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超七成受訪青年覺得鄉村對年輕人更有吸引力了

發布時間:2022-09-22 09:15: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超七成受訪青年覺得鄉(xiang) 村對年輕人更有吸引力了

  69.5%受訪青年期待培養(yang) 更多紮根鄉(xiang) 村的青年人才

  在過去的十年間,鄉(xiang) 村發生了很多改變:通路修橋,讓鄉(xiang) 村可以內(nei) 外聯動,快遞進村、寬帶入戶,讓人們(men) 享受到便捷高效的生活,綠水青山、美麗(li) 鄉(xiang) 村,環境更加宜人……與(yu) 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回鄉(xiang) 發展,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貢獻一分力量。

  本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hui) 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7名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0.9%的受訪青年覺得現在鄉(xiang) 村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提高了。70.4%的受訪青年建議挖掘鄉(xiang) 村本土文化、傳(chuan) 統文化。69.5%的受訪青年期待培養(yang) 更多紮根鄉(xiang) 村的青年人才。

  受訪者中,00後占28.6%,95後占20.7%,90後占30.2%,85後占10.8%,80後占9.7%。家鄉(xiang) 在大城市的占15.1%,中小城市的占34.8%,縣級市的占24.4%,農(nong) 村的占25.8%。

  受訪青年眼中鄉(xiang) 村的主要吸引力在於(yu) :節奏慢、壓力小、成本低

  今年35歲的白玉亮,家鄉(xiang) 在陝西榆林,返鄉(xiang) 創業(ye) 10年了。說起陝北,很多人對這裏的印象還是飛沙揚礫、黃土滿天,但白玉亮表示,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家鄉(xiang) 早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山清水秀,環境特別美。過去村裏沒有路,現在通了硬化路,有了網絡,可以很方便地了解外界信息”。

  返鄉(xiang) 前,白玉亮在城市裏開火車,收入還不錯,“最開始憑著一腔熱血回鄉(xiang) ,在創業(ye) 之初也遇到了不少困難,沒有收入來源、周圍人不理解。”白玉亮介紹,自己的家鄉(xiang) 有很多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但外界了解不多,很多沒有銷路。返鄉(xiang) 後,他開始自學電商知識,通過新媒體(ti) 平台和電商來推銷農(nong) 產(chan) 品,“新媒體(ti) 的作用很強大,可以讓更多人看到自己。比如,我用視頻記錄下秋天豐(feng) 收的場景,穀子去殼、收獲的完整過程,發到自媒體(ti) 平台上,會(hui) 有很多城市裏的朋友感興(xing) 趣”。

  白玉亮覺得,年輕人返鄉(xiang) 後,在家鄉(xiang) 壓力小、生活節奏慢,可以過得更加舒適,而且他們(men) 可以用在城市學到的知識,幫助鄉(xiang) 村的發展,“返鄉(xiang) 的年輕人,在農(nong) 村更自信,也可以給村子帶來活力”。

  今年28歲的田欣欣是山東(dong) 威海人,大學學的是學前教育專(zhuan) 業(ye) 。2017年畢業(ye) 後,田欣欣在南京工作了一年,又出國創業(ye) ,最終她選擇回到老家做了一名社區工作者。

  對於(yu) 鄉(xiang) 村的發展,田欣欣覺得最大的變化就是電子商務的興(xing) 起,“以前在農(nong) 村說‘網購’,農(nong) 民會(hui) 覺得你在說天書(shu) ,但現在走進農(nong) 村可以看到很多電商取貨點。”田欣欣覺得,隨著這些年國家政策的扶持,農(nong) 村電商的發展速度不斷提升,“可以為(wei) 廣大返鄉(xiang) 就業(ye) 創業(ye) 的年輕人提供新的思路”。

  數據顯示,70.9%的受訪青年覺得現在鄉(xiang) 村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提高了。交互分析顯示,90後認為(wei) 鄉(xiang) 村吸引力提高的比例更高(73.3%)。

  具體(ti) 來看,鄉(xiang) 村對年輕人的吸引力主要體(ti) 現在:生活節奏慢(64.0%)、競爭(zheng) 壓力小(61.8%)和生活成本低(60.0%)。其他還有:環境綠色健康(51.7%)、方便照顧家人(47.5%)、通勤距離短(34.6%)等。

