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王亞平講述神舟十三號乘組出艙活動:擁抱浩瀚太空

發布時間:2022-07-05 10:47:00來源: 人民日報

  當推開宇宙之門、置身浩瀚宇宙的那一刻,我感到自己穿越到了另一個(ge) 時空。宇宙之美無與(yu) 倫(lun) 比,而我們(men) 居住的藍色星球懸居其間,平靜、美麗(li) 而祥和。看到這樣的景象,心中不自覺湧起一種深切的感動。

  這是屬於(yu) 我們(men) 神舟十三號乘組的高光時刻。我們(men) 身後,是無數夜以繼日、刻苦攻關(guan) 的中國航天人在托舉(ju) 和支撐著我們(men) 實現夢想。

  出艙活動是載人航天關(guan) 鍵技術之一。隻有掌握了出艙技術,進行了出艙作業(ye) ,才稱得上真正的太空探索。2008年,我國首次實施航天員空間出艙活動,成為(wei) 世界上第三個(ge) 獨立掌握航天員空間出艙關(guan) 鍵技術的國家。此後,神舟十二號乘組又相繼執行了兩(liang) 次出艙活動。2021年11月,接力棒交到了我們(men) 神舟十三號乘組手中。

  我們(men) 執行的這次飛行任務,從(cong) 10月16日起飛、入軌、對接並進駐天和核心艙,到11月7日出艙前,不僅(jin) 要轉運工作和生活物資,安裝調試幾十台(套)設備,開展時限性要求嚴(yan) 格的各種科學試驗,還要在失重狀態下進行艙外服操作預實驗,一直到出艙前幾天,我們(men) 還在反複練習(xi) 這些動作。新一代的飛天艙外航天服,作為(wei) 目前世界上在軌使用的3種艙外服技術體(ti) 係之一,完全由我國自主研製,性能優(you) 越,能很好地滿足人體(ti) 工效學要求。

  出艙活動定在北京時間11月7日下午。當天計劃安排科學緊湊。我們(men) 三人的分工是:01航天員翟誌剛(指令長)負責在機械臂上實施作業(ye) ;02航天員——我要攀爬至作業(ye) 點協同作業(ye) ,並進行上下機械臂的工效學驗證;03航天員葉光富負責在核心艙內(nei) 提供支持。出艙活動設計時間為(wei) 6—8小時,其間隻能補充500毫升水。

  出艙當日,我們(men) 經過簡單的衛生清理和進餐後,立即投入緊張的出艙前準備,包括艙內(nei) 狀態設置、艙外服狀態設置、節點艙物品整理、出艙手冊(ce) 準備,快速進行一次出艙活動程序預想。在高度緊湊的工作節奏下,不知不覺中幾個(ge) 小時過去了。

  16時30分,我和指令長翟誌剛進入天和核心艙節點艙,進入了艙外航天服,開始出艙活動前最後的“過閘段”準備。葉光富也在核心艙的機械臂操作台前就位。

  完成出艙作業(ye) ,中國空間站建設又進一步

  “打開出艙艙門,開始出艙活動。”

  18時51分,指令長翟誌剛打開了天和節點艙艙門,開始出艙。這是指令長時隔13年後再次進行出艙活動。當他出艙後,向我們(men) 和地麵自信地報告:“02、03,我是01,我已出艙,感覺良好。”

  我立刻心領神會(hui) 地回複:“我是02,我一會(hui) 兒(er) 出艙,感覺良好。”葉光富也心有靈犀地回複:“我是03,我下次出艙,感覺良好。”

  這3個(ge) “感覺良好”很快就火遍了互聯網,我們(men) 被網友們(men) 稱為(wei) 出差到中國空間站的“感覺良好乘組”。更有趣的是,地麵曙光崗也回複了3次“曙光明白”。這段自信風趣的天地對話,展現了我們(men) 航天員以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全體(ti) 科研人員無比的從(cong) 容與(yu) 自信。

  隨後,指令長安裝好腳限位器,我在艙口協助確認指令長上機械臂,轉移此次出艙要安裝的雙臂組合轉接件與(yu) 懸掛裝置。機械臂緩緩地離開出艙口移向作業(ye) 點,我馬上就要出艙了。

