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成片舊改曆史性收官 這塊“硬骨頭”是如何被啃下的?
2022年7月24日,黃浦區建國東(dong) 路68街坊及67街坊(東(dong) 塊)二輪征詢首日,以97.92%的高比例完成簽約,標誌著上海市已全麵完成成片二級舊裏以下房屋改造,困擾上海幾十年的民生難題得到了曆史性解決(jue) ,那麽(me) 被稱為(wei) 天下第一難的舊改工作,上海人是如何啃下這塊硬骨頭的?我們(men) 來看記者在一線的調查。
當時9月伊始,70歲的沈慧琳一家即將迎來全新的生活。隨著上海全麵完成成片二級舊裏以下房屋改造,他們(men) 馬上就要搬離這間住了30多年的老房子,15平方米的空間裝滿了打包完畢的物品和對蝸居歲月的點滴回憶。百年石庫門散發著中西合璧的海派腔調,也訴說著這座超大城市最急最愁最盼的民生難題。
同樣是在建國東(dong) 路68街坊建三居民區,這座廢棄的水塔格外顯眼。當年為(wei) 了解決(jue) 住房難題,人們(men) 見縫插針的造房子,高聳的水塔下麵就藏著一個(ge) 破舊的三層小樓,老李也曾蝸居著好幾戶人家,穿過漆黑的樓梯間,再沿陡峭的木梯而上,這個(ge) 不到7平方米的空間,就是寶誌華一家3口曾經的家。
眼下,盡管整個(ge) 社區搬走的居民已經超過八成,但居委會(hui) 黨(dang) 總支書(shu) 記陳瑜每天還是要走走轉。
今年88歲的胡榮幹和老伴已經在這裏生活了50多年,14.3平米的狹小空間,各種物品堆放得滿滿當當,床的一頭便是抽水馬桶。這樣的日子馬上將成為(wei) 過去,兩(liang) 位老人已經完成了房屋征收簽約,動遷組很快就會(hui) 幫助他們(men) 搬進新家。
與(yu) 建國東(dong) 路68街坊一街之隔的徐二社區屬於(yu) 67街坊東(dong) 塊,這裏的房子大多修建於(yu) 1925年前後,生活在這裏的900多戶居民,在今年7月之前絕大多數都還過著手拎馬桶的日子。
上海市黃浦區徐二居民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 呂黎明:我們(men) 這裏小區有三個(ge) 倒糞站,(每天早上)陸陸續續人很多,有時排隊倒馬桶、倒痰盂。
陸家嘴是上海,老虎窗、亭子間也是上海,黃浦江蜿蜒流淌是上海,弄堂裏的曲折過道也是上海。拎著馬桶看東(dong) 方明珠,折射出的是上海老城區百姓難以言說的窘迫和無奈,也是上海人治理上海最難的工作之一。
上世紀90年代初,上海市民住房矛盾異常突出,數10萬(wan) 戶家庭人均居住麵積低於(yu) 4平方米,其中3萬(wan) 多戶家庭人均居住麵積不足2.5平方米。急老百姓之所急,想老百姓之所想,30年的時間裏,舊改始終是上海最大的民生、最難的課題。從(cong) 1991年到2022年上半年,上海完成二級舊裏以下房屋改造約4000萬(wan) 平方米,受益居民約165萬(wan) 戶,任何改革都有這樣的規律,越到最後越是最難啃的骨頭。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近5年,上海下定決(jue) 心提出在本屆政府任期內(nei) 全麵完成成片二級舊裏以下房屋改造,這是對百姓過上美好生活的莊嚴(yan) 承諾。從(cong) 2017年至2022年,5年累計改造二級以下舊裏房屋328萬(wan) 平方米,受益群眾(zhong) 16.5萬(wan) 戶。盡管受到疫情影響,但仍將上海市住房發展十四五規劃中,2022年底完成成片舊改的目標提前交出了優(you) 異答卷。
同濟大學原常務副校長 伍江:這是一個(ge) 奇跡,後麵是最難的,這是城市發展的規律,舊改難也許全中國都差不多,但是上海因為(wei) 這個(ge) 城市特殊,人口多、密集,它難度更大。
上海社會(hui) 科學院研究員 萬(wan) 勇:住房短缺、居住擁擠是世界性的問題。民間說舊區改造是天下第一難,真的是這樣,(上海)市委市政府對於(yu) 舊改的決(jue) 心也更大,難度也更大,壓力也更大。最近5年實際上是收官期,啃的是硬骨頭,我們(men) 畫了一個(ge) 拋物線,30年動遷到了最近5年,在大家的努力下這個(ge) 拋物線翹上來了,舊區改造考驗決(jue) 心和毅力,也考驗攻堅克難,破解瓶頸難題的治理能力。
2022年9月初,一部講述上海舊改搬遷弄堂百姓生活的原創舞台台劇《寶興(xing) 裏》正在加緊彩排,而這部即將公演的舞台劇故事內(nei) 容就取材於(yu) 上海寶興(xing) 小區的舊改搬遷。
