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講述百姓百味 詮釋飲食文化

發布時間:2022-07-04 10:48: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熒屏美食節目不斷“出圈”——

  講述百姓百味 詮釋飲食文化

  光明日報記者 牛夢笛

  以地方美食為(wei) 題材創作的文化綜藝節目一直是活躍在熒屏上的一大熱門。近日,由廣東(dong) 衛視推出的美食文化節目《粵菜好師傅》第二季收官,該節目旨在推廣“粵菜師傅”工程,弘揚粵菜文化,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節目中,手藝精湛的粵菜師傅們(men) 組成了八支有著鮮明地域特色的廚師隊伍,在十期節目中呈現了一場場好吃、好看、好玩的粵菜美食廚藝比拚,讓觀眾(zhong) 深刻感受到了大灣區飲食文化的魅力。

  中國傳(chuan) 統飲食文化由來已久,是中華民族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飲食文化的內(nei) 涵不僅(jin) 是一日三餐、柴米油鹽,更聯結著人們(men) 對家鄉(xiang) 的情感,代表著人們(men) 對生活的態度。近年來《老家的味道》《打卡吧!吃貨團》《聽說很好吃》《是很熟的味道呀》《粵菜好師傅》等一係列美食類綜藝節目,以“美食+”的形式讓飲食文化的呈現更加多元化,在向全國觀眾(zhong) 推介更多值得被挖掘和發現的美食之外,更注重人文內(nei) 涵的表達,深化節目的外延價(jia) 值。

   熱度不減,節目不斷推陳出新

  美食類綜藝一直是綜藝節目類型中的熱門題材,各種花樣百出的形式讓“美食+”綜藝模式不斷推陳出新。中國地大物博,資源豐(feng) 富,各地的飲食差異較大,這也使得中國傳(chuan) 統飲食文化的內(nei) 涵豐(feng) 富多元,為(wei) 美食題材的綜藝節目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作素材。

  為(wei) 了讓美食能吃出創意和新意,綜藝製作團隊也在美食之外為(wei) 節目增加各種流行元素,用“美食+”的形式為(wei) 節目深化文化內(nei) 涵和社會(hui) 價(jia) 值。《打卡吧!吃貨團》用“美食+旅行”的形式,讓觀眾(zhong) 跟隨節目中的嘉賓,搭乘“吃貨”小火車去往六個(ge) 不同的城市,“打卡”各地美食,讓吃飯的儀(yi) 式感成為(wei) 生活中的調味劑。《是很熟的味道呀》以“美食+情感”聚焦當下人們(men) 與(yu) 家人、好友、愛人之間的親(qin) 密關(guan) 係,嘉賓要在頂尖大廚複刻出的菜品中找到自己親(qin) 友親(qin) 手做出的那道菜,從(cong) 美食中喚起情感的溫度,讓觀眾(zhong) 重新思考和探索與(yu) 家人和朋友的相處之道。

  《粵菜好師傅》延續了第一季《粵味好功夫》“美食+競技”的成功模式,一改美食節目“慢綜藝”的傳(chuan) 統,以探尋食材和大廚比拚作為(wei) 節目的核心,嘉賓組成的“起筷”家族為(wei) 節目增添綜藝“網感”,兩(liang) 大戰隊之間的美食問答和爭(zheng) 奪賞味權的對決(jue) 讓節目更加緊張刺激,來自行業(ye) 頂級大咖的專(zhuan) 業(ye) 品評則使節目在輕鬆娛樂(le) 之餘(yu) 更體(ti) 現出對美食的尊重和嚴(yan) 謹。節目中的大咖嘉賓兼節目顧問莊臣表示:“《粵菜好師傅》對於(yu) 粵菜文化傳(chuan) 播有重大意義(yi) ,參加節目的粵菜師傅走到舞台上麵對全國觀眾(zhong) ,展現他們(men) 的專(zhuan) 業(ye) 專(zhuan) 才,這也是粵菜師傅本來的價(jia) 值所在。在這個(ge) 節目中,粵菜師傅可以更明確地分工,而其他的嘉賓則可以豐(feng) 富整個(ge) 節目的文化內(nei) 涵和娛樂(le) 性。”

  在中山大學傳(chuan) 播與(yu) 設計學院副研究員劉黎明看來:“美食類綜藝的熱度在未來一段時間仍將持續,節目的製作品質和內(nei) 容選擇都會(hui) 向更加專(zhuan) 業(ye) 和深刻的方向發展,通過線上線下的進一步聯動為(wei) 觀眾(zhong) 提供更多的美食體(ti) 驗感和滿足感。”

   由小見大,推動傳(chuan) 統飲食文化傳(chuan) 承

  一部《舌尖上的中國》風靡全國,讓觀眾(zhong) 看到了各地的飲食文化寶藏,一時間地方特色美食紛紛“出圈”,也帶動了各地飲食文化的普及和推廣。《舌尖上的中國》所獲得的成功,使得美食題材文化節目悄然興(xing) 起。十年來,美食類紀錄片和美食類文化綜藝節目不斷湧現,中國人天然對美食的熱愛使這類節目的熱度始終未減。