  20時28分,我從(cong) 節點艙艙門出艙,穩穩地將雙臂支撐在環形扶手上,身體(ti) 完全處於(yu) 浩瀚的太空。我激動地報告:“02已出艙!”地麵曙光崗回複:“曙光明白,02你感覺怎麽(me) 樣?”我回複:“02感覺良好!”曙光回複:“曙光明白。”隨後地麵飛控中心以及航天員支持室內(nei) 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出艙那一瞬間,宇宙的美震撼了我,宇宙的深遠始料未及,宇宙的靜謐無法想象,那種感覺是從(cong) 未體(ti) 驗過的神奇與(yu) 美妙。飄出艙外那一刻,我的身體(ti) 瞬間就飛了起來,我甚至在想,如果沒有抓牢扶手,如果安全係繩掙脫連接,我會(hui) 不會(hui) 像個(ge) 外星人一樣飛向另一個(ge) 星球。艙外的宇宙是那麽(me) 地安靜,如果不是聽到同伴的呼叫,如果沒有耳罩裏從(cong) 地麵飛控中心不時傳(chuan) 來的聲音,我幾乎忘記了外界的存在,全然融入到一個(ge) 全新的自我當中。那一刻,仿佛我不再是我,那一刻,又仿佛太空裏隻有一個(ge) 我。

  因為(wei) 這次出艙,我真正實現了漫步太空、“伸手摘星”的夢想!此時,陽光從(cong) 我的後麵輝映過來,將我、空間站,將艙外服的“金”、宇宙的“深邃”和地球的“湛藍”交織、融合在一片靜謐之中。我的眼眶充盈淚水,我的心情無比激動:大美太空,我來了!

  隨後,我開始自主轉移,從(cong) 第三象限節點艙出艙口環形扶手出發,沿主路徑轉移至小柱段第四象限,然後朝作業(ye) 點方向移動。

  繼續,繼續!自主轉移的過程,跟在地麵進行的水下訓練有點差異,服裝安全繩的操作以及攀爬的速度控製顯得尤為(wei) 關(guan) 鍵。在這個(ge) 過程中,體(ti) 力消耗較大。時間過得很快,我到達了作業(ye) 點,慢慢將身體(ti) 偏轉了180度,為(wei) 指令長翟誌剛到達作業(ye) 點讓出空間。在等待指令長到來的時候,也有了一點點欣賞太空之美的時間。宇宙太美,太空深邃得讓人癡迷。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核心艙小柱段、大型柔性太陽翼、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太陽翼以及運動著的大機械臂,還有指令長和我,構成了一幅夢想中的圖畫,圖畫裏有科技之美,有勇氣之美,更有追夢之美!

  機械臂支持艙外作業(ye) 采取的是“地麵控製為(wei) 主,在軌航天員輔助控製”方案。指令長到達作業(ye) 點後,身處艙內(nei) 的葉光富通過機械臂操作台控製機械臂調整作業(ye) 位置,指令長幹淨利落地完成懸掛裝置安裝、完成雙臂組合轉接件安裝並通過加電測試。待今年7月問天實驗艙入軌對接後,由其攜帶的小機械臂可以通過雙臂組合轉接件與(yu) 大機械臂對接,進而形成級聯組合機械臂,在機械臂艙表爬行功能支持下,可以實現空間站外表麵的全觸達。

  待地麵確認懸掛裝置已鎖緊雙臂組合轉接件後,我和指令長分別采用攀爬、機械臂搭載的方式返回出艙口,我在出艙口附近進行了機械臂上的典型作業(ye) 動作測試。站在那個(ge) “明星部件”——機械臂腳限製器上,望向遼闊的太空,內(nei) 心出奇地寧靜。測試結束後,佇(zhu) 立在機械臂腳限製器上的我不禁展開雙臂,擁抱這夢中的太空。目光所及的太空很美,雙臂擁抱的太空,更美!

  2021年11月8日1時16分,在約6.5小時的出艙活動後,我和指令長先後返回節點艙,關(guan) 閉出艙艙門。這預示著此次出艙活動圓滿完成!曙光崗的調度話音親(qin) 切而激動:“神舟十三號本次出艙活動艙外操作已全部完成,為(wei) 你們(men) 的密切配合和完美表現點讚。”我也激動地回答:“謝謝曙光,謝謝大家!空間站建造又進一步,中國航天精彩仍在繼續,我們(men) 一起加油!”

