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承擔“育兒假”主要成本?需要更科學的分擔機製
作者:然玉
據中國人口學會(hui) 公布的消息,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政策法規研究室副主任楊慧,聚焦參加職工社會(hui) 保險費用和假期工資兩(liang) 項直接成本,進行育兒(er) 假成本的測算,測算結果顯示,企業(ye) 承擔每個(ge) 有3歲/6歲以下孩子的男女職工的育兒(er) 假成本,全國平均為(wei) 1.72萬(wan) 元,二孩、三孩對應的成本更高。楊慧表示,育兒(er) 假是有代價(jia) 的,社保性成本占兩(liang) 成,工資性成本占八成。
“育兒(er) 假是有代價(jia) 的”,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情。對於(yu) 這一課題的嚴(yan) 肅探討,必然要基於(yu) 實證數據的專(zhuan) 業(ye) 測算。最新研究結論表明,“企業(ye) 平均需承擔1.72萬(wan) 元的育兒(er) 假直接成本”,解讀這一數字,絕對金額的高低是一方麵,而更重要的是,企業(ye) 一方所占的相對比例。一個(ge) 頗為(wei) 尷尬的事實是,在很多地方,作為(wei) 雇傭(yong) 方的公司主體(ti) ,幾乎是“育兒(er) 假”的唯一買(mai) 單方。
近年來,在鼓勵生育、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hui) 的背景下,不少地方製定了生育福利政策。統計顯示,截至2022年4月底,全國已有27個(ge) 省對有3歲(6歲)以下子女的男女職工每年可休5-20天育兒(er) 假的鼓勵性或強製性規定;其中,有21個(ge) 省以“育兒(er) 假視為(wei) 出勤”“休假期間工資照發”等形式規定由用人單位支付——換言之,這相當於(yu) “政府請客,企業(ye) 買(mai) 單”。
企業(ye) 承擔“育兒(er) 假”支出的大頭,這很難說是科學合理的。這其中的道理很好理解,“生育”更多是一項私人事務、私人決(jue) 定,但從(cong) 整體(ti) 而言,則有利於(yu) 社會(hui) 長遠的公共利益。從(cong) 現實情況看,不少企業(ye) 對此消極抵觸,於(yu) 是地方規定的“帶薪育兒(er) 假”,往往變成了“無薪假”甚至是“紙麵假”。
要推動“育兒(er) 假”落地,就應設計一套公允的、可行的成本分擔機製。這應該包括兩(liang) 個(ge) 層麵,首先是明確分配比例,再者則是理順資金來源。這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厘清公共財政的支付責任,以及作為(wei) 責任支撐的收支安排。在“生育保險基金”客觀上處於(yu) 緊平衡的語境內(nei) ,如何輾轉騰挪,設計起一套足以覆蓋“育兒(er) 假”主要成本的專(zhuan) 項支持體(ti) 係,需要有全方位的思考。
在減稅降費,降低市場主體(ti) 用工成本、經營成本的大背景下,一股腦把“育兒(er) 假”成本壓給企業(ye) ,不現實也不合理。作為(wei) 福利的“育兒(er) 假”,理應有更多實實在在的公共兜底,包括經費的保障、製度的保障等。(然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