  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研究院革命老區研究中心主任、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前恒表示,近期自己團隊進行的相關(guan) 調查也發現,鄉(xiang) 村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在增強,而且還將持續增強。“原因主要有:一是鄉(xiang) 村特有的價(jia) 值,包括好山、好水、好空氣、好環境,富有人情味的生活氛圍、農(nong) 民具有的職業(ye) 自由等特征,在吸引著年輕人。二是新科技的出現為(wei) 鄉(xiang) 村發展提供了新機遇。比如,一些年輕人使用短視頻直播技術銷售農(nong) 產(chan) 品和為(wei) 鄉(xiang) 村旅遊吸引客源,使得他們(men) 能夠有比較高的收入。三是城市居民越來越關(guan) 注健康營養(yang) 的食品,很多鄉(xiang) 村能夠提供好的食品原料,這使鄉(xiang) 村發展高附加值農(nong) 業(ye) 成為(wei) 可能。農(nong) 業(ye) 的利潤在提高,激勵年輕人願意從(cong) 事農(nong) 業(ye) ”。

  陳前恒還認為(wei) ,國家非常重視鄉(xiang) 村振興(xing) ,出台了大量相關(guan) 政策,也是促進青年到農(nong) 村發展的重要因素。

  近七成受訪青年期待培養(yang) 更多紮根鄉(xiang) 村的青年人才

  白玉亮說,在創業(ye) 的過程中,自己也一直緊跟時代。像新媒體(ti) 平台,最開始自己隻有一個(ge) 微博賬號,後來逐漸開通了更多的自媒體(ti) 賬號,“最近幾年短視頻發展迅速,現在我們(men) 團隊中專(zhuan) 門有人來負責這個(ge) 領域。這些視頻發布出來後,會(hui) 有三農(nong) 領域的官方平台轉發,參與(yu) 互動,這對我們(men) 也是一種認可”。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對吃的要求也在提升。”白玉亮說,在這個(ge) 過程中,自己也在不斷提升對產(chan) 品品質的要求。品質做上去了,白玉亮的電商平台口碑傳(chuan) 開了,很多客戶找到他,購買(mai) 家鄉(xiang) 的特產(chan) ,合作的農(nong) 戶也越來越多,“最初是一兩(liang) 家農(nong) 戶,現在周邊四五個(ge) 鎮的村民,都來通過我們(men) 銷售農(nong) 產(chan) 品。他們(men) 按照標準種植農(nong) 作物,我們(men) 也一直關(guan) 注莊稼的生長情況,等收獲後這些產(chan) 品就可以流向全國市場了”。

  田欣欣說,剛畢業(ye) 時,身邊同學普遍都想去大城市發展。但這些年,隨著國家在政策上的傾(qing) 斜和資金上的支持,很多年輕人看到了家鄉(xiang) 的發展機會(hui) ,也願意回到家鄉(xiang) ,“我應該會(hui) 繼續現在的工作,不僅(jin) 僅(jin) 是為(wei) 了錢,也是一種情懷,這份工作帶給我的個(ge) 人成就感是其他工作無法相比的”。

  調查中,69.5%的受訪青年希望培養(yang) 更多紮根鄉(xiang) 村的青年人才。

  “人才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核心所在,沒有年輕人的參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是無法實現的。”陳前恒認為(wei) ,年輕人加入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將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帶來新思想、新理念、新技術,不僅(jin) 能促進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也將促進文化振興(xing) 和組織振興(xing) 。

  他也提示年輕人,返鄉(xiang) 創業(ye) 時要多做市場調查,選準行業(ye) 。“積極參加技能技術培訓,多和當地行業(ye) 協會(hui) 、政府部門溝通交流,爭(zheng) 取外部力量支持”。

  數據顯示,加強鄉(xiang) 村振興(xing) ,70.4%的受訪青年建議挖掘鄉(xiang) 村本土文化、傳(chuan) 統文化。其他還有:培育新型產(chan) 業(ye) 、特色產(chan) 業(ye) (63.6%),提升農(nong) 民職業(ye) 的吸引力(59.3%)和優(you) 化鄉(xiang) 村的生態環境(43.6%)等。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山 實習(xi) 生 姚秀清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