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如何寫親情(百家談)
在散文中,有一類題材幾乎為(wei) 所有寫(xie) 作者青睞,那就是親(qin) 情散文。所謂“親(qin) 情散文”,是指以家人親(qin) 戚為(wei) 敘寫(xie) 對象,抒發親(qin) 情感受的散文類型。情感是散文的核心元素,而親(qin) 情無疑又是情感中最柔軟、最真摯、最動人的部分。這類散文不用麵壁虛構,不用絞盡腦汁,隻要調動情感積累和生活記憶,下筆即如擰開了水龍頭。
然而,親(qin) 情散文易寫(xie) 難工,要想在文學性和思想性上達到“文質兼美”的效果,避免同質化、程式化,令讀者耳目一新,有幾個(ge) 方麵需要留意。首先,在主題表達上可以更加豐(feng) 富多元。對親(qin) 情的讚美,是每個(ge) 寫(xie) 作者發自內(nei) 心的聲音,也是親(qin) 情散文的一個(ge) 特色和長處,文學史上留下的諸多名篇就說明了這一點。寫(xie) 父母勤勞、善良、節儉(jian) 、無私乃至偉(wei) 大,“父愛如山”“母愛如水”,都是作者的真情流露。與(yu) 此同時,也可以通過其他主題表達,將親(qin) 情的豐(feng) 富性和複雜性體(ti) 現出來,更深刻地表情達意。其次,陳年往事,流金歲月,綿綿不絕的思念和緬懷,能夠將親(qin) 人過去的點點滴滴勾連還原,在敘述形態上這是寫(xie) 過去。除此之外,是否也可以寫(xie) 寫(xie) “現在時”呢?將回憶與(yu) 對親(qin) 情的動態描摹結合起來,也許會(hui) 更加生動鮮活。
那麽(me) ,該如何推陳出新,創作出具有嶄新審美氣象的親(qin) 情散文呢?我們(men) 可以從(cong) 一些散文名篇中,獲得有益啟發。
首先要選擇獨特的敘述視角。中國古代詩文皆有托物寄情的藝術傳(chuan) 統,將感情附著於(yu) 具體(ti) 的物象上,或選擇一個(ge) 觀察與(yu) 抒發的角度,這樣比大水漫灌式的敘述更清晰,給人印象更深。如朱自清的名篇《背影》,寫(xie) 一個(ge) 父親(qin) 對遠行兒(er) 子的慈愛,將視點聚焦在父親(qin) 的“背影”上,——那個(ge) 穿過鐵道、費力爬上月台去買(mai) 橘子的肥胖蹣跚的背影,成為(wei) 父愛的經典符號。鐵揚的《母親(qin) 的大碗》,選取一個(ge) 道具——大碗來寫(xie) 母親(qin) 。勤勉省儉(jian) 的母親(qin) 隻有在生日時才拿出大碗吃飯,這隻大碗跟母親(qin) 生命中的重要時刻緊密聯係在一起。大碗裏盛放的是飯食,同時又盛滿了莊重、尊敬、懷念等種種精神元素,是寫(xie) 實,也是隱喻和象征。
其次是寫(xie) 出獨特的生命體(ti) 驗。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其實幸福的家庭也各有各的生活況味。在親(qin) 情散文寫(xie) 作中,不能隻看到“相似性”,而要寫(xie) 出共性中的個(ge) 性。如彭程的《對坐》,作者選取了一個(ge) 日常生活場景,與(yu) 年老的父母相對而坐,這是我們(men) 很多人都有的經曆。但細心的作者在默默流逝的光陰裏卻別有一番深刻洞悉,“生命是一個(ge) 緩慢的流程,在成長、旺盛和衰頹之間,他們(men) 進入了最後一個(ge) 階段,漸行漸遠”。與(yu) 父母“對坐”的短暫駐留,終會(hui) 迎來永久的分離,這種感覺真實到殘酷。但作者又不是一個(ge) 悲觀主義(yi) 者,他的清醒,反麵恰恰是珍惜。汪曾祺的《多年父子成兄弟》寫(xie) 父子之情,溫情脈脈,“我覺得一個(ge) 現代化的、充滿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須做到‘沒大沒小’。父母叫人敬畏,子女‘筆管條直’最沒有意思”。代際間的尊重理解是重要的,“多年父子成兄弟”是作者眼中平等、民主的現代家庭關(guan) 係的理想境界。汪曾祺將個(ge) 人體(ti) 驗升華到思想層麵,用文字留下了一個(ge) 經典的親(qin) 情範式。
第三是要在人性深度開掘上著力。應當承認,家庭關(guan) 係與(yu) 親(qin) 情關(guan) 係是世界上最複雜最糾葛的關(guan) 係。愛,不全是溫暖,不恰當的愛有時也是一種負擔甚至傷(shang) 害,人性的深刻和複雜或許在這裏比別處更能得到燭照。但是,出於(yu) 避諱等原因,作者往往不願寫(xie) 親(qin) 情關(guan) 係中不如意、不和諧的一麵,單純讚美就成了唯一的選擇。其實,親(qin) 人間的隔膜如何消除、矛盾如何化解以及如何相互理解和體(ti) 諒對方,更為(wei) 重要。如陳福民的《與(yu) 你遙遙相望》,幾乎顛覆了以往作品中的母親(qin) 形象,他不著力頌揚母親(qin) 善良、勤勞等美德,也不著力抒發自己的緬懷和思念,而是將親(qin) 子關(guan) 係推到一個(ge) 更為(wei) 平等的對話層麵。“遙遙相望”一語充滿了無奈與(yu) 辛酸,拓展了親(qin) 情關(guan) 係的另一個(ge) 維度。彭學明的長篇散文《娘》,是一部懺悔書(shu) ,它的震撼之處,不是講述了母親(qin) 命途多舛的人生,而是椎心泣血地抱愧作為(wei) 人子對母親(qin) 的種種不恭,從(cong) 而揭櫫出母子親(qin) 情不對等的普遍現象,引人自省。作者敢於(yu) 自我解剖的非凡勇氣委實罕見。
契訶夫嚐言,“獨創是藝術的生命”。在親(qin) 情散文寫(xie) 作上,作者應盡力走出舒適區,規避藝術窠臼,在選題、立意、呈現等方麵悉心揣摩,自出機杼,則佳作可期。
(作者劉江濱係河北省作協副主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