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十年來 基礎測繪能力顯著提升 地理信息服務領域不斷拓展
9月19日上午10時,中宣部舉(ju) 行“中國這十年”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
自然資源部黨(dang) 組成員、總工程師劉國洪介紹,十年來,基礎測繪能力顯著提升,地理信息服務領域不斷拓展,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hui) 發展,主要體(ti) 現在以下三個(ge) 方麵:
一是測繪地理信息事業(ye) 轉型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我們(men) 修訂了《測繪法》、地圖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確立了測繪地理信息工作服務經濟建設、國防建設、社會(hui) 發展、生態保護和維護國家地理信息安全的工作定位。編製實施了《全國基礎測繪地理信息中長期規劃綱要》等,形成了新型測繪體(ti) 係建設、基礎地理信息資源戰略轉型、地理信息產(chan) 業(ye) 和行業(ye) 健康發展、測繪地理信息安全服務的工作新格局。
二是基礎測繪數據獲取和保障能力持續提升。我國國產(chan) 衛星遙感數據獲取能力顯著提高,十年間,國產(chan) 高分辨率影像數據獲取實現了零的突破。在十年前,我們(men) 的高分影像都要采購國外衛星。目前,僅(jin) 自然資源部作為(wei) 牽頭主用戶的國產(chan) 在軌衛星就達到了25顆。我們(men) 實現了對全部陸地國土2米分辨率影像季度全覆蓋,亞(ya) 米分辨率影像年度全覆蓋。2021年,我們(men) 提供的測繪成果有46.3萬(wan) 幅,打個(ge) 比方,所有這些測繪成果可以覆蓋我們(men) 全部國土20遍。全國衛星導航定軌基準服務係統已經全麵建成,實現向全社會(hui) 提供厘米級實時的導航定位服務。我們(men) 日常生活中都離不開。時空數據庫、新一代全國數字高程模型、實景三維中國和時空大數據平台建設等,這些技術工作為(wei) 數字中國建設提供了統一的時空數據基礎底板。
三是測繪地理信息支撐經濟社會(hui) 發展有力有效。測繪地理信息成果有力支撐了經濟普查、國土調查、汙染源普查、人口普查等重大國情國力調查,有力推動了政府治理數字化改革。基於(yu) 地理位置、導航定位的空間數據服務,有力促進了現代物流、自動駕駛、共享經濟等新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地理信息產(chan) 業(ye) 總產(chan) 值從(cong) 2011年的1500億(yi) 元增長到2021年的7500多億(yi) 元,十年間增長了4倍。另外,應急測繪保障被稱為(wei) “災區上空的眼睛”,為(wei) 核實災情、精準組織救援可以提供及時、可靠的地理位置,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十年間,自然資源部先後為(wei) 200餘(yu) 次重特大自然災害和突發公共事件處置提供了保障服務。通過十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了應急測繪快速響應機製。以四川瀘定“9·5”地震救援為(wei) 例,我們(men) 在震後3小時,就向前方指揮部提供了現場指揮地圖,同時緊急調集14顆衛星連續7天進行編程拍攝,也就是定向定點定時的拍攝,以便於(yu) 及時在救援過程中更新指揮地圖。我們(men) 迅速派無人機,獲取了震區0.3米分辨率的雷達影像。對於(yu) 邊遠地區,由於(yu) 道路中斷,地麵救援難以到達的地方,我們(men) 及時獲取了0.1米分辨率高清影像,為(wei) 搶通道路、搜救人員提供及時精準定位服務,為(wei) 救援工作贏得了寶貴時間。這套機製還要在現在的基礎上不斷完善,以便於(yu) 更好地提供服務。
下一步,將牢牢把握支撐經濟社會(hui) 發展、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不斷提升測繪地理信息工作能力和水平,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作出新的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