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丨重慶:廢棄隧道變身便民菜市場
新華社重慶9月25日電題:重慶:廢棄隧道變身便民菜市場
新華社記者周思宇
“茄子、黃瓜,便宜賣囉!”早上七八點,位於(yu) 重慶市沙坪壩區映山紅公交車站附近的一條廢棄鐵路隧道熱鬧起來。
這條隧道修建於(yu) 20世紀60年代,曾是重慶特鋼廠運輸鋼材專(zhuan) 線鐵路的隧道。去年,沙坪壩區石井坡街道和平山社區大河溝菜市場拆舊建新,新菜市場建成前,這條廢棄隧道被改建成臨(lin) 時菜市場,方便了周邊4000餘(yu) 戶居民買(mai) 菜,當地群眾(zhong) 親(qin) 切地稱之為(wei) “洞子菜市”。
“原來的菜市場真是髒亂(luan) 差,違建攤位多、賣菜噪音大,到了汛期還會(hui) 被淹,我們(men) 經常去搶險。”和平山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周光寧說,“以老舊小區改造為(wei) 契機,將原菜市場拆除本是一件好事,但拆舊建新過程中,居民們(men) 去哪裏買(mai) 菜又成了問題。”
轄區內(nei) 腿腳不方便的居民林秀貞曾經很發愁:“如果菜市場修到山上,我爬不上去,自己可能就沒法買(mai) 菜了。”
召開居民會(hui) 議征求意見後,社區將臨(lin) 時菜市場選在離原菜市場50米遠的廢棄鐵路隧道裏。去年3月,街道出資數萬(wan) 元改建了“洞子菜市”,包括搭建攤位、安裝照明電路、製作指示牌等,還聘請專(zhuan) 人負責保潔。
如今,“洞子菜市”售賣的肉類、水產(chan) 、蔬果等農(nong) 副食商品種類豐(feng) 富、價(jia) 格親(qin) 民。退休居民杜婆婆天天早上來買(mai) 菜,稱讚“洞子菜市”“幹淨又安逸、菜吃著也放心”。
攤主也覺得“洞子菜市”經濟實惠。經營水產(chan) 生意的攤主熊朝學說,攤位費每月150元,是原來菜市場的三分之一,而且洞子保鮮效果更好,鮮貨能比以前多放兩(liang) 天。
“二哥,你說上次稱的不夠吃,我再送你點!”熊朝學一邊笑著和回頭客打招呼,一邊麻利地稱重打包。他和妻子1989年從(cong) 重慶合川來到這裏賣水產(chan) 品,已經開了30多年的夫妻店。有些老朋友不買(mai) 水產(chan) 時,也喜歡到他的攤位上“擺龍門陣”,聊會(hui) 兒(er) 家常。
一年多來,老百姓習(xi) 慣了到“洞子菜市”買(mai) 菜,而山上的新菜市場也已經建好。常來買(mai) 菜的居民和菜市場攤主,現在最關(guan) 心這個(ge) 臨(lin) 時菜市場能否繼續保留。他們(men) 說,“洞子菜市”在山下,老年人買(mai) 菜不用爬坡上坎,而且攤位費也比較便宜。
周光寧表示,社區會(hui) 充分考慮老百姓對“洞子菜市”的需求,爭(zheng) 取把它保留下來。街道辦和社區今後將結合老舊小區城市更新項目,盡可能將這條隧道納入規劃,打造更規範的“洞子菜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