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供保產 大國有何“糧”策?
倉(cang) 廩實,天下安。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nong) 產(chan) 品有效供給,是發展農(nong) 業(ye) 的首要任務。
當前,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國際局勢對全球糧食等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和貿易的影響繼續發酵,確保糧食產(chan) 量平穩增長,端穩中國飯碗,顯得尤為(wei) 重要。
穩農(nong) 耕生產(chan) 多措並舉(ju) 降低疫情影響
今年以來,疫情防控形勢嚴(yan) 峻複雜,部分地區遭遇疫情的反複,對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我國各級政府精準施策,致力於(yu) 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農(nong) 耕生產(chan) ,力爭(zheng) 把疫情防控對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影響降到最低。
3月20日,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印發《關(guan) 於(yu) 做好當前農(nong) 村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紮實做好農(nong) 產(chan) 品穩產(chan) 保供,進一步落實措施、壓實責任,全力抓好春耕生產(chan) 。組織好農(nong) 資和畜禽飼料調劑調運,嚴(yan) 禁隨意設卡攔截、斷路封路,確保農(nong) 用物資運輸暢通。
今年春耕時期,吉林省受疫情困擾,不少農(nong) 民滯留城市,無法參與(yu) 春耕生產(chan) 。為(wei) 有效解決(jue) 疫情防控期間交通不暢的難點問題,吉林省多部門聯合開通了“12123”春耕交通保障服務熱線,受理有關(guan) 車輛與(yu) 人員在農(nong) 資運輸、返鄉(xiang) 途中遇到的不合理情況,打通春耕之路。
據了解,今年春耕期間,服務熱線累計接聽熱線電話9755個(ge) ,即時協調解決(jue) 6679個(ge) ,轉辦市縣3076個(ge) ,辦結率達100%。吉林省分解下達糧食播種麵積8800萬(wan) 畝(mu) 。據農(nong) 情調度,糧食實際播種麵積9110.6萬(wan) 畝(mu) 。
國家食物與(yu) 營養(yang) 谘詢委員會(hui) 主任陳萌山在接受人民網“強觀察”欄目采訪時表示,各地方采取的措施包括但不限於(yu) :綜合研判疫情防控形勢,最大程度組織在城農(nong) 民返鄉(xiang) 備春耕;對於(yu) 暫時無法返鄉(xiang) 或無法出門耕作的農(nong) 民,動員村集體(ti) 、合作社、社會(hui) 化服務組織等,為(wei) 其提供代耕代種服務等。
時值六月,正是農(nong) 忙時節。較好的夏糧收成,能夠為(wei) 全年的糧食豐(feng) 收打下了堅實基礎。為(wei) 此,各地出台了豐(feng) 富的助農(nong) 惠農(nong) 政策。
例如,今年“三夏”(夏收、夏種、夏管)期間,河南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為(wei) 確保不誤農(nong) 時、不誤農(nong) 事,聯合發改委、衛生防疫等多個(ge) 部門出台了包含農(nong) 機服務、防疫服務、通行服務、加油服務、應急搶收服務等內(nei) 容的助農(nong) 惠農(nong) 十項政策措施,全力保障“三夏”機收工作。
助農(nong) 惠農(nong) 政策效應逐步顯現。6月17日,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和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聯合發布《中國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報告2022》和《2022全球糧食政策報告》。報告預計,今年中國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將繼續向好,糧食總產(chan) 量預計將達到1.38萬(wan) 億(yi) 斤。
穩種糧收益 重糧惠糧政策頻出
調動農(nong) 民種糧積極性,關(guan) 鍵是讓農(nong) 民種糧有錢掙。
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農(nong) 資價(jia) 格漲幅明顯,勞動力成本增加,綜合導致農(nong) 戶種糧成本的上升。
想要百姓的“米袋子”鼓,必先讓種糧農(nong) 民“錢袋子”鼓。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對“合理保障農(nong) 民種糧收益”作出明確部署:按照讓農(nong) 民種糧有利可圖、讓主產(chan) 區抓糧有積極性的目標要求,健全農(nong) 民種糧收益保障機製。
