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當作為,是他們最閃亮的名片
不久前,全國司法行政係統先進模範表彰大會(hui) 在京舉(ju) 行。297個(ge) 集體(ti) 被授予“全國司法行政係統先進集體(ti) ”稱號,347名個(ge) 人及146名個(ge) 人被分別授予“全國司法行政係統先進工作者”和“全國司法行政係統勞動模範”稱號。作為(wei) 司法行政係統的先進代表,他們(men) 努力用擔當作為(wei) 詮釋初心使命,讓人民群眾(zhong) 的法治獲得感更加充實,讓法治中國的基石更加穩固。
“鋼花”融冰
因為(wei) 忘記關(guan) 水龍頭,造成樓下住戶的地板和家具損壞,家住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鋼花村街道南苑社區的老楊,一度和鄰居鬧得有些不愉快。門棟組長將此事向網格員反映後,社區民調委員會(hui) 主任徐勝紅馬上趕到現場進行調解。一番苦口婆心的勸解,讓老楊和鄰居很快冰釋前嫌。
“我們(men) 社區有居民1800多戶,130個(ge) 門棟、7個(ge) 網格,每個(ge) 門棟長都是信息員,網格員則24小時在線關(guan) 注糾紛信息和事故苗頭,及時通過民調員向鋼花村司法所反映。”徐勝紅說。2018年以來,鋼花村司法所轄區各社區依托“三級微響應”,成功調解社區糾紛2385件、重大糾紛71件。作為(wei) “全國模範司法所”,鋼花村司法所此次被評為(wei) “全國司法行政係統先進集體(ti) ”。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襲,武漢按下“暫停鍵”。鋼花村司法所所長亢鈴二話不說,第一批下沉至隔離點,同時動員群眾(zhong) 積極支持抗疫。全市解封後,亢鈴又帶領司法所建立調解法律服務隊,關(guan) 注和化解與(yu) 疫情相關(guan) 的勞動勞務、房屋租賃、醫患關(guan) 係等矛盾糾紛,助力治愈“疫後綜合征”、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在亢鈴的推動下,鋼花村司法所還建立了武漢第一個(ge) 社區“法律門診”,為(wei) 社區幹部和居民普法,也為(wei) 特殊人群提供“上門就診”。一位女孩跟隨離異後的母親(qin) 生活,日子本就艱難,還不小心摔傷(shang) 了胳膊,一下花掉了醫療費5000多元。女孩不但沒有等來父親(qin) 的看望,連生活費也沒了著落。司法所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後,帶領社區律師幾次上門提供法律服務,幫助女孩維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目前,“法律門診”已開展活動2286場次、服務群眾(zhong) 21000餘(yu) 人。
法治光芒照進高牆
童亮,全國司法行政係統先進工作者,現任福建省建陽監獄第九監區監區長。
第九監區是一個(ge) 集中收押限製減刑罪犯的監區,關(guan) 押的多是高危暴力型罪犯。哪怕一段一時沒有清理的繩索,一扇沒有馬上上鎖的鐵門,都可能成為(wei) 嚴(yan) 重事件的導火索。
“不但要管得住,而且要管得好!”童亮和同事日夜駐守於(yu) “火山口”,在握緊對講機、背著武裝帶的同時,孜孜不倦傳(chuan) 播法治理念,既讓罪犯服法,更讓他們(men) 知法懂法。他們(men) 探索形成了一套十二字的工作法:管得住、聊得來、引得巧、教得好。自組建以來,第九監區已連續11年實現監管安全無事故的目標。