徐麗(li) 華是寶興(xing) 居委會(hui) 成立以來第五任黨(dang) 總支書(shu) 記,2018年他上任時,這片老石庫門裏弄房屋破舊、隱患突出,沒有獨立的廚衛設施,戶均居住麵積隻有12.6平方米。2019年寶興(xing) 裏居民終於(yu) 盼來了舊改,但陳青苗一家卻陷入了糾結之中。
寶興(xing) 裏居民:(搬遠了)我媽也不是很方便,考慮要去醫院什麽(me) 的。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在舊改中,各種家庭的難處與(yu) 矛盾經常被放大,寶心裏同樣如此。為(wei) 了精準摸排,徐麗(li) 華和同事們(men) 特意製作了一張問題清單,負責給清單打勾肖像的是黨(dang) 建引領下的群英會(hui) 。寶興(xing) 裏項目首次在區級層麵構建舊改項目黨(dang) 建聯席會(hui) 議加臨(lin) 時黨(dang) 支部的黨(dang) 建工作機製,集合各方力量群策群力、攻克難題。
上海市黃浦區寶興(xing) 居民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 許麗(li) 華:關(guan) 鍵還是要了解(居民)的難處到底是在哪裏,打消他很多的顧慮,從(cong) 不開門,從(cong) 打開沙門到進到房門,然後才能坐下來,再跟他慢慢講舊改的政策,最後讓他能夠接受。
既講征收政策的普通話,又講居民容易聽聽得進的上海話,心結就這樣被打開了,問題清單也在一天天縮水。2020年僅(jin) 用172天寶興(xing) 裏實現了全部1136戶持證居民100%自主簽約,100%自主搬遷,刷新了中心城區舊改成果新紀錄。黃埔區從(cong) 寶興(xing) 裏舊改中探索出了推動舊改群眾(zhong) 工作的寶興(xing) 十法。
上海市黃浦區寶興(xing) 居民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 許麗(li) 華:其實我們(men) 理解工作十法,叫群眾(zhong) 工作十法,所以它的核心就是群眾(zhong) 想盡辦法去幫他解決(jue) 這些問題,最後他才能夠如期的去簽約去搬家。
如今曾經居住在寶興(xing) 裏的老街坊都已經陸續搬入了新房子,而徐麗(li) 華最開心的就是收到他們(men) 發來的新家照片。
破解難題要從(cong) 解開老百姓的心結入手,而更為(wei) 重要的是用製度保障征收工作的陽光透明。這是2021年7月30日,黃埔區122舊改地塊征收辦公現場,已經簽約結束的居民圍著這塊觸控屏查看最新情況。
百年歲月裏繁花似錦的遠東(dong) 第一城不是一天建成的,上海記載曆史的獨特方式就是散布在老城區裏的這些古老建築。上海的舊區改造不僅(jin) 是在執行人民城市的理念,同時曆史建築和理論裏的上海風貌又將如何延續,也考驗著這座城市的精細化治理。
91歲的郭俊春老人出生在位於(yu) 黃浦區喬(qiao) 家路裏弄的書(shu) 隱樓,這座有著250多年曆史的建築,很多房間都已是四處透風的空殼,在台風田裏風裹著雨水直接灌進來。眼前殘破不堪的景象,讓人很難把今天的書(shu) 隱樓與(yu) 曆史上上海三大名媛之一聯係起來。但從(cong) 精工細作選材考究的雕花上,依稀還能感受到它被塵封的歲月風華。郭俊春老人在這裏居住了80多年,看著從(cong) 小生活的老宅一天天衰敗,他既心痛又無奈,地層修繕所需的巨額資金老人一家根本無力承擔。
建築就是時光凝固的曆史,要建設一座人民之城,星羅棋布的古老建築群必須被善待被保護。喬(qiao) 家路地塊地處老城鄉(xiang) 曆史文化風貌保護區,有著十分豐(feng) 富的曆史遺存。但同時這裏也是上海老城鄉(xiang) 居住條件最差的地區之一,居民對舊改盼望理解。然而前期房屋征收成本越來越高,光靠政府財政投入難以為(wei) 繼,若讓開發商來改造成本收益可能倒掛,參與(yu) 改造的意願也在降低。
既要改善民生,又要延續文脈上海舊改要同時完成這兩(liang) 項任務,就必須破解資金這個(ge) 卡脖子的難題。2019年喬(qiao) 家路地塊探索了“市區聯手、政企合作,以區為(wei) 主”的舊改新模式,由市屬國有企業(ye) 上海地產(chan) 集團與(yu) 區屬國企金外灘集團共同組建以城市更新舊區改造為(wei) 核心內(nei) 容的平台公司,全方位參與(yu) 喬(qiao) 家路等地塊的舊區改造工作。
