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新能源汽車“出海”要有大格局

發布時間:2022-08-19 10:42:00來源: 經濟日報

  最近,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出海”新聞頗受關(guan) 注。

  先是東(dong) 風嵐圖FREE首次登陸北歐;接著比亞(ya) 迪進入日本乘用車市場,並表示將與(yu) 歐洲經銷商集團合作,為(wei) 瑞典和德國市場提供新能源汽車產(chan) 品;蔚來汽車則宣布在匈牙利投資建設旗下首個(ge) 海外工廠,計劃於(yu) 9月投入運營;中國五菱的首款新能源全球車Air ev隨後也在印尼下線。不少人認為(wei) ,這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加速“出海”的重要信號。

  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出海”加速,一方麵源於(yu) 我國新能源整車技術實力的提升。無論是產(chan) 品外觀、內(nei) 飾、續航裏程、環境適應性,還是整車性能、質量、能耗、智能化應用,當前我國新能源整車都處於(yu) 國際領跑水平。敢於(yu) 出口到德國、日本等汽車發達國家和汽車工業(ye) 強國,不僅(jin) 需要品牌的自信,更需要產(chan) 品實力的支撐。

  與(yu) 此同時,外部環境也為(wei) 中國品牌發力歐洲市場提供了機遇。為(wei) 實現“減碳”目標,近年來歐洲多國政府陸續公布碳排放目標,並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力度。比如,挪威推出多項支持電動化轉型的政策,包括對電動車免征25%的增值稅、免征進口關(guan) 稅、免征養(yang) 路稅;德國則將新能源補貼延長至2025年,進一步激活了新能源汽車市場。

  汽車是一個(ge) 高度全球化的競爭(zheng) 行業(ye) 。進軍(jun) 海外市場、參與(yu) 全球競爭(zheng) 是檢驗一個(ge) 汽車品牌是否國際化的重要標準。奔馳、寶馬、大眾(zhong) 、豐(feng) 田等國際汽車巨頭在傳(chuan) 統燃油車市場能有今天的行業(ye) 地位,也都是在本土市場之外積極開拓海外市場的結果。隨著全球汽車產(chan) 業(ye) 加快向“電動化和智能化”轉型,我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具備的優(you) 勢也為(wei) 中國汽車品牌出口打開了“第二增長曲線”。

  不過,從(cong) 過往經驗來看,汽車“出海”並不容易,特別是到歐美發達國家。海上既有風景,也有風浪。與(yu) 一般商品不同,汽車產(chan) 品價(jia) 值高,使用場景複雜,生命周期長,在強調性能、價(jia) 格、質量的同時,還必須有完善的銷售渠道和售後服務體(ti) 係保障。特別是新能源汽車,補能體(ti) 係的建設與(yu) 完善尤為(wei) 重要。如果沒有相當實力的底氣和係統謀劃,很有可能翻船。反思過去傳(chuan) 統燃油車出口遇到的坑,除了產(chan) 品競爭(zheng) 力不夠外,有一個(ge) 重要原因就是配套服務跟不上,結果導致品牌在海外的形象和口碑不佳。而長城汽車出口被海外經銷商詐騙,損失慘重的教訓,更是深刻。

  因此,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出海”要有大格局。進入海外市場之前,應當進行充分的調查和研究,細分消費市場,熟悉當地法律法規、文化背景、氣候背景、消費習(xi) 慣,以及交通基礎設施等,同時延伸售後服務,包括個(ge) 性化服務,從(cong) 而形成自己的海外開發戰略。心中更要有數的是,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ye) 出海,不是去收割市場,而是去實現自己的使命和願景,一定要為(wei) 當地創造就業(ye) 、帶來技術、培養(yang) 人才、繁榮地方經濟,一定要融入當地社區,為(wei) 社區作貢獻。隻有胸懷大格局,才能形成大品牌,真正實現全球化。

  避免海外“內(nei) 耗”也是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ye) 應有的格局。過去中國企業(ye) 在海外投資,發現一個(ge) 不錯的市場就一窩蜂地上,通過價(jia) 格戰把藍海拚成紅海。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價(jia) 格競爭(zheng) 通常不是最主要手段,而是通過知識產(chan) 權、差異化服務、個(ge) 性化服務等提高自己的市場地位,例如品牌、授權經營、特許經營。這提醒我們(men) ,自主品牌新能源企業(ye) 沒必要一窩蜂地湧入某一個(ge) 國家或地區,既加劇當地市場供求不平衡狀況,也損害各自的利益。

  還需指出的是,當前一些弱勢品牌也沒必要急著“出海”,為(wei) “出海”而“出海”。國內(nei) 市場是企業(ye) 發展的基礎。一個(ge) 車型在國內(nei) 市場月銷不過千輛,拚不過競爭(zheng) 對手,指望到國外就能鹹魚翻身,豈不是笑談。自主品牌即使到海外發展,前提還是要在國內(nei) 市場具有競爭(zheng) 力。從(cong) 某種意義(yi) 上講,國內(nei) 、國際市場是相通的,國內(nei) 國際市場的差別隻是造型、配置和消費習(xi) 慣的差別,好車的本質是相同的。不管怎麽(me) 說,眼下中國汽車市場是世界最大的市場,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我們(men) 也不能“不把豆包當幹糧”,把最大的市場拱手讓人,自己辛辛苦苦到海外去開拓,還未必有勝算。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楊忠陽)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