  近年來的美食紀錄片在內(nei) 容的呈現上更趨於(yu) 垂直化,致力於(yu) 將地方飲食文化做細做透。《沸騰吧火鍋》聚焦年輕人喜愛的飲食類型,為(wei) 觀眾(zhong) 介紹各地不同的火鍋風味,展示獨特的火鍋食材,讓人們(men) 對美食的熱情在煙火升騰中翻滾;《一麵之詞》用一碗麵串起了一座城的故事,並在其中融合了多種新興(xing) 元素和國潮文化,讓曆史與(yu) 現實在美食和味蕾中交織碰撞;《開動吧!海鮮》主打海洋中的美味,大到海鮮盛宴小到家常小菜,用美食為(wei) 平凡生活提鮮。鏡頭通過某個(ge) 係列或是類型的美食為(wei) 觀眾(zhong) 直觀呈現地方飲食的不同之處,由一道美食講到文化,又由文化升華到價(jia) 值與(yu) 情懷。

  美食類綜藝節目則用更多元的形式承載更豐(feng) 富的文化內(nei) 容,也讓傳(chuan) 統飲食文化有了新形式的創意表達。第二季《粵菜好師傅》中的八支星廚戰隊既有來自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廣州等大灣區城市群的廚師,又有來自潮州、河源、順德等獨具地域特色的粵菜師傅。盡管同屬粵菜菜係,但來自不同城市和地區的名廚仍然展現出了各地獨特的美食風格,中國飲食文化的多樣性在廚藝的比拚和對決(jue) 中體(ti) 現得淋漓盡致。創意美食真人秀《聽說很好吃》中,大廚用精湛的廚藝製作了許多曆史悠久的中華美食,從(cong) 有著百年曆史、一度失傳(chuan) 的名菜“黑官膳”,到聞名海內(nei) 外的地方美食“客家娘酒雞”,每一道美食都是中華文化底蘊的象征。

  呈現美食本身並不困難,如何深挖美食的文化價(jia) 值。讓觀眾(zhong) 在美食享受之外獲得更多精神滿足,是對創作者更大的考驗和挑戰。中國傳(chuan) 媒大學副教授周逵認為(wei) ,“相比於(yu) 其他的文化類型,飲食文化麵向的群眾(zhong) 範圍廣泛,覆蓋了不同的年齡、身份、地域等,這讓美食節目擁有著無限潛力,能夠喚起觀眾(zhong) 對民族和家鄉(xiang) 的歸屬感、認同感,對推動中國飲食文化傳(chuan) 承起到重要作用”。

   美味聯動,地方產(chan) 品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以地方特色美食為(wei) 核心的節目除了能夠傳(chuan) 播飲食文化,更重要的是通過一道菜、一種食材、一類烹飪手法來引發觀眾(zhong) 對當地文化的興(xing) 趣,同時也讓更多的美味食材有機會(hui) 從(cong) 小眾(zhong) 走向大眾(zhong) ,從(cong) 地域走向全國。

  《粵菜好師傅》中的主廚們(men) 根據每期不同的特色主題,將神灣菠蘿、韶關(guan) 春筍、河源香菇、江門甜水蘿卜等家鄉(xiang) 農(nong) 產(chan) 品帶上餐桌。代表著地方特色的農(nong) 產(chan) 品也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項目成果的縮影,地方食材通過節目中的展示和介紹麵向全國觀眾(zhong) ,擁有了更大的市場潛力,綜藝節目搭建的平台為(wei) 地方農(nong) 產(chan) 品贏得了更大的曝光度和美譽度,拉高了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的銷量,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展。另一檔節目《老家的味道》則采用“演播室+微紀錄片”的內(nei) 容構架展現豫菜文化,力求將美食打造成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抓手。節目實現了“電視+互聯網”“電視+電商”的跨屏傳(chuan) 播互動,讓觀眾(zhong) 在觀看節目的同時通過掃描二維碼,定製節目介紹的菜品和食材。

  相較於(yu) 直播帶貨、電商推廣等形式,美食類綜藝節目裏的特色食材經過大廚們(men) 的精心烹調,把美味釋放到極致,觀眾(zhong) 通過節目跟名廚學習(xi) 當地食材地道的烹飪方法,激發起想要嚐試和購買(mai) 的欲望,讓人不僅(jin) 能通過熒屏看到美食,更能品味到它的美妙。在浙江師範大學文化創意與(yu) 傳(chuan) 播學院教師張凱濱看來,“特色美食能夠充分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賦能,《粵菜好師傅》等美食類綜藝是一個(ge) 良好的窗口,讓這些獨具特色又有品質保證的地方農(nong) 產(chan) 品,更頻繁地出現在千家萬(wan) 戶的餐桌上,讓一種食材成為(wei) 一個(ge) 地域的新名片”。

  美食文化中蘊藏的是中國人對待生活的樂(le) 觀積極,透露的是人們(men) 對美好生活共同的向往和追求。從(cong) 熒屏裏到生活中,經過曆史沉澱的飲食文化在當下生活的煙火氣中,正在得到實實在在的傳(chuan) 承和創新。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