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精心“診斷”,為農田開具減災處方

發布時間:2022-09-28 10:2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一線講述·農(nong) 技專(zhuan) 家】

  精心“診斷”,為(wei) 農(nong) 田開具減災處方

  講述人:四川省簡陽市平武鎮農(nong) 業(ye) 綜合服務中心農(nong) 業(ye) 科農(nong) 技人員 伍賢惠

  水稻畝(mu) 產(chan) 500公斤,玉米畝(mu) 產(chan) 320公斤……盡管今年簡陽遭遇了極端高溫幹旱天氣,農(nong) 作物產(chan) 量受到一定影響,可我們(men) 和村民一起采用節水抗旱措施,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秋糧豐(feng) 收答卷。

  今年7月下旬以來,持續幹旱給秋糧生產(chan) 帶來嚴(yan) 峻挑戰。為(wei) 了抓住抗災救災窗口期,我和同事們(men) 時刻繃緊一根弦,包村聯戶、蹲點包片,幫助農(nong) 戶和各類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主體(ti) 做好田間管理,確保補救技術落地見效。

  在我包聯的進化社區,7組種植戶曾見能找到我,說他今年種植的1.53畝(mu) 水稻旱情嚴(yan) 重,田裏都幹出了裂縫。走訪後,我摸清了進化社區的受災情況,立即向鎮上報告,鎮上協調從(cong) 雞公山灌區引水到鎮裏的水庫、蓄水池,再通過提灌方式將水引到種植戶的田間地頭。鎮上還全麵排查檢修了提灌站、滴灌等農(nong) 田灌溉設施,為(wei) 的就是讓“血脈暢通”、莊稼解渴。

  麵對極端天氣,既要抗大災、又要減小災。我們(men) 及時分析災情發展趨勢和對作物生長的影響,製定了農(nong) 技服務工作計劃,向種植戶編印發放“明白紙”、技術手冊(ce) 、掛圖等,做好災情預警。對於(yu) 經營大戶、集體(ti) 經濟技術骨幹、農(nong) 民合作社、種植農(nong) 戶,則有針對性地開展防災減災技術指導和培訓。

  根據各村實際情況,我們(men) 開出了不同的減災“處方”。對於(yu) 受持續幹旱影響較大的,我們(men) 用多種方式澆灌保苗水,盡最大努力擴大灌溉麵積;對無灌溉條件的旱作地塊采取中耕、高培土等措施,增加土壤蓄水量,減少田間水分蒸發;對受旱較輕的土塊,采取噴施抗旱保水劑等措施,提升作物抗旱能力。同時,我們(men) 還積極做好抗防病蟲害技術的推廣應用,最大限度挖掘未受災作物的單產(chan) 潛力。

  為(wei) 了大地的豐(feng) 收、農(nong) 民的笑臉,我們(men) 時刻在行動。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張勝、任爽、趙秋麗(li) 、馮(feng) 帆、胡曉軍(jun) 、王洋、禹愛華、李曉東(dong) 、周洪雙、王勝昔、張士英、王斯敏 光明日報通訊員 蘆猛、李慶林、熊珵、劉小琴、周紅飛)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