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評論員:從關於畢業服的爭吵裏,看見“自卑”與“歧視”
光明網評論員:前幾日,一位網友在“領導留言板”裏建議:“設計一款專(zhuan) 科大學生畢業(ye) 典禮穿的衣服,如運動服等。在開學典禮上,建議可以設個(ge) 校徽佩戴工作。”山西信訪局則回應:“您好!大專(zhuan) 畢業(ye) 不授予學士學位因而沒有學士服,為(wei) 增加專(zhuan) 科院校學生畢業(ye) 儀(yi) 式感可直接向學校反映建議。”
這麽(me) 一件事,卻在網上吵開了。有些人自卑:“我是大專(zhuan) ,我是不好意思提這個(ge) 要求”“作為(wei) 同為(wei) 大專(zhuan) 畢業(ye) 的,應該反思為(wei) 啥高考沒考上本科”;也有些人比較刻薄:“想要學士服就自己努力啊”“笑死,大專(zhuan) 還想要學士服”。
很能理解這位留言網友的想法,不過是希望畢業(ye) 時可以穿著統一的服裝,有儀(yi) 式感和身份的歸屬感。而且他已經很“謙卑”了,並沒有提到學士服,而是“運動服”都可以。但饒是如此,依然引發了人們(men) 對一個(ge) 學曆層次的自嘲或挖苦。
都是20來歲的年輕人,卻把一件學士服視作了衣紫腰金、鳳冠霞帔。得不到的心心念念,得到的卻又洋洋得意,似乎這是何等的榮耀,一種身份的象征,一種區分等級的標記物。這很像是古代衣冠禮樂(le) 的思維,什麽(me) 樣的人可以坐馬車,什麽(me) 樣的人可以穿刺繡,這一切,都是不能混淆和僭越的。
隨便打開一個(ge) 網購平台,這種做工極其簡單、用途極為(wei) 單一的衣服,其實50塊錢就能買(mai) 到,甚至還有幼兒(er) “學士服”。但就是這樣一個(ge) 普普通通的商品,卻照出了人們(men) 腦海中的枷鎖。這種等級觀念依然以變種的形式遺留到了今天,影響了這些本該朝氣蓬勃的年輕人。
有趣的是,大專(zhuan) 生也好,本科生也好,在今天的就業(ye) 市場裏都談不上多占優(you) 勢。饒是如此,也不妨礙人們(men) 在有限的空間裏生出一個(ge) 鄙視鏈。這一身學士服,仿佛一個(ge) 人生價(jia) 值的鋼印,牢牢地刻上身上。
這讓人想到“隻求學問,不求學位”的陳寅恪先生。他在國外遊學多年卻沒拿學位,所以也沒機會(hui) 穿罩袍、拍畢業(ye) 照。但這不妨礙他被稱為(wei) “近三百年來一人而已”,成為(wei) 做學問的真學者。
當然,學士服也沒什麽(me) 問題,是一個(ge) 儀(yi) 式性的表達。但從(cong) 更高的層麵看,把一個(ge) 學曆層次定義(yi) 為(wei) 低人一等,甚至要用衣服去區別,是不合適的。且不說當前大力推廣職業(ye) 教育,這種認知形態與(yu) 政策導向不匹配。即便從(cong) 社會(hui) 認知來說,衣冠上的歧視也是很原始且殘忍的,在現代社會(hui) 多少顯得荒誕。
學士服就是普通的服飾,和任何一種職業(ye) 服裝無甚區別。學校不組織穿學士服,那也沒什麽(me) ;有一件學士服罩在身上,也不代表什麽(me) 。就像魯迅說的那句話:“願中國的年輕人都擺脫冷氣,隻是向上走。”什麽(me) 是“向上走”?人格的獨立、心胸的開闊、視野的遠大,相信這些內(nei) 涵不會(hui) 違背魯迅先生的意思。
大專(zhuan) 也好本科也罷,都是高等教育。既是高等教育,最起碼也要有個(ge) “高等”的樣子,做一個(ge) 大寫(xie) 的人,就別在一件衣服上垂頭喪(sang) 氣或是沾沾自喜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