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服務走進千家萬戶(圖說·身邊的智慧生活①)
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一些地方的中小學生居家進行線上學習(xi) 。互聯網平台成為(wei) 老師們(men) 傳(chuan) 道授業(ye) 解惑的講台,也讓學生們(men) “離校不離教,停課不停學”。網絡串聯起來的一塊塊屏幕,跨越了空間的阻隔,幫助遠方的人們(men) 聯絡、感知和互動。有學生表示:書(shu) 房變課堂,學業(ye) 不耽誤。
從(cong) 網購各地特產(chan) ,坐等送貨上門,到查詢路況、預訂食宿,旅行省心省力,互聯網發展日新月異,為(wei) 衣食住行帶來巨大變化。互聯網成為(wei) 在家便知天下事的信息載體(ti) ,更成為(wei) 便捷處理身邊事的生活工具。尤其在醫療、養(yang) 老、家政等民生領域,“互聯網+社會(hui) 服務”蓬勃發展,為(wei) 更多人帶來便利:曾經去醫院要排隊掛號繳費,如今動動手指就能完成;曾經庭審、調解隻能在線下進行,如今司法服務也走上“雲(yun) 端”;曾經養(yang) 老服務存在一些不足,現在一鍵呼叫即可聯係服務人員上門……互聯網讓社會(hui) 服務更便捷、形式更新穎,能夠更好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多層次多樣化需求。
相比具有碎片化、地域化特點的傳(chuan) 統社會(hui) 服務,“互聯網+社會(hui) 服務”的普惠性更強,不僅(jin) 能推動社會(hui) 服務資源放大利用、共享複用,還能優(you) 化資源配置,提升數據資源利用效率。在江西撫州,一根網線連起城市和農(nong) 村課堂,讓村裏娃也能享受城裏的優(you) 質教育資源;在西藏那曲,外地專(zhuan) 家通過遠程超聲機器人為(wei) 當地患者進行B超診療,幫他們(men) 免去了輾轉求醫的舟車勞頓。借助互聯網的力量,社會(hui) 服務覆蓋範圍不斷擴大,優(you) 質資源得以下沉,有助於(yu) 跨越數字鴻溝,解決(jue) 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提升“互聯網+社會(hui) 服務”的普惠性和可及性也沒有止境。時下,我國行政村全麵實現“村村通寬帶”,欠發達地區網絡接入和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但優(you) 質社會(hui) 服務資源在城鄉(xiang) 、區域配置上仍不均衡,農(nong) 村及偏遠地區服務應用相對較少,質量參差不齊。讓“互聯網+社會(hui) 服務”惠及更多群眾(zhong) ,歸根結底要靠擴大供給,提升公共服務數字化水平,讓更多服務項目與(yu) 互聯網深度融合,讓更多服務產(chan) 品走進千家萬(wan) 戶。
社會(hui) 服務工作千頭萬(wan) 緒,需要社會(hui) 各界共同努力。“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鼓勵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互聯網+公共服務”,創新提供服務模式和產(chan) 品。從(cong) 整合場館服務、運動健身等體(ti) 育資源,到打造“沒有圍牆的智慧養(yang) 老院”,再到參與(yu) 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建設,相關(guan) 企業(ye) 及社會(hui) 組織具有資金、技術等多方麵優(you) 勢。放寬市場準入,鼓勵更多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社會(hui) 服務,定能實現多元供給,滿足更多人的個(ge) 性化、高品質需求,讓群眾(zhong) 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