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家電維修亂象:空調不製冷,維修要價1000元?
2000元的空調不製冷,維修要價(jia) 1000元【記者調查家電維修亂(luan) 象】
● 家電維修始終是消費者投訴的熱點之一,投訴內(nei) 容包括“亂(luan) 收費”“維修質量難保證”“旺季難預約”“誇大故障”“誘導維修”等。高價(jia) 更換配件和耗材是山寨維修宰客的常用手段,還有一些山寨維修店刻意誇大家電故障,過度維修
● 家電維修行業(ye) 的職業(ye) 規範和誠信經營狀況不盡如人意,主要原因在於(yu) 信息不對稱。對於(yu) 消費者來說,家電維修涉及的“知識盲區”較多,不少山寨維修店“看人下菜”,無病假修、小病大修,從(cong) 中獲利
● 互聯網家電維修平台盡到事先審核義(yi) 務,加大對維修資質、維修水平等指標的審核力度,同時對零部件費用及上門維修費用時長進行明碼標價(jia) ,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 本報記者 文麗(li) 娟
□ 本報實習(xi) 生 周於(yu) 卜
前段時間,湖南長沙酷暑難耐,趙小萊家卻“屋漏偏逢連夜雨”——空調不能製冷了。
隨後,趙小萊從(cong) 某互聯網平台上預約了維修人員,上門簡單檢查後,對方告訴她是電路主板出了問題,修好要花1000元。這個(ge) 價(jia) 格讓趙小萊大吃一驚,因為(wei) “市場上同型號高配置的空調差不多也就2000多元”。
一番討價(jia) 還價(jia) 後,維修人員堅持要價(jia) 800元,後見她猶豫不決(jue) ,又降至600元。最終,雙方以550元達成了這筆交易。這次經曆讓趙小萊感到家電維修裏麵的“水分太多了”,甚至一度懷疑自己遇上了山寨維修。
實際上,許多消費者都有過這樣的苦惱。
《法治日報》記者近日梳理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曆年投訴數據發現,家電維修始終是消費者投訴的熱點之一,投訴內(nei) 容包括“亂(luan) 收費”“維修質量難保證”“旺季難預約”“誇大故障”“誘導維修”等。
多名受訪的業(ye) 內(nei) 人士分析,對於(yu) 消費者來說,家電維修涉及的“知識盲區”較多,不少山寨維修店“看人下菜”,無病假修、小病大修,從(cong) 中獲利,建議互聯網家電維修平台盡到事先審核義(yi) 務,加大對維修資質、維修水平等指標的審核力度,同時對零部件費用及上門維修費用時長進行明碼標價(jia) ,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無病假修小病大修
家電維修亂(luan) 象頻出
山東(dong) 青島居民羅蓉的經曆和趙小萊如出一轍。
前不久,羅蓉家的洗衣機出現漏水現象。她撥打品牌售後電話得知,這款洗衣機已經過了保修期,官方安排的維修人員要到第二天才能上門服務。由於(yu) 著急使用,羅蓉便在某家政App上挑選了一個(ge) 評分較高的維修公司下單。
很快,維修人員便帶著檢測儀(yi) 和扳手上門了。對方先打開洗衣機上麵的蓋板,用檢測儀(yi) 查看通電情況後給出了報價(jia) :技術維修服務費200元、保修費50元、配件費126元、檢測費30元、上門費60元,合計466元。
羅蓉認為(wei) 這個(ge) 價(jia) 格難以接受,經過一番商量,對方同意不使用配件,可減去配件費。再次砍價(jia) 後,對方同意減去檢測費和保修費,但後期再出問題概不負責,最終維修費用共165元。
正式維修時,對方隻用扳手擰了一下排水管,便告訴羅蓉“修好了”。
次日,羅蓉再次使用洗衣機時發現無法抽水,她打電話給維修人員,被告知因其沒有支付保修費所以需要重新下單購買(mai) 維修服務,且可能是進水泵出了問題需要更換,“100元配件費,60元服務費,這次共計160元”。
