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我國首個桌麵操作係統開發者平台正式發布!“開放麒麟”為何要“開放”?

發布時間:2022-07-06 11:05:00來源: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7月6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超鏈接》報道,近日,我國首個(ge) 桌麵操作係統開發者平台“開放麒麟”正式發布。該平台將打造具有自主創新技術的開源桌麵操作係統。

  “開放麒麟”基於(yu) 麒麟軟件數十年的操作係統研發成果、十多年的開源社區開發和建設經驗,由國家工信安全中心聯合普華基礎軟件、麒麟信安、中國電科32所等單位共同建設。

  此次各方共同推動平台構建,對國產(chan) 操作係統產(chan) 業(ye) 發展有重要意義(yi) 。傳(chuan) 統國產(chan) 操作係統經過了從(cong) “不好用”到“能用”的階段,正加速向“好用”階段發展,相關(guan) 商業(ye) 化還處於(yu) 起步階段。與(yu) 此同時,各類新興(xing) 國產(chan) 操作係統品牌也不斷湧現,但受限於(yu) 積累時間較短,商業(ye) 應用適配成熟度較低。

  本次發布的“開放麒麟”為(wei) 什麽(me) 選擇開源模式進行開發?桌麵操作係統的代碼量龐大,寫(xie) 一個(ge) 操作係統,需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和時間?新的操作係統怎樣讓用戶用起來更方便?

  “開放麒麟”為(wei) 什麽(me) 要“開放”?

  工信部互動媒體(ti) 產(chan) 業(ye) 聯盟、數字文化工作組組長、專(zhuan) 家委委員包冉介紹,從(cong) 開發和運維的角度進行劃分,可將操作係統的開發方式分為(wei) 兩(liang) 類。

  一類是閉源模式,即操作係統的內(nei) 核,由公司牢牢把握,並不對外開放源代碼,所有的開發、打補丁、升級或版本替換均由公司自身負責,隻在應用軟件層麵對外開放。比如PC端的Windows、macOS係統,移動端的androids、ioses。

  另一類是開源模式,即不僅(jin) 僅(jin) 包括應用軟件、中間件,整個(ge) 操作係統的源代碼以及內(nei) 核都對外開放。開源的開發模式離不開兩(liang) 大關(guan) 鍵因素,首先要有強大的開源社區,聚集各路開發高手共同開發與(yu) 維護開源操作係統。其次,開源社區的開發者需要遵循共同的開源協議(GPL):開發者如果對社區內(nei) 下載的某一版本的內(nei) 核進行升級或完善,則需要將自己開發的代碼無償(chang) 上傳(chuan) 回開源社區,以供更多的開發者共享。目前最為(wei) 知名的開源操作係統是Linux。

  本次發布的“開放麒麟”屬於(yu) 開源模式的操作係統,其本質是從(cong) Linux開源社區中下載內(nei) 核源代碼,再圍繞自身麵對的用戶和市場特定需求進行的二次開發。為(wei) 何市場上占主導的微軟、蘋果其操作係統均采用閉源模式,而“開放麒麟”則選擇開源?

  包冉表示,如果單純為(wei) 了實現一般意義(yi) 上操作係統的基本功能,編寫(xie) 一個(ge) 操作係統並不難。但如果要做能夠商業(ye) 化應用的、成熟的操作係統,實際上非常複雜,不僅(jin) 僅(jin) 在於(yu) 開發,更在於(yu) 生態的拓展與(yu) 維護。而我國國產(chan) 的操作係統,無論是在獲得廣泛的生態支撐,還是讓更多人參與(yu) 到係統開發中,均存在困難,因此采取開源的方式最為(wei) 合適。

  開發一個(ge) 操作係統有多難?

  桌麵操作係統的代碼量十分驚人,與(yu) 平常所用的軟件完全不在同一個(ge) 量級。單以代碼數量為(wei) 例,Windows 10約有1億(yi) 行代碼,Windows 11代碼約為(wei) 5億(yi) 行。實際上,如果從(cong) 零開始編寫(xie) 一個(ge) 不要求向上或向下兼容的操作係統,代碼量也不算太大,但如今操作係統既要求兼容之前的版本,同時也要為(wei) 以後的兼容性和開放性保持一定的靈活度,因此代碼量要大得多。

  不僅(jin) 如此,每個(ge) 操作係統都不止一個(ge) 版本,需要同時開發多個(ge) 版本。比如為(wei) 生態開發夥(huo) 伴提供開發者測試版,為(wei) 市場提供穩定版,為(wei) 重大版本迭代提供預覽版等。在眾(zhong) 多超大型軟件公司裏,這些不同的版本由相互獨立的團隊分頭並進式進行開發,如此一算,代碼總量則極為(wei) 龐大。

  類似微軟和蘋果等大公司,為(wei) 了保持自身產(chan) 品的兼容性,操作係統變得越來越臃腫,也不可避免地充滿了不可預知的漏洞。包冉表示,雖然目前能夠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的代碼自我演進功能提高開發效率,但人工智能算法帶來的不安全性和未知性也使得大公司不敢貿然使用。

  想變更“絲(si) 滑”?人機工程學是關(guan) 鍵

  不得不說,如今操作係統的使用越來越方便。過去購買(mai) 一個(ge) 正版的操作係統軟件會(hui) 附贈厚厚的一本操作手冊(ce) ,而現在即便是老人或兒(er) 童使用也能得心應手,且界麵也越來越美觀和簡潔。

  包冉表示,這一係列進步的背後,蘊含著極為(wei) 複雜的人機工程學的學科機理。許多人仍然認為(wei) ,近乎完美的安卓操作係統在細節方麵不如ioses順滑,這實際上也是人機工程學的強大所在。

  因此,要想讓國產(chan) 操作係統使用時更加“絲(si) 滑”,需要維持開發更多的應用軟件,更多人參與(yu) 內(nei) 核的維護與(yu) 升級;更需要在人機工程學的學科建設上加大力度,培養(yang) 更多人機工程學領域的專(zhuan) 家,擴大對外交流,不斷借鑒國際先進產(chan) 品的人機界麵。

  監製:梁悅

  記者:鶴佳 楊揚

  編輯:羅江 楊冉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