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攻堅路 奮進振興途
6月6日,時值芒種。在這個(ge) 且收麥香、且種希望的季節,雲(yun) 南中煙工業(ye) 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雲(yun) 南中煙”)幫扶宣威市、會(hui) 澤縣的項目在醫療、教育、就業(ye) 等領域開出“幸福之花”、結出“希望之果”。
據了解,為(wei) 補齊宣威市、會(hui) 澤縣脫貧摘帽短板,推動兩(liang) 地經濟社會(hui) 快速發展,2019-2020年,雲(yun) 南中煙分別向宣威市、會(hui) 澤縣捐贈2億(yi) 元、2.03億(yi) 元,重點解決(jue) “兩(liang) 不愁三保障”存在的突出問題。如今,554個(ge) 易地搬遷配套幫扶項目均已落地見效。
“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醫療幫扶惠民心
走進龍場鎮衛生院,環境寬敞整潔,科室設置精細,接診井然有序。
“現在衛生院醫療條件好了,科室和服務也大幅提升了。”正在住院治療的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代喬(qiao) 芝一邊按鈴通知醫生拔針一邊說,“換做以前,我現在已經舉(ju) 著吊瓶跑去找醫生了。”
龍場鎮衛生院院長徐文雲(yun) 介紹,新建成的衛生院現有床位70張,在原來的基礎上新增加了手術室、計免門診、心腦血管救治站、慢性病管理中心等科室,同時配備醫務人員41人,使得診療更安全、就診更便利、溝通更有效、體(ti) 驗更舒適。
始建於(yu) 1956年的寶山鎮衛生院也是雲(yun) 南中煙的幫扶對象之一。寶山鎮衛生院負責轄區內(nei) 16個(ge) 村(居)委會(hui) 19536戶75392人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由於(yu) 設備陳舊老化、科室單一、床位不足等原因,醫療條件無法滿足當地群眾(zhong) 需求。
麵對衛生院基礎條件差、群眾(zhong) 迫切的就醫需求,2019年雲(yun) 南中煙出資幫扶寶山鎮衛生院進行改擴建。
寶山鎮衛生院院長尹德偉(wei) 表示,通過雲(yun) 南中煙的幫扶援建,改擴建後的衛生院增設了手術室及眼科、口腔科,原來要到上級醫院住院治療的病,現在在衛生院就可以治療,極大地方便了周邊老百姓看病就醫。
“得益於(yu) 雲(yun) 南中煙的有效幫扶,‘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的醫療格局已經在宣威市得以實現,醫療條件的改善更改變了宣威農(nong) 村群眾(zhong) 的生活方式。”看著推拿診療室絡繹不絕的就診群眾(zhong) ,宣威市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副局長徐平說道,“以前群眾(zhong) ‘熬病’(舍不得花錢看病),現在生活條件和醫療條件好了,中醫理療已經成為(wei) 群眾(zhong) 健康管理的重要方式。”
從(cong) 宣威市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獲悉,2019年,雲(yun) 南中煙累計投入幫扶資金3030.4萬(wan) 元,幫扶宣威市田壩鎮、東(dong) 山鎮、龍場鎮、文興(xing) 鄉(xiang) 、複興(xing) 街道等8個(ge) 貧困鄉(xiang) (鎮、街道)擴建衛生院,覆蓋人口近46萬(wan) 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近6萬(wan) 人。同時,為(wei) 保證部分貧困村衛生室達到標準化、規範化建設要求,雲(yun) 南中煙投入820萬(wan) 元,幫扶新建貧困村衛生室41個(ge) 。
撐起未來一片天——教育幫扶贏未來
走在會(hui) 澤縣以禮小學校園內(nei) ,綠樹成蔭、花團錦簇,窗明幾淨的教學樓裏書(shu) 聲琅琅,全新的現代化籃球場和足球場上不時傳(chuan) 來師生們(men) 的歡聲笑語,樓道裏孩子們(men) 的泥塑、繪畫、手工作品展示了孩子們(men) 對生活的熱愛,對藝術的向往以及對祖國美好未來的憧憬與(yu) 祝福。
為(wei) 保障會(hui) 澤新城8萬(wan) 餘(yu) 搬遷群眾(zhong) 的子女就學問題,雲(yun) 南中煙斥資3920萬(wan) 元改擴建以禮小學,幫扶4880萬(wan) 元用於(yu) 會(hui) 澤縣鍾屏小學主體(ti) 工程建設。目前,6300餘(yu) 名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貧困群眾(zhong) 子女在這兩(liang) 所學校裏享受著優(you) 質的教育資源。