不認罪、不服判,罪犯張某入獄之後頻頻違規,具有嚴(yan) 重的暴力傾(qing) 向和自殺危險。他還時常威脅民警:“我的刑期比命長,我們(men) 看誰耗得過誰!”麵對如“野獸(shou) ”一樣的張某,童亮沒有放棄。了解到張某的妻子正在女子監獄服刑,改造表現還不錯,童亮經多方聯係溝通,推動監獄破例開通了一次特殊的電話幫教。
入監4年多來,這是張某第一次聽到妻子的聲音。拿起電話的那一刻,他淚流不止,哽咽著對著妻子說:“對不起,你要好好的。我答應你,我也會(hui) 好好的!”打完電話後,張某的思想明顯改觀。談話一次、兩(liang) 次、三次……半年後,張某寫(xie) 下了兩(liang) 千多字的悔過書(shu) ,在監區大會(hui) 上做出了深刻懺悔,走上了自覺改造的新路。
“監獄為(wei) 黨(dang) 和人民提供的最好的‘公共產(chan) 品’,就是守法公民。”童亮深有感觸地說,隻要用法治思維傾(qing) 心盡力轉化每一個(ge) 改造對象,就能挽救一個(ge) 家庭、感染一群人,讓法治的光芒照亮高牆內(nei) 外。
農(nong) 民工兄弟的“主心骨”
組建律師團隊入駐政府信訪大廳,義(yi) 務接待群眾(zhong) 來訪3000多人次;創建“急、穩、義(yi) 、法”群眾(zhong) 工作法,參與(yu) 信訪積案化解聽證會(hui) 、調解會(hui) 150多場,累計為(wei) 3000多名農(nong) 民工協調發放工資上億(yi) 元;對疑難信訪事項出具450多份法律建議書(shu) ……隻要群眾(zhong) 有訴求,全國司法行政係統勞動模範、山東(dong) 煙台三和德通律師事務所主任楊希勇都會(hui) 毫不猶豫衝(chong) 在前。
一次,市民牟女士的車輛被電線杆砸中,而相關(guan) 單位對電線杆和光纜產(chan) 權推諉扯皮。牟女士急得團團轉,於(yu) 是來到政府信訪大廳求助。正在大廳值班的楊希勇,當即就跟著去了事故現場。為(wei) 了尋找責任方,他不得不采取笨法子,沿著光纜走向,連爬過幾個(ge) 樓頂。
“快下來吧!太危險了!”牟女士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第一次“飛簷走壁”,楊希勇也有些眼暈膽顫,可是他沒有退縮,最終從(cong) 一個(ge) 電纜連接處找出了真相,一場引發群眾(zhong) 關(guan) 注的“杆脆脆”事件也得以順利化解。
歲末年初往往是農(nong) 民工討薪的高發期。2019年春節前,煙台連續幾天大雪,上百位農(nong) 民工還在為(wei) 追索工資四處奔波。楊希勇聽說後來到工地,發現工棚裏冷得就像冰窖一樣。
“我是來幫大家的!”楊希勇自我介紹。可他看到的卻是農(nong) 民工兄弟們(men) 那半信半疑的眼神。楊希勇想去找發包方對賬,他前腳剛離開,後腳工棚就被斷了電。工人們(men) 火了,麵對大家的質問,楊希勇也覺得委屈。他毫不猶豫地調轉車頭回到工棚,說服施工單位重新送電。索性,楊希勇就住在了工棚裏,和大家一起啃麵包、喝涼水,睡在大通鋪上。實在凍得不行,他就繞著工棚跑兩(liang) 圈。
工人們(men) 漸漸把楊希勇當成了“主心骨”。經過3個(ge) 晝夜的對賬和談判,74萬(wan) 元的血汗錢順利交到了農(nong) 民工兄弟的手上,大家樂(le) 開了花。
楊希勇還創建了“純民間仲裁”工作模式,破解農(nong) 民工工資與(yu) 工程款甄別難題。某工程項目230多名農(nong) 民工訪求工資近千萬(wan) 元,各方對農(nong) 民工工資第三方審計各執一詞。楊希勇采取“人工費審計+雙市場詢價(jia) +第三方盲評”方式來確定農(nong) 民工工資,促使各方握手言和。他還積極參與(yu) 公益法律服務320多場,幫助農(nong) 民工討薪和避免經濟損失等近億(yi) 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