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區域探索公共資源交易一體化(經濟聚焦)
打破行政壁壘 優(you) 化交易服務
加強互聯互通長三角區域探索公共資源交易一體(ti) 化(經濟聚焦)
本報記者 姚雪青 遊 儀(yi) 竇瀚洋
核心閱讀
推廣數字證書(shu) 跨區域互認,實現遠程在線投評標,推進信息資源共享共用……為(wei) 打破公共資源跨區域交易壁壘、優(you) 化交易服務,2020年底,安徽、江蘇、浙江多地市共同成立長三角區域公共資源交易一體(ti) 化高質量發展合作聯盟。一年多以來,合作聯盟不斷深入探索,為(wei) 助力區域公共資源交易一體(ti) 化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公共資源交易事關(guan) 公益民生、經濟社會(hui) 發展。2020年底,安徽省宣城市會(hui) 同蕪湖市,江蘇省蘇州市、南通市,浙江省湖州市、嘉興(xing) 市等6個(ge) 地市作為(wei) 發起城市,在宣城市共同發起設立長三角區域公共資源交易一體(ti) 化高質量發展合作聯盟(以下簡稱“聯盟”)。
成立一年多來,聯盟的“朋友圈”不斷擴大,發展現狀如何?聯盟在持續探索長三角區域公共資源交易一體(ti) 化方麵,克服了哪些難點,解決(jue) 了哪些問題?記者進行了采訪。
推進數字證書(shu) 跨區域互認
手機一掃,用於(yu) 電子身份認證的CA證書(shu) (一種由特定機構數字簽名的、包含公開密鑰以及公開密鑰擁有者信息的電子文檔)就會(hui) 出現——對留冰來說,這解決(jue) 了一個(ge) 長期困擾他的難題。
留冰是浙江一家綠化建設公司負責投標的工作人員,麵對各種招標項目,申領CA證書(shu) 是重要內(nei) 容之一。“公司經常在長三角區域投標,以前都得申領CA證書(shu) 。”留冰坦言,過去是一地一辦,多的時候,一個(ge) 投標人身上要帶幾十把CA鎖(CA證書(shu) 的存儲(chu) 介質),申領過程麻煩不說,單獨申領也有不少費用。
2021年11月,安徽省宣城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網絡平台上的一則招標信息吸引了留冰的注意。與(yu) 以往不同的是,這個(ge) 采購項目的招標流程上,出現了“長三角CA互認”。
留冰隨即下載了長三角CA互認平台手機應用。實名認證、上傳(chuan) 信息、提交申請……不到20分鍾,他就成功申領了長三角互認的CA證書(shu) ,且不再需要傳(chuan) 統的實體(ti) CA鎖進行存儲(chu) 。
緊接著,他登錄了宣城市公共資源交易平台,使用剛申領的CA證書(shu) ,直接進行在線投標。“這可方便了不少!”留冰說,如今有了電子版長三角CA互認,可以在區域內(nei) 的多個(ge) 地方暢通使用,大大節約了異地投標的時間和費用。
過去,在各地申領CA證書(shu) 的技術標準與(yu) 認證規則不一,市場主體(ti) 每到一地參與(yu) 招投標活動,至少要辦理一個(ge) 證書(shu) ,甚至在同一地區不同交易係統中,也得辦理不同證書(shu) ,增加了交易難度。
為(wei) 打破行政壁壘、優(you) 化交易服務,2020年12月,聯盟在宣城成立,頭一件事就是在推進CA證書(shu) 跨區域互認上下功夫。
製定統一技術標準,搭建長三角CA互聯互通平台,聯盟逐漸將互認範圍擴大到長三角區域的23個(ge) 城市。截至今年5月,共276個(ge) 市場主體(ti) 辦理了長三角互認CA證書(shu) ,登錄長三角區域公共資源交易係統4390人次,使用簽章7773人次。
在聯盟範圍內(nei) ,還可以實現公共資源交易市場主體(ti) 信息共享,有助於(yu) 解決(jue) 公共資源交易數據跨區域共享難、企業(ye) 跨區域交易不便利、交易業(ye) 務跨部門協同辦理難等問題。截至目前,聯盟內(nei) 已共享交易主體(ti) 基本信息16萬(wan) 餘(yu) 條、企業(ye) 資質信息14萬(wan) 餘(yu) 條、從(cong) 業(ye) 人員信息36萬(wan) 餘(yu) 條。
實現遠程在線投標、評標
去年11月1日,浙江亞(ya) 廈裝飾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區域公司副總經理管軍(jun) ,在江蘇省南通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網絡平台上,關(guan) 注到一條最新的招標公告:南通國際會(hui) 展中心酒店項目精裝修工程一標段正在招標。
作為(wei) 一家裝飾類企業(ye) ,管軍(jun) 第一時間就安排工作人員報名。這是企業(ye) 投標的第一步。
如果在過去,企業(ye) 報名要先到南通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辦事大廳,申領CA證書(shu) 、領取信用手冊(ce) 。完成報名後,企業(ye) 根據具體(ti) 要求準備投標文件。開標當天,企業(ye) 相關(guan) 人員帶著投標文件,趕到南通,參加開標會(hui) 議和答辯……
