 通則,消費者實際上已經失去了最基本的選擇權。這樣的市場生態,對於(yu) 網絡平台乃至電商行業(ye) 的整體(ti) 發展都是一種破壞。
近日,屈臣氏北京延慶一分店因涉嫌利用虛假的價(jia) 格手段,誘騙消費者與(yu) 其進行交易被市場監管部門警告並罰款5萬(wan) 元。這個(ge) 案例對於(yu) 電商平台不無啟發意義(yi) ——購物節之所以淪為(wei) “套路節”,不僅(jin) 在於(yu) 監督者缺位,同時在於(yu) 不法商家並未感到切膚之痛。以此為(wei) 參照,電商平台有必要對各種店鋪促銷活動盡到監管責任,明確商家不得采取先升後降、好評退款等違規行為(wei) 。更為(wei) 重要的是,有必要暢通投訴舉(ju) 報渠道,對於(yu) 各類套路促銷,一經查實嚴(yan) 厲懲處。隻有這樣,才能還原購物節本來的麵目,而無賣家過節、買(mai) 家渡劫之虞。(趙誌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