“為(wei) 提高種糧農(nong) 民的積極性,我國實施了一係列重糧惠糧政策。”陳萌山介紹,今年以來,中央財政對實際種糧農(nong) 民累計發放一次性農(nong) 資補貼達300億(yi) 元,有力調動了農(nong) 民的種糧積極性。同時,我國提高了小麥稻穀最低收購價(jia) 格水平,保障農(nong) 民種糧收益。
4月20日的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指出,要落實各項支農(nong) 惠農(nong) 政策,實施新的小麥“一噴三防”補貼;要研究加大農(nong) 資補貼的舉(ju) 措,及時做好糧食托底收購。
6月10日,財政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發布2022年重點強農(nong) 惠農(nong) 政策。支持糧食生產(chan) 方麵的政策包括:繼續對實際種糧農(nong) 民發放一次性農(nong) 資補貼、開展農(nong) 機購置與(yu) 應用補貼試點、繼續實施玉米和大豆生產(chan) 者補貼、稻穀補貼和產(chan) 糧大縣獎勵等,鞏固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成效,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人民網“強觀察”欄目梳理發現,多個(ge) 產(chan) 糧大省正積極落實上述政策的同時,也出台了相應的地方激勵政策。山東(dong) 省通過擔保費補助、貸款貼息等方式,支持山東(dong) 農(nong) 擔公司將擔保費降至0.8%以內(nei) ,目前在保項目12.1萬(wan) 個(ge) 、在保業(ye) 務規模645.6億(yi) 元,進一步健全農(nong) 業(ye) 信貸擔保體(ti) 係;山西省新增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專(zhuan) 項補貼。在中央財政補助150元/畝(mu) 的基礎上,省財政再補助50元,補助資金已安排到相關(guan) 縣。
穩硬件提升 科技賦能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解決(jue) 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科技。
我國農(nong) 業(ye) 機械化率正在穩步提升。據經濟日報報道,目前,我國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2%,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超61%,良種在農(nong) 業(ye) 增產(chan) 中的貢獻率超45%。
“我國在種業(ye) 種源、農(nong) 機農(nong) 藝、農(nong) 業(ye) 技術集成推廣等領域全麵部署,不斷推動‘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戰略落實落地。”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農(nong) 業(ye) 經濟與(yu) 發展研究所產(chan) 業(ye) 室主任鍾鈺表示,在科技支撐方麵,我國聚焦種子和耕地“兩(liang) 個(ge) 要害”,農(nong) 機裝備“一個(ge) 支撐”,著力解決(jue) 糧食生產(chan) 麵臨(lin) 的關(guan) 鍵核心技術卡點及產(chan) 業(ye) 發展升級痛點。
那麽(me) ,麵對新冠肺炎疫情幹擾,農(nong) 業(ye) 科技是如何幫助穩定糧食生產(chan) 的?
“麵對今年以來種植成本上漲的情況,農(nong) 業(ye) 科技有力幫助農(nong) 戶的種植降本增效。”鍾鈺介紹,麵對人工成本快速上漲的現實背景,我國正在加快建設支持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體(ti) 係,采用機械替代勞動,降低了糧食生產(chan) 成本,提高糧食生產(chan) 效率。
例如,之前,農(nong) 作物怎麽(me) 施肥、施多少肥,更多的是憑借農(nong) 民的經驗,盲目施肥易導致土地富營養(yang) 化,造成環境汙染,不利於(yu) 農(nong) 作物生長和土地可持續利用。現在,通過應用大數據和信息化平台等技術應用,為(wei) 農(nong) 戶測土配方、精準施肥,從(cong) 而實現降本增效的作用。
硬科技在提升,“軟實力”也起到支撐作用。在各地統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春耕備耕時,數字線上平台被廣泛運用。
據了解,今年陝西省多地充分利用網絡平台開展線上培訓答疑,為(wei) 春耕生產(chan) “蓄能充電”;吉林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啟動“雲(yun) 上備春耕”行動,利用“三農(nong) ”綜合信息服務平台、數字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雲(yun) 平台等多渠道為(wei) 廣大農(nong) 民提供多樣化解決(jue) 方案。
“通過利用平台服務、線上售糧預約等現代手段,既提高了農(nong) 業(ye) 運作效率與(yu) 創新服務模式,同時有效緩解了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活動中人員聚集環節的疫情防控壓力。”鍾鈺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