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秋分:月明風清慶豐年(解碼二十四節氣)

發布時間:2022-09-23 10:14:00來源: 光明網

  秋分:月明風清慶豐(feng) 年(解碼二十四節氣)

  袁 瑾

  “金氣秋分,風清露冷秋期半。涼蟾光滿。桂子飄香遠。”宋代文學家謝逸的《點絳唇》描繪了秋分時節高遠空靈的神韻。秋分一般在公曆9月22日至24日之間交節,今年為(wei) 23日。民間慣以立秋作為(wei) 秋季的開始,到霜降為(wei) 止,共90天,秋分恰好居中平分秋季。漢代董仲舒《春秋繁露》雲(yun) :“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俗諺說“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此後,白天逐漸變短,黑夜越來越長,晝夜溫差加大,平均氣溫也逐漸降低。

  人們(men) 常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秋分是萬(wan) 物成熟的時節,有不少與(yu) 豐(feng) 收、收獲相關(guan) 的活動。中國農(nong) 民豐(feng) 收節便設在每年的秋分。這是第一個(ge) 在國家層麵專(zhuan) 門為(wei) 農(nong) 民設立的節日,推動傳(chuan) 統農(nong) 耕文化與(yu) 現代文明有機融合,彰顯中國農(nong) 村改革發展的巨大成就。此日,全國各地紛紛開展主題鮮明、地方特色濃鬱的慶祝活動。今年農(nong) 民豐(feng) 收節全國主會(hui) 場活動設在四川成都,主題為(wei) “慶豐(feng) 收迎盛會(hui) ”,將舉(ju) 辦群眾(zhong) 慶祝豐(feng) 收聯歡活動、農(nong) 民技能大賽活動和天府農(nong) 耕文明主題展等。

  “二分二至”是二十四節氣中非常重要的時間點,自古深受重視。早在周代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xi) 俗。周人依據日月運行的時間舉(ju) 行“朝日夕月”的祭禮,於(yu) 春分日早上在東(dong) 門外祭日神,秋分日的晚上在西門外祭月神。秦漢時期,日月祭祀仍為(wei) 皇家禮製。此後直至明清,曆朝曆代都有秋分祭月的儀(yi) 式。如今位於(yu) 北京市西城區的月壇,原名夕月壇,始建於(yu) 明嘉靖九年(1530年),正是明清兩(liang) 代皇帝秋分之夜祭月以及天上諸星宿神祇的場所。

  秋分時自然界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閉藏,人體(ti) 也需要適時調整,在飲食上多補充一些溫潤的食物。生活在嶺南地區的客家人有秋分吃“秋菜”的習(xi) 俗。所謂“秋菜”,是一種野莧菜,當地稱之為(wei) 秋碧蒿。逢到秋分,鄉(xiang) 人們(men) 便前往田間采摘這種綠色細根、巴掌大小的野菜。采回來後,通常拿它和魚片一起“滾燙”,做成“秋湯”。野莧菜有“長壽菜”之稱,所含蛋白質、胡蘿卜素、鈣等營養(yang) 物質易為(wei) 人體(ti) 吸收,有利於(yu) 強身健體(ti) 。當地有順口溜說:“秋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

  說到娛樂(le) 活動,秋分前後正是觀秋潮的好日子。汪洋之濱,潮起潮落本是尋常景致,但有一處潮水引得世人爭(zheng) 睹,也讓北宋大詩人蘇軾留下了“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的名句,這便是著名的天下奇觀錢江潮。錢江潮的壯觀令人驚歎,東(dong) 晉顧愷之曾作《觀濤賦》,其中有“水無涯而合岸,山孤映而若浮”的描述。唐代白居易曾於(yu) “郡亭枕上看潮頭”,日後回憶這一勝景,不禁感歎“何日更重遊”。

  (作者為(wei) 杭州師範大學副教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