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無良商家販賣容貌焦慮 醫美領域營銷亂象多
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今日發布的2022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顯示,2022年上半年,消費者投訴總體(ti) 呈上升態勢。
其中,醫美安全引人關(guan) 注。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指出,“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然而一些無良商家在利益驅使下,通過製造和販賣容貌焦慮,憑空製造需求“收割”消費者。該領域營銷亂(luan) 象多、投訴多、機構執業(ye) 標準和行為(wei) 規範亟待加強等一係列問題值得關(guan) 注。
一是虛假宣傳(chuan) 誇大功效。如部分美容機構通過虛假廣告、編造用戶評價(jia) 等形式誇大美容效果,欺騙、誤導消費者。二是模糊定價(jia) 違規收費。部分經營者事先不明確告知消費者費用標準,侵害消費者知情權。如燙發按頭皮“分區”收費、紋眉按“根”收費等。三是醫療美容安全堪憂。部分美容機構未經批準擅自擴大診療範圍,一些從(cong) 業(ye) 人員無相關(guan) 資質違規營業(ye) ,造成消費者傷(shang) 害。四是免費體(ti) 驗誘導消費。一些美容機構以免費體(ti) 驗為(wei) 由招攬客戶,誘導消費者購買(mai) 其產(chan) 品和服務。消費者以為(wei) 自己遇到了“餡餅”,殊不知已經掉入了商家的“陷阱”。並且常常因無法證實商家存在強製消費行為(wei) 或欺詐行為(wei) ,隻能選擇吃“啞巴虧(kui) ”。
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分析稱,醫療美容是指運用手術、藥物、醫療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創傷(shang) 性或者侵入性的醫學技術方法對人的容貌和人體(ti) 各部位形態進行的修複與(yu) 再塑。《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對醫療美容服務機構、主診醫師、護理人員資質等都有嚴(yan) 格規定,並根據醫療美容項目的技術難度、可能發生的醫療風險程度,對醫療美容項目實行分級準入管理。
在實施治療前,執業(ye) 醫師必須向就醫者本人或親(qin) 屬書(shu) 麵告知治療的適應症、禁忌症、醫療風險和注意事項等,並取得就醫者本人或監護人的簽字同意。但在實踐中,一些醫美機構、從(cong) 業(ye) 人員違規行為(wei) 仍然多發。
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建議,相關(guan) 政府部門進一步加強監管,從(cong) 嚴(yan) 懲治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wei) ,督促醫美行業(ye) 從(cong) 業(ye) 者嚴(yan) 格依法規範自身行為(wei) ,切實保障消費者的健康安全。
另外,消費者也應當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不盲目跟風。確需接受醫療美容服務的,應認真考量醫美機構及從(cong) 業(ye) 人員的資質、信譽,充分了解相關(guan) 風險,審慎作出決(jue) 定。(記者孫紅麗(l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