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綻放在希望的田野上(奮鬥者正青春)
黑框眼鏡、白短袖、馬尾辮,幹淨利落。9年來,安徽省定遠縣吳圩鎮九梓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王萌萌最熟悉的就是田間地頭。
大學畢業(ye) 那年,王萌萌回到家鄉(xiang) 定遠,在吳圩鎮西孔村當上了大學生村官。“我想和鄉(xiang) 親(qin) 們(men) 一起奮鬥過上好日子!”抱著這個(ge) 念頭,王萌萌走門串戶,挽起袖子和老鄉(xiang) 一塊幹活。在西孔村,她建起示範基地、發展草莓產(chan) 業(ye) ,通過視頻教學、組織專(zhuan) 家授課等形式對村民開展技術培訓;在九梓村,她謀劃創業(ye) 園區,吸引村民返鄉(xiang) ,將青春奮鬥融入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事業(ye) 。
“一定要做給老百姓看”
盛夏時節,頂著日頭,出村部,沿村路,王萌萌直奔田裏。
上任九梓村,不過小半年,王萌萌已和村民打成一片。“2013年剛開始在西孔村駐村時,可不是眼前這光景。當時村民覺得我是來‘鍍金’的,待不了多久。”王萌萌說。
以前,村民住的是瓦房,喝的是井水,走的是泥路,還有一些是貧困戶。自小長在農(nong) 村的她,一心想要帶著大家脫貧致富。她琢磨著打破傳(chuan) 統種植理念,發展現代觀光農(nong) 業(ye) ,好說歹說,愣是沒人願意嚐試。王萌萌暗暗決(jue) 定,不如自己先闖先試,“一定要做給老百姓看!”
找專(zhuan) 家、學技術,籌資金、買(mai) 秧苗。2013年8月,王萌萌在村裏建起大學生村官創業(ye) 示範基地,流轉200畝(mu) 地,種起大棚草莓。第二年春節,草莓掛了果,不少遊客來草莓園采摘體(ti) 驗,熱鬧的場景和到手的收益,一下子打消了村民的疑慮。
大夥(huo) 紛紛向王萌萌討教。漸漸地,草莓園周邊多了葡萄藤和西瓜架。如今,西孔村特色農(nong) 業(ye) 種植麵積達3000多畝(mu) 。2015年,王萌萌被任命為(wei) 西孔村黨(dang) 總支第一書(shu) 記。
“要把村民當成家人”
下午時分,一樁村民間的糾紛,傳(chuan) 到了王萌萌耳朵裏,她很快趕到了村民家中。
村裏人家,房前屋後,總愛栽樹。兩(liang) 家門對門,樹卻越了界,樹根長到對方地裏。僵持不下,於(yu) 是找到王萌萌評理。了解清楚原委,查看樹間距離,王萌萌手一揮,幹脆各退一步,一個(ge) 往東(dong) 挪,一個(ge) 向西騰,錯開了種。
簡單幾句話語,化解雙方矛盾,王萌萌幹淨利落的樣子,與(yu) 剛駐村時的不知所措判若兩(liang) 人。
“過去,我最怕處理矛盾糾紛。”王萌萌說,那會(hui) 兒(er) ,自己就跟著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或包組幹部,學習(xi) 他們(men) 怎麽(me) 處理。時間一長,她也慢慢摸索出一些方法,調解起來得心應手。
在王萌萌看來,駐村工作,凡事都要打心眼兒(er) 裏為(wei) 老百姓著想,還得客觀冷靜,有耐心。“我就想著要把村民當成家人。先要緩和情緒,再理清頭緒、化解矛盾,做到公平公正。”
在西孔村,王萌萌待了8年。帶著村民建果園、搞養(yang) 殖,全村135戶貧困戶全部脫貧,村民年人均收入突破1.5萬(wan) 元。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了,村容村貌也煥然一新。2021年,王萌萌任期結束時,有3個(ge) 選擇擺在她麵前:繼續駐村、到鎮裏任職或是回到縣裏。沒有半點兒(er) 猶豫,她決(jue) 定繼續紮根農(nong) 村,擔任九梓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
王萌萌坦言,鄉(xiang) 村的變化讓她覺得駐村工作意義(yi) 非凡。村民養(yang) 的家禽生了病,王萌萌看書(shu) 自學幫著解決(jue) 困難;她還組織“村播”培訓班,培養(yang) 村民直播帶貨,將手機作為(wei) 新農(nong) 具,把直播幹成了新農(nong) 活……
紮根基層,揮灑青春汗水,讓她和村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田裏西瓜熟了,鄉(xiang) 親(qin) 們(men) 切好送來;深夜,看到她家的燈亮著,村民會(hui) 煮碗餃子端來……“看到大家的笑臉,所有的疲憊都煙消雲(yun) 散。”王萌萌說。
“年輕人給村裏注入了發展動力”
6月上旬,九梓村裏,農(nong) 民工返鄉(xiang) 創業(ye) 園建設的事被提上日程。
4000多人口的大村,留村的不到1/4。“鄉(xiang) 村振興(xing) ,關(guan) 鍵在人。摸排發現,不少人都在合肥務工,我就琢磨著建個(ge) 園區,吸引村民返鄉(xiang) 就業(ye) 。”王萌萌說。
首先,得解決(jue) 資金來源。得知縣裏有項目,王萌萌立馬跑到縣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申請到脫貧攻堅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項目資金,兩(liang) 棟標準化廠房有了著落。
緊接著,要吸引企業(ye) 入駐。調研考察,招商引資,王萌萌找到了一家製衣公司。她了解到,企業(ye) 待遇不錯。企業(ye) 急需勞動力,村民又想找活兒(er) 幹,一拍即合,公司決(jue) 定投產(chan) 。
如今,園區正處於(yu) 招標階段,製衣企業(ye) 入駐後,可以解決(jue) 100多人的就業(ye) 問題。今年已是王萌萌駐村的第九個(ge) 年頭。九梓村兩(liang) 委成員中有5個(ge) 85後,“年輕人給村裏注入了發展動力,農(nong) 村發展一定會(hui) 越來越好。”王萌萌說。
■記者手記
向下紮根 向上生長
跟留在城裏工作的同學聊天,對方談的往往是新潮話題,王萌萌掛在嘴邊的卻是村務和村民。離開城市,回到農(nong) 村,王萌萌的決(jue) 定曾遭家人反對。可她堅持,要將青春揮灑在鄉(xiang) 親(qin) 們(men) 最需要的地方,這一堅持,就是9年。
受到村民的質疑,王萌萌也曾落淚,但眼淚一抹,她咬咬牙,決(jue) 心用行動證明給村民看;有過回城的機會(hui) ,她選擇放棄,隻因想在美好的年華做更多有意義(yi) 的事情。向下紮根,向上生長,她用堅守和奉獻詮釋著青春的美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