有了機製的創新,不到一年的時間,書(shu) 隱樓理清了複雜的產(chan) 權,資金平衡難題也得以解決(jue) 。這座250多年曆史的私家園林建築收歸為(wei) 國有,搶救和修複工作隨即展開。許菁芸和團隊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對這裏的每棟建築進行一棟一冊(ce) 的甄別和健康。
上海北外灘東(dong) 長治路50號,這座始建於(yu) 1934年的建築,是雷士德工學院的舊址,雖然僅(jin) 辦學10年,卻為(wei) 中國培養(yang) 了一批不可多得的工科人才。如今曆經近90年風雨洗禮,這座上海市優(you) 秀曆史建築正在修繕保護中,重新煥發生機。建築材料樣本陳列室裏,工程師們(men) 正在對比新到的瓷磚材料。
把曆史建築像對待老人一樣精心嗬護,是上海這座國際都市的時代責任和擔當。2017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舊區改造方案,由拆改留並舉(ju) ,以拆除為(wei) 主,調整為(wei) 留,改拆並舉(ju) ,以保留保護為(wei) 主。並且基於(yu) 中心城區曆史建築普查,明確提出730萬(wan) 平方米理論建築應當予以保護保留的目標。2019年上海市出台新版曆史風貌區和優(you) 秀曆史建築保護條例,2021年8月更是在國內(nei) 率先以地方立法形式出台了上海市城市更新條例。
同濟大學原常務副校長 伍江:拆改流為(wei) 以拆為(wei) 主轉向留改拆以流為(wei) 主,並不是說我們(men) 不要改善,隻不過我們(men) 發展的觀念和模式變了,我們(men) 更多的是從(cong) 西部出發,從(cong) 規律出發,來讓人們(men) 在物質空間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充分的照顧到我們(men) 的其他的需求,特別是曆史文化的需求。其實十八大以後就提出了我們(men) 國家的轉型問題,從(cong) 速度數量為(wei) 發展的目標轉變為(wei) 高質量發展,這是一個(ge) 非常重要的標誌。
同濟大學建築與(yu) 城市規劃學院教授 周儉(jian) :上海一直在想或者在在探索怎麽(me) 樣把人民城市發展思想融入到我們(men) 的城市更新,政府的各個(ge) 部門,包括領導都是在想方設法的動腦筋,也一直找我們(men) 的專(zhuan) 家或者說專(zhuan) 業(ye) 人員去探討,在改善民生的基礎上,又推動經濟發展,又改善地區的品質。
如今新天地、田子坊金朝8弄,經過翻新改造後的城市新地標,讓曆史文化與(yu) 現代生活融為(wei) 一體(ti) ,創造出一座建築可閱讀街區可漫步曆史可追憶的城市。最近一段時間,建國東(dong) 路68街坊建三小區的弄堂裏彌漫著離別的氣氛。當居民們(men) 紛紛奔向更為(wei) 寬敞的新天地,居委會(hui) 的社工也因為(wei) 舊改工作的落幕,將要分流到新的社區工作。到新的地方越來越鋒越順利。不久的將來。胡阿公也將搬入盼望已久的新居。
上海社會(hui) 科學院研究員 萬(wan) 勇: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wei) 人民。舊區改造這個(ge) 工作實際上正好詮釋了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複興(xing) 必然包括城市的複興(xing) ,而城市複興(xing) 最精要、最艱巨的部分實際上是在舊區、在舊城。上海通過舊區改造寫(xie) 下了輝煌的篇章,走出了一條中國超大城市舊城區現代化治理之路,可以說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樣本,也是世界人居發展史上的重大曆程。
一處處舊裏換新顏,一家家洗遷新居的背後是把人民城市理念落到點點滴滴,是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變成可感的現實。正是持續的機製攻堅和精細的治理功夫,才能在發展與(yu) 離別中留鄉(xiang) 愁,在梧桐夜、咖啡、香間流淌煙火氣。當舊改的陽光照進百年石庫門,既溫暖了人心,又喚醒了文脈一磚一瓦一樓一閣,舊改為(wei) 這座城市創造了一個(ge) 更有溫度的未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