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漁民“靠天吃飯”之憂,需建設多方參與的保險機製
作者:畢舸
“我們(men) 就像沒傘(san) 的孩子,晴天還好些,要是下雨了,隻能靠頭皮頂著。”近日,青島膠州灣遭遇海星、經氏殼蛞蝓等敵害生物侵襲的養(yang) 殖戶這樣告訴記者。由於(yu) 當地水產(chan) 養(yang) 殖保險體(ti) 係缺少相應險種,不少麵臨(lin) 嚴(yan) 重減產(chan) 的養(yang) 殖戶隻能自行承擔損失。記者從(cong) 當地海洋專(zhuan) 家及保險從(cong) 業(ye) 者處得知,由於(yu) 水產(chan) 養(yang) 殖風險高、責任厘定困難等原因,目前漁業(ye) 保險仍存在險種空白,相關(guan) 部門正在推進漁業(ye) 保險完善工作。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hui) 的發展,水產(chan) 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的市場規模也在持續擴大,根據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水產(chan) 品產(chan) 量6693萬(wan) 噸,其中養(yang) 殖水產(chan) 品產(chan) 量5388萬(wan) 噸,目前,中國養(yang) 殖水產(chan) 品占世界水產(chan) 品養(yang) 殖總產(chan) 量的60%以上。我國水產(chan) 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要做大做強,也需要解決(jue) 廣大漁農(nong) “靠天吃飯”之憂——由於(yu) 目前水產(chan) 養(yang) 殖保險體(ti) 係尚處於(yu) 起步階段,不少地區這一險種還處於(yu) 空白,當地漁民一旦遭遇天災以及其他突發因素嚴(yan) 重減產(chan) ,就隻能自行承擔相應損失。
對於(yu) 中國水產(chan) 品養(yang) 殖業(ye) 而言,需要通過更加完善的保險體(ti) 係為(wei) 漁民減負,為(wei) 他們(men) 的生產(chan) 生活提供更有力的外部支持。然而,水產(chan) 養(yang) 殖業(ye) 牽涉因素較多、養(yang) 殖風險高、責任厘定困難,導致了相關(guan) 保險企業(ye) 推出此類險種的積極性不高。畢竟,保險企業(ye) 需要衡量漁業(ye) 保險的風險與(yu) 收益、以及相關(guan) 投入,由此就會(hui) 產(chan) 生漁業(ye) 保險發展的兩(liang) 難——漁民希望能夠通過對口保險予以托底,但保險企業(ye) 同樣要保證相關(guan) 險種經營收支平衡,雙方都有其合理性。
顯然,僅(jin) 僅(jin) 依托保險企業(ye) 解決(jue) 漁業(ye) 保險的難度較大,需要政府、企業(ye) 等多方共同參與(yu) ,開發更多種類更加細致完善的商業(ye) 保險,引入更多市場保險資源,健全農(nong) 業(ye) 保險標準,消除漁民參與(yu) 保險的後果之憂,從(cong) 而提升其參保率。
也因此,政府應發揮政策的引導和協調作用,鼓勵保險企業(ye) 參與(yu) 其中。2021年12月財政部修訂《中央財政農(nong) 業(ye) 保險保費補貼管理辦法》,從(cong) 2022年開始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及東(dong) 北地區補貼由35%提高至45%,將中央財政保費“以獎代補”試點覆蓋範圍推至全國,支持地方優(you) 勢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保險,鼓勵地方財政加大對糧食主產(chan) 區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保護區、規模經營主體(ti) 支持力度。各地可以借助這一政策東(dong) 風,由政府牽頭成立漁業(ye) 保險基金,為(wei) 重大災害的漁民提供支持。同時,給予相應的稅收優(you) 惠或者其他激勵政策,推動當地保險企業(ye) 參與(yu) 漁業(ye) 商業(ye) 保險的設計、開放與(yu) 落地。
其次,還可以通過再保險模式,實現漁業(ye) 災害賠付成本的多層次分攤。所謂再保險,就是保險人在原保險合同的基礎上,通過簽訂分保合同,將其所承保的部分風險和責任向其他保險人進行保險的行為(wei) 。如中國農(nong) 業(ye) 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已與(yu) 35家農(nong) 險直保經營機構簽署再保險標準協議,分保其政策性農(nong) 業(ye) 保險業(ye) 務的20%,為(wei)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提供了約1萬(wan) 億(yi) 元風險保障。未來,我們(men) 期待中國農(nong) 業(ye) 再保險公司能夠盡快研究漁業(ye) 再保險的特點、發展模式,推出相應險種,填補全國性漁業(ye) 再保險空白。
還需要指出的是,無論是漁業(ye) 保險或者再保險服務市場,應秉持對外開放的原則,鼓勵符合條件的外資企業(ye) 進入。外資保險企業(ye) 擁有更成熟的運營經驗,資金也更為(wei) 雄厚,激活更多外來“鯰魚”,也有助於(yu) 漁業(ye) 保險市場參與(yu) 主體(ti) 的多元化,倒逼國內(nei) 保險企業(ye) 加大創新意識和力度,加速農(nong) 業(ye) 保險的覆蓋麵。
漁業(ye) 保險機製的多方共建,能夠有效降低各類自然災害及不可抗力因素對於(yu) 產(chan) 業(ye) 增長的影響,提升對漁民經濟利益的保障能力,強化各地水產(chan) 養(yang) 殖業(ye) 發展的穩定性、可持續性。政府做好長效化漁業(ye) 保險發展規劃,將讓廣大漁民專(zhuan) 注於(yu) 擴大生產(chan) ,助推我國漁業(ye) 健康有序發展,更好適應經濟發展新環境。(畢舸)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