現在則便利了很多。“我們(men) 用CA鎖登上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網站,自動生成企業(ye) 信息,報名過程隻用幾秒鍾。”管軍(jun) 介紹,從(cong) 網站下載具體(ti) 要求、上傳(chuan) 投標文件,不用來回奔波,節省了大量成本。
這不,到了去年11月23日評標那天,管軍(jun) 就和同事坐在電腦前,準備通過“虛擬大廳”在線答辯。
另一頭,23日早晨7點半,位於(yu) 南通的江蘇愛德信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部門經理徐茂斌收到一條短信:上午10點到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參加評標。直到走進評標室,他才知道即將評的是什麽(me) 項目。而他隻是江蘇省3萬(wan) 多名評審專(zhuan) 家中的一員,這次被係統隨機抽中了。
坐進評標室,另兩(liang) 位本地評委已經到了,視頻中還能看到浙江、安徽兩(liang) 個(ge) 分會(hui) 場,各有兩(liang) 位專(zhuan) 家,一共7人。評委們(men) 通過電腦逐一查看企業(ye) 的投標文件、獨立評分。“就像高考閱卷,投標文件是暗標,是經過數字化處理後的電子版,看不到名字;答辯互動也是在線提交,聲音會(hui) 經過處理。”徐茂斌告訴記者,整個(ge) 過程中,評委和投標公司不見麵、不接觸,最後去掉一個(ge) 最高分、一個(ge) 最低分,得出排序結果。
作為(wei) 投標人的管軍(jun) 也看不到評委,更不知曉競爭(zheng) 對手。這種“雙盲”的感覺讓他很安心:“隻看企業(ye) 的實力和方案,更加公平公正。”兩(liang) 個(ge) 小時後,企業(ye) 就收到了中標的結果。後續領取中標通知書(shu) 和簽約,都是通過網簽操作、在線生成。
南通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副主任湯駿介紹,遠程在線投標、評標,改變了在特定場所麵對麵的傳(chuan) 統做法,一台電腦甚至一個(ge) 手機就能完成全部交易活動,兩(liang) 三個(ge) 小時就能完成評標定標,確保了機會(hui) 平等,讓優(you) 秀企業(ye) 成為(wei) 最大受益者。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專(zhuan) 家資源共享,評委資源不足、易受幹擾、獨立性差等問題得到了解決(jue) 。評標專(zhuan) 家各自分散、彼此隔離,通過網絡共同評標,最終匯集形成評標結果。目前,南通已與(yu) 浙江的溫州、湖州以及安徽的宣城、蕪湖等地合作,建立起遠程異地評標機製,凡是重大項目,都通過網絡評標係統由多地評委共同完成評審。
推進合作內(nei) 容精準對接,彼此取長補短
對於(yu) 成長中的聯盟來說,進一步加強各類信息庫互聯互通、推進合作內(nei) 容精準對接,是未來的合作方向。
作為(wei) 今年的聯盟輪值單位,南通計劃加大聯盟城市間的協作力度、擴大覆蓋範圍,持續推進市場主體(ti) 信息登記、評審專(zhuan) 家資源共享、交易信息互聯互認、信用信息聯動使用等方麵在長三角區域的共享共用。
“通過對文件自動掃描查重、IP地址捕捉等,我們(men) 能及時發現內(nei) 容互相借鑒、位於(yu) 同一棟建築等可能存在的串標行為(wei) ,增加對遠程投標的監管。”湯駿介紹,聯盟城市正在合力構建的大數據分析模型,將進一步解決(jue) 圍標串標發現難、取證難、查處難等問題;正在開發中的智能輔助評標係統,預計能節約80%的工作量,減少人為(wei) 幹擾、保障評審質量的均衡穩定。
進一步緊密合作、取長補短,才能讓聯盟前景更廣闊。
浙江省發改委公共資源交易管理處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浙江將充分發揮在公共資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中積累的經驗和優(you) 勢,與(yu) 上海、江蘇、安徽加強溝通對接,推動在長三角區域建成信息深度共享、市場充分開放、競爭(zheng) 公平有序的公共資源交易市場體(ti) 係,有力支持和服務長三角區域一體(ti) 化高質量發展。
“推進長三角區域公共資源交易一體(ti) 化高質量發展,關(guan) 鍵在於(yu) 體(ti) 製機製的創新突破,這離不開區域三省一市主管部門的支持。”宣城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主任汪琰認為(wei) ,應加強政策支持和部門協調,建立區域公共資源交易政策協調和監管協同機製;通過深化區域公共資源交易平台互聯互通,實現各類信息資源區域內(nei) 充分共享互認,讓信息資源發揮更大效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