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兒童視角看世界的“音畫讀本”
作者:張騰之(中國傳(chuan) 媒大學傳(chuan) 播研究院博士生、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主任編輯)
6月1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播出的《童心築夢 誌在未來》“六一”特別節目,給全國少年兒(er) 童奉獻了一本有詩、有夢、有愛、有奇趣的少兒(er) “音畫讀本”,引起社會(hui) 各界的熱烈反響。這台節目運用多種藝術手段,創新結構樣態,以小切口描繪大時代,以兒(er) 童視角看世界,借助主持人的串聯“音符”,譜就“傳(chuan) 承創造”“立誌追夢”“初心熱愛”“探索超越”四個(ge) 篇章。通過故事化表達、情景式呈現、沉浸式互動的藝術延展,寓教於(yu) 樂(le) ,以文化人,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弘揚愛國主義(yi) 精神,培養(yang) 廣大少年兒(er) 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jia) 值觀。
親(qin) 情似海,明德至善。節目緊扣“傳(chuan) 承”主題,演繹詩詞書(shu) 畫、國風民樂(le) 、茶藝棋道,春風化雨,把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融入血脈,給孩子們(men) 播撒真善美的種子。中國美術館館長、雕塑家吳為(wei) 山追憶童年的經曆。父親(qin) 一首小詩的鼓勵,使他義(yi) 無反顧走上藝術道路。雕塑、書(shu) 畫、背詩、觀日,是父與(yu) 子的一份傳(chuan) 承,更是中華文化在少年骨子裏的浸潤。這種浸潤同樣體(ti) 現在《光字片》裏長輩對晚輩的叮嚀中,融化在葉嘉瑩先生兒(er) 時的涼席誦詩中,涵養(yang) 在音詩畫節目《古詩裏的童年》情景演繹再現古詩的諧趣童韻裏,這些內(nei) 容充分演繹出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之美。
夢想,築於(yu) 童心;未來,不負誌向。節目中有很多激勵小觀眾(zhong) 勇於(yu) 追逐夢想,成為(wei) 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少年的內(nei) 容。比如,《追夢向未來》以兒(er) 童的語態與(yu) 視角,講述一個(ge) 孩子如何實現魔術夢想的故事。冬奧冠軍(jun) 蘇翊鳴一路追夢的心路曆程,讓少兒(er) 觀眾(zhong) 感受他少年立誌、為(wei) 國而戰的赤子之心。節目還邀請葉嘉瑩、孟凡超、梁建英、王鳳和、薩日娜、張虹、武大靖、蘇炳添、王霜、王海濤、全紅嬋等各行業(ye) 嘉賓,通過VCR勉勵新時代兒(er) 童茁壯成長。“做向上向善的人”“不斷突破、不要怕”“腳踏實地地訓練,義(yi) 無反顧地拚搏,堅持你的熱愛”“無論遇到什麽(me) 困難都沒有理由放棄”,這些話語寄望情深,匯聚成兒(er) 童成長的強大精神力量。
依托微紀錄、鋼琴演奏和歌曲等藝術形式,節目展開了人與(yu) 自然和諧共處的溫馨畫卷。90後女孩初雯雯從(cong) 小受父親(qin) 影響,關(guan) 注自然生態,畢業(ye) 後秉守初心,返鄉(xiang) 紮根新疆阿勒泰,保護野生動物,為(wei) 幫河狸棲居種下了41萬(wan) 棵灌木柳,令小觀眾(zhong) 感佩不已;破次元動漫音樂(le) 串燒《熊貓和它的朋友們(men) 》,讓總台的自主IP動漫形象“熊貓和和”做主角,邀請捷克國家級卡通形象“小鼴鼠”、葡萄牙吉祥動物大公雞盧塔、南非人民的精神象征小跳羚等好朋友,攜手並肩、勇敢冒險,表達了熱愛大自然、維護地球綠色家園、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美好願望。
另外,“奇趣”式的藝術表達,對高科技、未來世界的探索,也是總台這次特別節目中的創新亮點。節目的第四篇章講述了英雄航天員、中國首位“太空教師”王亞(ya) 平與(yu) 女兒(er) 之間的故事。節目以女兒(er) 思念媽媽、想要星星的童趣繪畫為(wei) 視角,以跨越宇宙的天地對話為(wei) 線索,勾畫出母女交流的時空場景,回述王亞(ya) 平的“摘星之旅”,向青少年傳(chuan) 遞求知若渴、勇於(yu) 追求的探索精神。此外,《小孩子大夢想》《最美中國畫》的表演者置身XR技術創作的虛實空間,《我們(men) 是共產(chan) 主義(yi) 接班人》以全國兒(er) 童“雲(yun) 合唱”的方式,營造多重空間的沉浸式觀看體(ti) 驗,拓展了舞台空間,實現技術與(yu) 創意的完美融合,為(wei) 小朋友打造出一個(ge) 全新的奇趣視界。
在大力推進新時代青少年德育、美育、體(ti) 育工作創新的背景下,節目以富有思想性、藝術性、時代性的表達,向孩子們(men) 傳(chuan) 遞黨(dang) 和國家的關(guan) 懷與(yu) 希望,為(wei) 他們(men) 種下理想與(yu) 信念的種子,啟智潤心、培根鑄魂,引領小朋友逐夢前行,努力做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好孩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