對此,羅蓉深感無奈,再次致電品牌售後。對方上門檢查後發現是連接滾筒和洗衣機的隔層掉落導致漏水,重新安裝即可,需收取調試費60元。“實際情況並沒有App上那位維修人員說的那麽(me) 嚴(yan) 重。”羅蓉說。
記者調查發現,高價(jia) 更換配件和耗材是山寨維修宰客的常用手段,還有一些山寨維修店刻意誇大家電故障,過度維修,從(cong) 中牟利。
此外,隨意添加各類試劑,增加維修費用;低價(jia) 吸引消費者,製造消費陷阱;旺季難預約,維修質量難以保證等,也是不少消費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吐槽的家電維修亂(luan) 象。
北京居民張程告訴記者,有一次,他家空調需要添加冷媒劑,維修費用為(wei) 100元,但維修人員用鞋刷在外機上刷了幾下,便又加收了50元清潔費。“我已經拒絕清洗了,他還要操作,並且也沒有按照清洗操作流程進行。”
記者以“空調維修”為(wei) 關(guan) 鍵詞在某第三方投訴平台搜索後發現,共有4300多條投訴,內(nei) 容涉及“亂(luan) 報價(jia) ,不開發票”“亂(luan) 收費,誘導線下付款”“多次維修依然無法解決(jue) 問題”等。
“正規軍(jun) ”日漸萎縮
山寨維修野蠻擴張
“家電維修宰客情況一直以來都存在。”來自湖南邵陽的楊康是家電維修行業(ye) 的“圈裏人”,他對這個(ge) 行業(ye) 比較了解。
據楊康介紹,維修工人的工資較低,過於(yu) 廉價(jia) 的維修費和服務費無法滿足其生活需要,而且維修費的一部分還要上交公司,因此維修工人上門後“能忽悠就忽悠,能多收錢就多收錢”。此外,家電維修專(zhuan) 業(ye) 性較強,普通消費者很難看出其中端倪,這也給了維修人員和公司很多做手腳的空間。
“空調加氟是亂(luan) 收費的常用伎倆(lia) ,真正需要加氟的空調很少,不製冷的原因大多是空調管道堵塞造成的。另外,用小刷子刷外機也成為(wei) 清洗收費的一個(ge) 借口。”楊康說。
他提醒,目前市場上一些家電維修亂(luan) 象多半是山寨維修或者外包的第三方公司帶來的,品牌官方售後維修一般有比較規範的收費標準,對維修質量和責任也可以溯源。但隨著租金提高、運營成本增加,家電維修的“正規軍(jun) ”正在日漸萎縮。
“有的家電品牌在一個(ge) 市轄區內(nei) 可能隻有一兩(liang) 個(ge) 正規售後維修點,人手有限,派不出人、消費者等待時間長等問題突出。而山寨維修數量多、分布廣,多在互聯網平台上廣泛宣傳(chuan) ,覆蓋範圍大,還有些山寨維修假冒正規售後服務承攬業(ye) 務。”楊康說。
記者隨機采訪了北京、長沙等地10多名消費者發現,有不少人在下單維修前,並不會(hui) 花時間去了解自己預約的維修店是否正規,通常是通過互聯網平台查找一個(ge) 維修電話或者在小區附近找一個(ge) 維修店。
在北京市朝陽區,記者近日走訪了多個(ge) 路邊維修店得知,這些店裏的維修人員一般經過了7天至3個(ge) 月的培訓,可以解決(jue) 一些常見的家電問題。如果他們(men) 上門維修時遇到棘手問題,通常選擇避重就輕,推薦消費者使用價(jia) 格較高的配件或耗材,聲稱“換了好配件,性能自然就變好了”。
“這類維修人員已經成為(wei) 維修行業(ye) 的一個(ge) 組成部分,由於(yu) 沒有專(zhuan) 門的機構和人員去管理,自然就會(hui) 為(wei) 了生存出現惡意競爭(zheng) ,滋生亂(luan) 象。”家電行業(ye) 分析師張彥斌說。
在他看來,家電維修行業(ye) 的職業(ye) 規範和誠信經營狀況不盡如人意、有些維修服務商故意誤導和欺騙消費者的主要原因在於(yu) 信息不對稱。“一般家用電器的故障都不是什麽(me) 大問題,可能僅(jin) 僅(jin) 是某一處的小毛病,但普通消費者不了解家電工作原理,因此必須去找有專(zhuan) 業(ye) 設備和專(zhuan) 業(ye) 知識的維修人員答疑解惑並進行修理。”
