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31個本科專業首次招生 高校新專業有“三新”

發布時間:2022-07-08 11:20: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隨著各地高考成績相繼公布,今年的高考學子進入忙碌地填報誌願、幸福地收獲錄取通知書(shu) 的時刻。與(yu) 此同時,一批“上新”的專(zhuan) 業(ye) ,為(wei) 準大學生們(men) 提供了更多選擇。根據教育部公布的2021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zhuan) 業(ye) 備案和審批結果,共有31個(ge) 本科專(zhuan) 業(ye) 首次正式招生,涵蓋了工學、經濟學、法學、藝術學等九大學科門類。

  高校本科專(zhuan) 業(ye) 調整被視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對人才需求的“晴雨表”。新專(zhuan) 業(ye) “新”在哪兒(er) ?未來將如何培養(yang) 專(zhuan) 業(ye) 人才?

  一新 新工科專(zhuan) 業(ye) 凸顯“智慧”

  盤點31個(ge) 新專(zhuan) 業(ye) ,“智慧”與(yu) “智能”是其中的關(guan) 鍵詞——智慧能源工程、智能建造與(yu) 智慧交通、智慧水利、智能地球探測、空天智能電推進技術、智能運輸工程、智慧海洋技術、智慧林業(ye) ……共有8個(ge) 新增專(zhuan) 業(ye) 與(yu) 智慧和智能相關(guan) ,其中7個(ge) 為(wei) 工學門類。

  河海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智慧水利係主任俞曉東(dong) 介紹,智慧水利專(zhuan) 業(ye) 是水利與(yu) 信息化相融合的專(zhuan) 業(ye) ,學生既要掌握水利行業(ye) 的知識,也要懂得新興(xing) 的技術。該專(zhuan) 業(ye) 學生的就業(ye) 方向主要是從(cong) 事“數字水利”建設,為(wei) “江河戰略”貢獻力量。

  北京交通大學是智能運輸工程專(zhuan) 業(ye) 首批開設高校,該校依托交通運輸工程和安全科學與(yu) 工程等一級學科、交通運輸學院原智能運輸工程專(zhuan) 業(ye) 方向團隊曆時十餘(yu) 年的教學工作積累、軌道交通控製與(yu) 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創新平台的雄厚科研基礎,進一步加強交通運輸工程與(yu) 安全、信息、人工智能等學科交叉融合,探索“智能+交通運輸”人才培養(yang) 新路徑,旨在培養(yang) 智能交通領域領軍(jun) 人才。

  山東(dong) 大學開設的智能建造與(yu) 智慧交通專(zhuan) 業(ye) 以李術才院士和張慶鬆教授為(wei) 專(zhuan) 業(ye) 帶頭人,麵向國家“交通強國”“製造強國”重大戰略需求,深度融合數學、軟件工程、控製科學與(yu) 工程、機械工程、交通土木工程等專(zhuan) 業(ye) ,培養(yang) 具有國際視野、自主創新、具備跨界發展能力的應用研究型領軍(jun) 人才。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下,教育部於(yu) 2017年提出培養(yang) 造就一大批多樣化、創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即“新工科人才”。所謂新工科,是指針對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專(zhuan) 業(ye) ,如人工智能、智能製造、機器人、雲(yun) 計算等,也包括傳(chuan) 統工科專(zhuan) 業(ye) 的升級改造。

  近年來,高校本科工學類新增專(zhuan) 業(ye) 較多,其中不少都是新工科專(zhuan) 業(ye) 。專(zhuan) 家表示,新工科專(zhuan) 業(ye) 或將繼續成為(wei) 未來幾年高校學科發展的重要方向。

  二新 交叉融合適應發展需求

  多學科交叉融合,也是新專(zhuan) 業(ye) 的一大特點。在本科專(zhuan) 業(ye) 設置調整工作中,教育部支持高校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區域經濟社會(hui) 和產(chan) 業(ye) 發展需要,引導高校用好學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劑”,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nong) 科、新文科建設,增設文理、理工、醫工等交叉融合的新專(zhuan) 業(ye) 。

  實現“雙碳”目標,專(zhuan) 門人才必不可少。目前,我國在碳捕集、碳利用、碳封存、碳管理及碳交易等多環節的專(zhuan) 業(ye) 複合型人才存在空白。2021年,重慶大學牽頭並聯合3所高校申報了“碳儲(chu) 科學與(yu) 工程”專(zhuan) 業(ye) 。

