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為什麽年輕人結婚越來越晚

發布時間:2022-09-02 10:32: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日前,民政部最新發布的《2021年民政事業(ye) 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1年全年,我國依法辦理結婚登記764.3萬(wan) 對,比上年下降6.1%。結婚率為(wei) 5.4‰,比上年下降0.4個(ge) 千分點。《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數據發現:30-34歲和35-39歲這兩(liang) 個(ge) 結婚年齡段的占比,都創下了近年來的新高。若以30歲為(wei) 界來看,30歲以及以上人群占比合計達到了48.2%,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7個(ge) 百分點。種種信息說明:國人結婚年齡不斷增大,在這背後,到底是哪些婚戀觀念在變化?

  與(yu) 戀愛時的風花雪月不同,情侶(lv) 步入婚姻殿堂,難免要麵對諸多現實問題。結婚越來越晚的背後,也存在不少困擾年輕人的現實挑戰。尤其是較高的房價(jia) 和生育兒(er) 女的成本,讓很多人頗感沉重。在不少人看來,因為(wei) 經濟壓力巨大,結婚不僅(jin) 不會(hui) 帶來更好的生活,反而會(hui) 導致生活質量下降。既然如此不如不結婚,或者推遲結婚,等自己的財務狀況好一些了,再考慮結婚的事情。

  與(yu) 此同時,一些年輕人晚婚甚至不結婚,並非出於(yu) 經濟壓力,而是自願選擇的結果。在不少大齡單身者口中,“沒遇到合適的人”是應對家人催婚的“標準答案”。不同人對人生的規劃千差萬(wan) 別,很難用一個(ge) 固定的框架去衡量年輕人的擇偶標準。隨著社會(hui) 的發展和年輕人教育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麵對婚姻大事,有了個(ge) 性化的理解,這也可能導致平均婚齡增大,形成一個(ge) “晚婚”群體(ti) 。

  縱觀世界各國,多數發達國家都存在平均婚齡增高、結婚率下降的情況,甚至出現了所謂“單身社會(hui) ”的概念。在中國經濟長期高速增長的背景下,出現類似現象,並不意外。美國社會(hui) 學家艾裏克·克裏南伯格在《單身社會(hui) 》一書(shu) 中曾描繪這樣的場景:“對於(yu) 那些正在崛起的新一代充滿抱負的年輕專(zhuan) 業(ye) 人士而言,二三十歲確實不是結婚成家的好時機。相反,這是投身學校和工作的最佳時機,並希冀能因此有所作為(wei) ”。雖然我們(men) 不能斷言中國未來也會(hui) 進入“單身社會(hui) ”,但不少年輕人已經接受晚婚甚至不婚的可能性,而且不會(hui) 為(wei) 之過度焦慮。

  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講,年輕人對婚姻的選擇權實際上變大了,越來越多的人不再用“必須在30歲之前結婚”之類的規矩,限定自己的人生,或者臧否他人的生活。而年輕人的婚姻狀態之所以備受關(guan) 注,是因為(wei) 從(cong) 社會(hui) 層麵而言,婚姻並非個(ge) 人選擇那般簡單,它會(hui) 帶來諸多社會(hui) 效應。

  從(cong) 現實層麵來說,如果真要解決(jue) 國人結婚越來越晚的問題,社會(hui) 能做的就是讓那些渴望結婚卻困於(yu) 現實無奈的人,獲得一定的支持與(yu) 保障。比如,不少大城市都在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盡量解決(jue) 年輕人的居住難題。還有不少地方積極開展移風易俗的工作,盡力消除“天價(jia) 彩禮”對適婚青年的阻礙。以上種種做法,都是在幫想結婚而未婚者建立進入婚姻的現實基礎,讓他們(men) 更有麵對婚姻的底氣,以及對生活的獲得感。

  黃帥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