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鄉村振興是幹出來的

發布時間:2022-08-03 09:4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成長】

  講述人:遵義(yi) 市紅花崗區深溪鎮副鎮長,龍江村黨(dang) 委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 楊健

  龍江村,雖是一個(ge) “村”,看上去更像一座“城”。主幹道四通八達,星級酒店人流如織,水產(chan) 市場人來人往,駕考中心車水馬龍,一派欣欣向榮的都市景象。但在2010年以前,這裏的人均年收入僅(jin) 有4860元。

  時光倏忽而過,這個(ge) 小山村破繭成蝶的變化提醒我,我已經為(wei) 之奮鬥了十餘(yu) 年。

  十年裏,我們(men) 以“健全黨(dang) 的組織體(ti) 係,激發黨(dang) 的組織活力”為(wei) 重點,把支部建在村民組裏、產(chan) 業(ye) 鏈上,實施黨(dang) 員積分管理,將服務下沉到群眾(zhong) 中,服務到“心坎”上,村民反映的問題95%以上在組級支部得以解決(jue) 。

  十年裏,我們(men) 堅持“以企帶村,以村促企,雙向聯動,互利共贏”的思路,成立貴州省龍江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村集體(ti) 投資控股、村民入股、企業(ye) 參股的方式,建成龍江酒店、龍江駕培集團、龍江水產(chan) 養(yang) 殖基地等產(chan) 業(ye) ,推動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創新形成了“村黨(dang) 組織+企業(ye) +農(nong) 戶”的組織模式,推動村“兩(liang) 委”幹部與(yu) 公司管理層交叉任職,不斷鞏固村黨(dang) 委在發展集體(ti) 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實現了村集體(ti) 產(chan) 業(ye) “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有到多、從(cong) 多到優(you) ”。

  十年裏,我們(men) 始終堅持“鄉(xiang) 村振興(xing) 是幹出來的”理想信念,時刻不忘俯下身、沉下心,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實現了全村公路戶戶通,路燈亮化全覆蓋,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生態宜居、鄉(xiang) 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成為(wei) 龍江村的真實寫(xie) 照。目前,龍江村集體(ti) 經濟累積達1.02億(yi) 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24011元。

  曾經,一方水土難養(yang) 一方人;而今,一方水土富養(yang) 一方人。十年風雨曆程,我從(cong) 一名村黨(dang) 組織書(shu) 記成長為(wei) 一名鎮幹部,帶領龍江村7000多人,發展起規模化種植、現代化養(yang) 殖、特色化農(nong) 旅……曆經三種模式、布局五大產(chan) 業(ye) ,形成“兩(liang) 分開一參照”集體(ti) 經濟發展模式,龍江村一躍成為(wei) “青山綠水公園、生態果蔬田園、返鄉(xiang) 創業(ye) 家園、休閑旅遊樂(le) 園”的美麗(li) 鄉(xiang) 村,村民人均收入翻五番。龍江村黨(dang) 委在2021年全國“兩(liang) 優(you) 一先”表彰大會(hui) 上獲得“全國先進基層黨(dang) 組織”榮譽稱號,我代表龍江村接受表彰時感到非常激動。因為(wei) 我們(men) 團結帶領全村人民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貢獻了力量,也實現了人生價(jia) 值。

  十餘(yu) 年的村幹部工作經曆,讓我感悟到:村官職務雖小,責任為(wei) 大;村莊雖小,民生為(wei) 大;能量雖小,奉獻為(wei) 大。隻有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zhong) 的血肉聯係,始終同群眾(zhong) 想在一起、幹在一起,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懷著一顆為(wei) 民的心,懷著一顆負責的心,才能真正體(ti) 現一名“村官”的價(jia) 值。

    (光明日報記者陳冠合、光明日報通訊員王予涵采訪整理)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