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用力創作藝術精品
編劇、導演精益求精,老中青三代演員苦練基本功,用心用情用力創作,最終才能夠呈現給觀眾(zhong) 一部深邃、震撼、精彩的作品
得知陝西人民藝術劇院的話劇《主角》榮獲第十七屆文華獎時,我們(men) 劇組正在上海演出。在上海演出期間的一天傍晚,受台風“梅花”影響,劇場外大雨傾(qing) 盆,我們(men) 一度考慮暫停演出。但晚上6點半,票務部門反饋有600多名觀眾(zhong) 已經取票,我們(men) 決(jue) 定如期演出。那晚,聽著劇場外的風聲雨聲,劇組憋著一股勁:無論如何也要演好,要對得起觀眾(zhong) !
無論如何也要演好,要對得起觀眾(zhong) ,回想話劇《主角》的創排過程,正是這個(ge) 信念支撐著我們(men) 一路走來。曆時3年創排,劇本曆經9次修改,編劇、導演精益求精,老中青三代演員苦練基本功,用心用情用力創作,最終才能夠呈現給觀眾(zhong) 一部深邃、震撼、精彩的作品。
話劇《主角》改編自作家陳彥的同名小說,講述了秦腔名伶憶秦娥奮鬥成長的故事,塑造了在黨(dang) 的領導下堅持用藝術為(wei) 人民服務的文藝工作者群像。原著70多萬(wan) 字,如何在舞台上用3個(ge) 多小時的時間準確呈現書(shu) 中漫長的時代跨度和眾(zhong) 多人物,是擺在我們(men) 麵前的一大問題。創作之初,劇院組織主創和演職人員多次赴陝西西安、三原、涇陽、眉縣等地深入生活、創作采風,多方研討打磨劇本。“話劇改編很精彩,全劇有奮鬥感、挫折感、命運感,也有生命的成長感、輝煌感,是藝術家的創造性勞動,讓我看戲時幾次落淚,思考很多。”看完首演後,陳彥給出了這樣的評價(jia) ,我們(men) 感到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沒有白費。
用話劇表現秦腔藝術,本身就是一種跨界創新。為(wei) 了塑造好原著中秦腔劇團裏形形色色的人物,我們(men) 特意裝修出一間訓練室,作為(wei) 演員們(men) 訓練戲曲基本功的場地。演員們(men) 學習(xi) 戲曲知識,訓練唱腔、身段、形體(ti)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狠練內(nei) 功,背台詞、吊嗓子、揣摩人物,朝著自己飾演的角色一步一步靠近。如今,這樣的訓練還在繼續,隻要《主角》有演出,演員們(men) 就必須每日進行戲曲訓練。
從(cong) 話劇《白鹿原》到《平凡的世界》再到《主角》,近年來,陝西人藝推出“茅盾文學獎三部曲”,《白鹿原》和《平凡的世界》至今已演出700多場。我們(men) 以話劇為(wei) 根基,通過創新管理體(ti) 製、打造人才隊伍、健全演藝生態鏈,將一股話劇“西北風”吹向全國。藝術創作從(cong) 嚴(yan) 格的劇本甄選開始,要曆經多次修改提升,實地體(ti) 驗生活,再進入舞台排練,巡演過程中依然邊演邊改。我們(men) 摸索出“舞台藝術生產(chan) 演出標準化建設”模式,編製“演出日誌”,保證巡演的質量和工作效率。不請明星,不靠流量,支持青年演員挑大梁當主角,青年演員也為(wei) 劇團發展注入了一股朝氣蓬勃的力量。
陝西是一片文化沃土,多年來,陝西人藝用優(you) 秀作品弘揚主流價(jia) 值觀,用一部又一部緊扣時代脈搏的文藝精品,講好這方水土的文化,挖掘陝西文化特色。未來,我們(men) 將牢記國有文藝院團的職能和擔當,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用心用情用力創作新的藝術精品。(作者李 宣 為(wei) 陝西人民藝術劇院院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