  2時20分,葉光富在艙內(nei) 打開雙向承壓艙門進入節點艙,他激動地說:“我來接你們(men) 倆(lia) 了,來吧,接受03的擁抱吧!”“感覺良好乘組”緊緊地擁抱在一起,淚水充滿眼眶。即便是見多識廣的指令長,此時也激動地和我們(men) 一起跳起了“圓圈舞”。

  刻苦訓練,就是為(wei) 了出艙那一瞬間得心應手

  出艙活動圓滿的背後是長達十幾年的刻苦訓練。12年前,我光榮地加入中國航天員隊伍,時刻準備為(wei) 祖國出征太空。

  一切都是嶄新的。從(cong) 那時起,我重新坐回離開十幾年的教室,捧起航天飛行課本。幾十門課程門門都要考試、科科都要過關(guan) 。但這隻不過是入門級考驗,後麵挑戰生理極限的訓練項目接踵而至:讓人暈頭轉向的前庭訓練,泰山壓頂般的離心機訓練,接近真空的低壓訓練……

  超重耐力訓練是一項非常具有挑戰性的訓練項目。成為(wei) 航天員後訓練過程,從(cong) 開始的4G,到後來的6G,直到最後的8G,一個(ge) 比一個(ge) 難度大——8G意味著要在30秒內(nei) ,承受相當於(yu) 自身體(ti) 重8倍的重量。離心機轉起來的那一刻,我的臉被巨大的離心力甩得變了形,仿佛都不是自己的了,甚至連眼中憋住的淚水也硬生生地甩出來,壓在胸口的8倍體(ti) 重的重量讓我呼吸困難。盡管這樣,我每次都會(hui) 咬牙堅持了下來。訓練成績也從(cong) 開始的Ⅱ級成功升至Ⅰ級。知道測試成績的那一天,我激動地把“離心機考核Ⅰ級”幾個(ge) 大字重重地寫(xie) 在日記本上。

  至今也忘不了,為(wei) 了出艙的這一天,我們(men) 進行水下訓練的分分秒秒。水下訓練是一項耗時很長、耗力最多的項目。參訓者要在10米的水下克服水的阻力,進行4—6小時的操作訓練……“全部訓練科目完成,可以出水!”當每一次按照科研人員科學、循序漸進的訓練方案完成訓練科目時,聽到訓練指揮“達標”的口令時,雖然身體(ti) 很疲憊,但是訓練達標後的興(xing) 奮無以言表。我知道,離心中出艙的那個(ge) 目標又近了一步。

  每個(ge) 航天員都渴望能夠在太空邁出那一步。作為(wei) 航天員的飛天戰袍,一套合身的艙外服是出艙活動順利圓滿的關(guan) 鍵。為(wei) 了達到最好的人服適配性,我們(men) 需要在40千帕壓力下不斷進行艙外服操作訓練。一件艙外服不斷地穿了脫,脫了穿,一個(ge) 氣液組合插件插了拔,拔了插。反反複複不厭其煩地訓練,為(wei) 的就是出艙那一刻能夠得心應手、操作自如。

  其實,成功出艙的不僅(jin) 是“感覺良好乘組”,更是千千萬(wan) 萬(wan) 的中國航天人。我還清楚地記得,在任務臨(lin) 近的那幾個(ge) 月,每個(ge) 項目都在搶訓練時間,所有科研人員都在和時間賽跑,都在製定、複核此次任務每個(ge) 環節的方案、預案,都在進一步確認、試驗此次任務的產(chan) 品性能、係統工況。之所以每次任務我們(men) 都無比放心,是因為(wei) 我們(men) 知道,無論我們(men) 在哪裏,都會(hui) 有一雙雙熱切期待的眼睛注視著我們(men) ;之所以每次任務我們(men) 都無比安心,是因為(wei) 我們(men) 知道,無論身體(ti) 狀況有任何變化,都會(hui) 有一聲聲關(guan) 切的問候在耳畔響起……

  千百年來,無論對嫦娥奔月的浪漫想象,還是對星漢燦爛的心馳神往,中華民族從(cong) 未停止問天的腳步。今天,中國空間站建設如火如荼,接棒的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已經進駐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即將發射,夢天實驗艙緊隨其後,中國人自己的“摘星樓宇”——空間站即將建成,中國航天人又要踏上新的征程。為(wei) 了實現人類擁抱星辰大海的夢想,我們(men) 這些太空探索者,時刻準備著!

  (作者為(wei) 中國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王亞(ya) 平)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