“雲(yun) 南中煙慷慨解囊支持學校的建設,展現出了企業(ye) 的社會(hui) 責任、使命和擔當,讓搬遷群眾(zhong) 子女走出大山,走進條件優(you) 越的學習(xi) 環境,享受到高質量教育資源,為(wei) 孩子們(men) 托起了美好的未來。”據鍾屏小學校長李應宗介紹,學校學生大多來自23個(ge) 鄉(xiang) 鎮的易地扶貧搬遷群眾(zhong) 子女,兩(liang) 年前的入校平均成績僅(jin) 40多分,現在已經提高到80分以上。
在優(you) 質的教學環境下,孩子們(men) 的生活習(xi) 慣也發生了極大轉變。
鍾屏小學五年級學生包廣鳳說,“來到鍾屏小學讀書(shu) ,學校及老師十分關(guan) 心我,不僅(jin) 教育我改掉了不講究衛生、不團結同學的壞毛病,還教導我要熱愛勞動,要體(ti) 諒父母、孝敬長輩。現在,我回家能主動幫家裏做家務,父母忙的時候,還能做好飯等著他們(men) 回家吃飯。”
以禮小學教師李雲(yun) 梅介紹,兩(liang) 年前孩子們(men) 剛轉校過來的時候,很多孩子的行為(wei) 習(xi) 慣比較差。經過思想品德教育,如今,孩子們(men) 都是講禮貌、講衛生、愛勞動的小榜樣。
“教育幫扶,惠及當代,利在千秋。”曾掛職會(hui) 澤縣鍾屏街道黨(dang) 工委副書(shu) 記的雲(yun) 南中煙幹部代龍鑫表示,未來,我們(men) 將直麵教育幫扶中的問題和短板,把脫貧致富的活水澆到了基礎教育的根上。
“家門口就業(ye) ”——產(chan) 業(ye) 幫扶謀出路
“搬遷後我們(men) 吃什麽(me) ?”
麵對群眾(zhong) 的“靈魂拷問”,剛開始動員搬遷的時候,群眾(zhong) 心慌,幹部沒底。
為(wei) 實現搬遷群眾(zhong) “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幫助群眾(zhong) 穩定就業(ye) 增收致富,雲(yun) 南中煙著重建設產(chan) 業(ye) 基地、扶貧車間,幫助易地扶貧搬遷群眾(zhong) 就業(ye) 。
萬(wan) 畝(mu) 蔬菜基地托起群眾(zhong) 致富夢。2020年,雲(yun) 南中煙投入幫扶資金8300萬(wan) 元,助力會(hui) 澤縣打造萬(wan) 畝(mu) 蔬菜產(chan) 業(ye) 基地。
道成扶貧開發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杜友成介紹,蔬菜產(chan) 業(ye) 基地可帶動搬遷群眾(zhong) 穩定獲得務工收入、自主發展創收、資產(chan) 托管收益“三筆收入”,當地農(nong) 戶獲得土地流轉收入、農(nong) 家肥銷售收入“兩(liang) 筆收入”,村集體(ti) 獲得“一筆收入”。
當前,基地常年和季節性吸納易地扶貧搬遷縣城安置點搬遷群眾(zhong) 5700餘(yu) 人務工,人均年固定收入在2.5萬(wan) 元左右,蔬菜產(chan) 業(ye) 已成為(wei) 當地群眾(zhong) 致富增收的支柱產(chan) 業(ye) 。
“項目+資金”幫扶模式,“輸血”與(yu) “造血”並舉(ju) 。2019年,雲(yun) 南中煙投入1000萬(wan) 元,在複興(xing) 街道新建5000平方米扶貧車間,覆蓋易地扶貧搬遷群眾(zhong) 1.25萬(wan) 人。
原掛職宣威市扶貧辦副主任的雲(yun) 南中煙幹部夏勇表示,雲(yun) 南中煙創新“項目+資金”幫扶模式,將資金投入轉化為(wei) 街道固定資產(chan) ,通過扶貧車間“築巢”,吸引產(chan) 業(ye) 項目入駐,讓更多群眾(zhong) 實現在家門口就業(ye) ,拓寬增收致富渠道。
“家門口就業(ye) ,有著一份不錯的收入,還能照顧孩子,現在生活很滿足。”梁忠磊言語間,洋溢著搬遷後的幸福美好。
2019年12月,先天殘疾的梁忠磊帶著先天聾啞的妻子和兩(liang) 個(ge) 孩子從(cong) 宣威市文興(xing) 鄉(xiang) 白藥村搬進宣威市易地扶貧搬遷城區安置點複興(xing) 佳園,在社區的幫助下,孩子就近上了學,夫妻倆(lia) 也在雲(yun) 南中煙投建的複興(xing) 佳園扶貧車間上班。
“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夏勇說,回看攻堅路,幫扶項目投用後為(wei) 地方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發揮了積極作用,堅定了我們(men) 接續做好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作的決(jue) 心。(陳帆、唐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