  重慶大學本科生院院長李正良說,現在能源、材料、交通等領域對碳儲(chu) 科學與(yu) 工程人才的需求非常大。為(wei) 此,學校將著力培養(yang) 學科交叉性強、國際化的複合型人才。希望該專(zhuan) 業(ye) 未來有60%至70%的畢業(ye) 生可以繼續深造,為(wei) “雙碳”目標貢獻力量。

  隨著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的實施,中國行星探測工程吸引世界關(guan) 注。由成都理工大學申報的“行星科學”專(zhuan) 業(ye) ,研究的正是深空探測。成都理工大學教師李春輝說,行星科學以深空探測為(wei) 主要研究手段,是在地球科學、空間科學、天文學等學科交叉基礎上產(chan) 生的,主要研究對象為(wei) 太陽係的行星、彗星、小行星和係外行星的形成和演化過程。

  “智慧林業(ye) ”也是今年新增的本科專(zhuan) 業(ye) 之一。南京林業(ye) 大學林學院副院長薑薑介紹,林業(ye) 的發展要加強與(yu) 信息技術融合,實現從(cong) 生產(chan) 到消費全過程高質量、高效率的監控和管理。智慧林業(ye) 專(zhuan) 業(ye) 在傳(chuan) 統的林學專(zhuan) 業(ye) 基礎上融入了大數據、物聯網以及“互聯網+”等新技術,將對學生進行智慧化的培養(yang) 模式。

  教育學者熊丙奇認為(wei) ,近年來新增較多的專(zhuan) 業(ye) ,主要包括人工智能、智能製造工程、數據科學與(yu) 大數據技術、大數據管理與(yu) 應用專(zhuan) 業(ye) 等。這些新專(zhuan) 業(ye) 適應國家戰略、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求,體(ti) 現了高校設置專(zhuan) 業(ye) 的與(yu) 時俱進,密切關(guan) 注社會(hui) 發展對人才培養(yang) 的需求。

  三新 專(zhuan) 業(ye) 設置突出就業(ye) 導向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hui) 辦公室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2012年以來,教育部聚焦全麵提高人才培養(yang) 能力這個(ge) 核心點,主動適應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求變化,支持全國高校增設1.7萬(wan) 個(ge) 本科專(zhuan) 業(ye) 點,占專(zhuan) 業(ye) 布點總數的28%,撤銷和停招了近1萬(wan) 個(ge) 專(zhuan) 業(ye) 點。

  教育部高教司負責人表示,專(zhuan) 業(ye) 設置和調整的總體(ti) 思路,一是服務國家戰略、區域經濟社會(hui) 和產(chan) 業(ye) 發展需要,二是重視質量,三是優(you) 化結構。為(wei) 突出就業(ye) 導向,申報增設專(zhuan) 業(ye) 過程中明確要求高校充分調研社會(hui) 需求,以紮實的人才需求調研數據作為(wei) 增設專(zhuan) 業(ye) 的理由和基礎,加強與(yu) 用人單位溝通,明確社會(hui) 對新設專(zhuan) 業(ye) 的具體(ti) 要求。

  與(yu) 此同時,新設專(zhuan) 業(ye) 還需對一些不能適應社會(hui) 變化需求和就業(ye) 率過低的專(zhuan) 業(ye) 進行有益補充。例如,教育部連續兩(liang) 年在藝術學類專(zhuan) 業(ye) 上進行了調整,新設了更符合現代企業(ye) 需要的科技藝術、纖維藝術等新專(zhuan) 業(ye) 。

  近年來,中國科技藝術發展取得了豐(feng) 富的成果。在北京冬奧會(hui) 開閉幕式上,科技與(yu) 藝術的結合創造出了諸多驚豔的經典場景。與(yu) 此同時,藝術院校也在積極推動數字技術、人工智能、互聯網與(yu) 藝術創意的融合,通過跨學科跨專(zhuan) 業(ye) 的教學方式培養(yang) 新型人才。

  今年新設置的“科技藝術”專(zhuan) 業(ye) 由中央美術學院申報。中央美院實驗藝術學院院長邱誌傑說,該專(zhuan) 業(ye) 主要探討“藝術與(yu) 數學”“人工智能創造力”等課題。未來,畢業(ye) 生的職業(ye) 方向包括科技藝術創作和教學,科技類公共藝術,創意產(chan) 業(ye) 以及科幻、科普、教育工作等。(記者 劉嶢)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