“誠信的維修人員會(hui) 如實告知、對症下藥,盡早盡快解決(jue) 問題。若是不誠信的維修人員,難免以消費者不知情為(wei) 憑欺瞞客戶,甚至無病假修、小病大修。”張彥斌說,此外,一般在廠家保修期限內(nei) 的家電維修問題相對較少,家電維修的各類問題基本都出現在三包期之外,當廠家不再保修而需要收費維修時,問題就來了。
平台應當加強審核
服務必須明碼標價(jia)
為(wei) 了規範家電維修市場,2012年起施行的《家電維修服務業(ye) 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家電維修經營者應在經營場所顯著位置懸掛營業(ye) 執照,明示服務項目和家電配件的收費標準、質量規範、質保期限以及投訴電話。
多位業(ye) 內(nei) 人士提出,現在很多品牌在官網公布的維修點雖然明確標注了某電器公司,但實際上這些售後點的規模、實力參差不齊。並且如今多是線上維修,一般維修商信息都會(hui) 被羅列整理在一些互聯網平台的搜索結果上,這些信息有的是真實的,有的是虛假的,甚至有“李鬼”冒充正規單位,還有根本沒有維修資質的“黑商家”。
記者注意到,針對消費者詬病的山寨維修亂(luan) 象,近期有不少地方、行業(ye) 協會(hui) 陸續出台新規,對家電維修提出新要求。比如,上海電子產(chan) 品維修服務行業(ye) 協會(hui) 鼓勵行業(ye) 企業(ye) 間互相調劑服務人員和通用零配件,確保酷暑期間服務響應時間保持在48小時之內(nei) ,並要求持有統一上門服務證的維修人員必須持證上門、亮證服務;所有服務企業(ye) 都必須明示收費標準,不得隨意增加收取費用;所有廠商服務熱線要采取有效措施確保服務應對。
在家電行業(ye) 分析師劉步塵看來,治理家電維修亂(luan) 象應該與(yu) 時俱進,針對線上維修增加的現狀,互聯網家電維修平台必須盡到事先審核義(yi) 務,比如維修廠家是否具備資質、維修水平是否達標。若是因此給消費者造成損失,平台就應當承擔損害賠償(chang) 責任。
對於(yu) 有的家電維修人員隻靠經驗缺少專(zhuan) 業(ye) 知識,尤其是維修價(jia) 格漫天要價(jia) 缺少標準的現象,張彥斌建議,生產(chan) 廠家應對指定維修點加強監管,增強力量,創新售後服務方式,比如建立直營的“快修快賠點”等。此外,商家還應當對零部件費用以及上門維修的各類服務費用、服務時長進行明碼標價(jia) ,進行網上公示。消費者查閱時,可以清楚知道上門服務多長時間對應多少費用、更換哪個(ge) 零部件需要多少費用。
“對維修人員的維修過程要進行全程跟蹤記錄。維修人員到消費者家裏進行維修,零部件到底換沒換,問題到底有沒有解決(jue) ,維修過程中是不是做了手腳?對於(yu) 這些問題,普通消費者很難察覺,一般隻有專(zhuan) 業(ye) 人士才能看得出來。還要規定,不讓維修人員單獨收費,最好是平台和維修機構統一收費,對此可以設立一些獎懲機製。”張彥斌說。
從(cong) 監管層麵來說,劉步塵呼籲,政府部門作為(wei) 市場監管主體(ti) ,對於(yu) 長期以來治標不治本的家電維修服務行業(ye) ,應當多一些突擊檢查,在此基礎之上,通過建規立製,充分發揮行業(ye) 協會(hui) 的作用,逐步完善行業(ye) 標準,提高維修行業(ye) 準入門檻;還可以借助各方力量實現共同治理、互相監督,比如家電維修協會(hui) 通過團結、教育、培訓,監督維修商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從(cong) 而提供讓消費者滿意的服務。
“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還是要擦亮眼睛,貨比三家,最好選擇有線下實體(ti) 店、口碑好、監管措施比較嚴(yan) 的大型家電維修平台,這樣才能防患於(yu) 未然。”劉步塵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