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雙減”撬動更好教育生態(縱橫)
“作業(ye) 輕鬆有趣,還能學到很多有意義(yi) 的內(nei) 容。”今年暑假,許多中小學生感受到“雙減”政策帶來的切實變化。
“雙減”政策實施一周年,相關(guan) 調查顯示,學生過重作業(ye) 負擔、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負擔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均有所減輕;同時,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明顯增強,課後服務日漸豐(feng) 富。“加”“減”之間,越來越多孩子不用陷在“題海”“紙堆”、不再輾轉於(yu) 培訓機構,可以在更具特色的作業(ye) 、更加豐(feng) 富的活動、更加寬鬆的環境中成長。
“雙減”政策成效有目共睹,但現實中“打擦邊球”的隱形變異不時出現。比如,有的機構看似是托管班,實則開展幼小銜接課程培訓;有些打著成人英語的旗號,上課的卻是一群孩子;有的變著花樣開班,想方設法與(yu) 監管“躲貓貓”……凡此種種,不僅(jin) 有違“雙減”政策要求,還容易滋生“機構跑路”“退費難”等亂(luan) 象。有需求才有市場,亂(luan) 象背後是一些家長的教育思維還沒有轉換過來,如此不免給自己和孩子都帶來沉重負擔,也讓本可以更加美好的成長曆程黯然失色。
實施“雙減”政策是一項係統工程,要糾正存在已久的教育觀念,必須持續用力、久久為(wei) 功。當前一項較為(wei) 直接的工作是進一步強化學校的主陣地作用,提升課堂質量與(yu) 課後服務水平,用行動和事實來說服引導家長,相信孩子在課堂之上就能學好,不必將大量精力財力耗費在課外補習(xi) 上。同時,繼續做好教育資源的供給側(ce) 改革,在讓優(you) 質教育資源流動起來、更加均衡的同時,要進一步豐(feng) 富成長成才的途徑,讓更多孩子在自己喜歡的領域發光。標本兼治、係統施治,方能盡快糾偏過度焦慮、低效比拚。
當“減負”成為(wei) 普遍共識,更多人都在關(guan) 注省下來的時間如何更好安排,如何更有意義(yi) 。這不隻是學校、家庭必須麵對的現實問題,還需要更多主體(ti) 參與(yu) 其中。比如,已有一些城市嚐試打造“雙減”社區工作坊,向家長推送家庭教育服務項目,支持學生積極參加社會(hui) 實踐。“生活即教育”,多多發掘新渠道、好做法,“雙減”政策一定會(hui) 推動教育生態的持續好轉,讓教育回歸純粹本義(yi) 。
(摘編自《北京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