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網絡媒體生態行】回到家鄉呼倫貝爾的年輕人,發展得咋樣?
水清草美的呼倫(lun) 貝爾,令人神往;年輕的姑娘小夥(huo) ,把最美好的時光獻給家鄉(xiang) 。近年來,不少年輕人滿懷熱忱回到家鄉(xiang) 呼倫(lun) 貝爾,將個(ge) 人理想與(yu) 建設家鄉(xiang) 融為(wei) 一體(ti) ,把青春無悔的奮鬥華章,書(shu) 寫(xie) 在這片充滿希望的草原上。
“年輕人應該有理想,為(wei) 牧民做一些好事情”
內(nei) 蒙古呼倫(lun) 貝爾新巴爾虎右旗克爾倫(lun) 蘇木芒來嘎查的克魯倫(lun) 營地,水草豐(feng) 美、遍地牛羊。幾座蒙古包和木帳“長”在草原上,人們(men) 推開窗便可看到克魯倫(lun) 河緩緩流淌的景象。
這是米吉格道爾吉家鄉(xiang) 芒來嘎查一片草場最新的模樣,也是他作為(wei) 芒來嘎查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嘎查達(村委會(hui) 主任)帶領當地農(nong) 牧民探索“旅遊+”模式的成果之一。自2006年學成歸鄉(xiang) ,米吉格道爾吉投身家鄉(xiang) 基層工作已有十餘(yu) 年。
芒來嘎查是克爾倫(lun) 蘇木15個(ge) 牧業(ye) 嘎查之一,119戶人家分布在幾十萬(wan) 畝(mu) 草場上。“過去,基本每家草場都拉上了網圍欄,出現了草場固定化等現象。”米吉格道爾吉說。草畜平衡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和草場的現代化建設之路被一道道網圍欄擋了個(ge) 嚴(yan) 實,這該咋辦?
想到這裏,米吉格道爾吉敢想敢幹,通過組建股份製合作社,根據自願原則讓牧民以草場和牛羊入股,探索出做好草場保護和促進牧民增收的“芒來模式”。幾年間,嘎查拆除了累計長9萬(wan) 多米網圍欄整合草場,通過四季輪牧,草原得以休生養(yang) 息,草勢有了明顯改善。合作社成立後,芒來嘎查還進一步探索三產(chan) 融合,發展生態觀光旅遊,當地農(nong) 牧民吃上了“旅遊飯”。
米吉格道爾吉說:“年輕人應該有理想,為(wei) 牧民做一些好事情。”如今,牧區變成了風景優(you) 美的景區,以放牧為(wei) 生的牧民變成了“股東(dong) ”,曾經的貧困“芒來”變成了富裕“先鋒”,米吉格道爾吉這名“80後”基層幹部的“奮鬥路”與(yu) 牧民的“致富路”在芒來交匯,更加通達。
“把積累的經驗和資源帶回家鄉(xiang) ”
在呼倫(lun) 貝爾額爾古納市蒙兀室韋蘇木,額爾古納河畔坐落著以“世界最大太極圖農(nong) 作物景觀”聞名的奧洛契莊園。奧洛契莊園副總經理申世宣,正是幾年前選擇返鄉(xiang) 的大學生中的一員。
申世宣出生、成長於(yu) 蒙兀室韋這座邊境小鎮,大學學的是旅遊專(zhuan) 業(ye) 。畢業(ye) 後,他先去了哈爾濱從(cong) 事旅遊相關(guan) 工作,走南闖北積累了不少經驗和資源。2018年,他得知家鄉(xiang) 的奧洛契莊園正在招聘,想著回來後不僅(jin) 可以繼續從(cong) 事他所熱愛的旅遊業(ye) ,還能離父母近一些,便決(jue) 定試試。“那時候家鄉(xiang) 正在發展旅遊業(ye) ,我就想著把積累的經驗和資源帶回家鄉(xiang) 、帶回莊園。”申世宣說。
曾經,蒙兀室韋產(chan) 業(ye) 結構單一,就業(ye) 機會(hui) 有限,不少年輕人大學畢業(ye) 後不願意回到家鄉(xiang) 。近年來,家鄉(xiang) 發展得越來越好,像申世宣一樣回到家鄉(xiang) 、建設家鄉(xiang) 的年輕人越來越多,這座邊境小鎮也重新煥發出生機與(yu) 活力。幾年時間,奧洛契莊園從(cong) 一片黑土地“變身”為(wei) 如今遠近聞名的“大地藝術”景觀,申世宣也從(cong) 一名返鄉(xiang) 大學生成長為(wei) 獨當一麵的職場人。蓬勃發展的家鄉(xiang) ,成為(wei) 年輕人施展才華的廣闊舞台。
“希望更多人通過‘太陽花’了解鄂溫克族文化”
五彩斑斕的“太陽花”,精雕細刻的樺樹皮畫……一件件鄂溫克族手工藝品在艾吉瑪和當地農(nong) 牧區婦女的“指尖”誕生,又搭乘著“電商快車”銷往遠方。
艾吉瑪是一位“90後”鄂溫克族姑娘。2014年大學畢業(ye) 後,她回到家鄉(xiang) 呼倫(lun) 貝爾鄂溫克旗,跟著母親(qin) 烏(wu) 仁學習(xi) 鄂溫克族傳(chuan) 統手工藝,同時也利用所學積極開拓互聯網銷售渠道,探索民族傳(chuan) 統技藝創新發展的路子。“在鄂溫克族傳(chuan) 說中,太陽會(hui) 化身為(wei) 名叫希溫·烏(wu) 娜吉的‘太陽姑娘’,為(wei) 生活在森林裏的鄂溫克人帶來溫暖。我們(men) 不少手工藝品的創意都來源於(yu) 此。”艾吉瑪說。
“沒有設計師,這些都是我們(men) 自己琢磨出來的。我們(men) 的阿姨個(ge) 個(ge) 都是‘民間藝術家’。”艾吉瑪說,“這些年來,我們(men) 以訂單加工的方式帶動200多名農(nong) 牧區婦女實現增收,同時還陸續為(wei) 周邊地區千餘(yu) 人提供了手工藝品製作培訓。”
從(cong) 一枚“太陽花”皮毛掛件到如今200多款“講述”著民族文化的文創產(chan) 品,從(cong) 母親(qin) 烏(wu) 仁帶領幾位一起長大的夥(huo) 伴以傳(chuan) 統手工藝創業(ye) 到如今團隊齊心帶動當地成百上千名農(nong) 牧區婦女“巧手致富”,10餘(yu) 年間,現實裏的“太陽姑娘”也在溫暖著更多人。
帶領嘎查農(nong) 牧民走上“致富路”的米吉格道爾吉,投身家鄉(xiang) 旅遊業(ye) 發展的申世宣,傳(chuan) 承民族文化的“守藝人”艾吉瑪……要問那些回到家鄉(xiang) 、建設家鄉(xiang) 的年輕人發展得咋樣?看看農(nong) 牧民鼓起來的“錢袋子”,聽聽遊客對“大地藝術”的讚賞,品鑒充滿民族特色的文創工藝品,答案不言自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