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轉角遇見綠色
“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ang) 愁”。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城市綠化持續穩步推進。悠長的河道旁,蕩漾的湖水邊,街角的花園裏,綠意盎然,花樹簇擁,行走在城市,如同漫步在園中。今天,本版擷取幾幀都市裏的綠色畫麵,願我們(men) 的城市越來越美好。
——編 者
城在園中
許 鋒
在廣州生活的人,會(hui) 常去看湖、遊園。湖與(yu) 園隨處可見,乃至偌大的城市,仿佛一座園林。
荔香湖就在我眼皮子底下。我有時清晨去,有時黃昏去。廣州夏天燠熱,但月明之後的一小段時光,西風散雨,清清朗朗,舒爽至極。
清晨時,湖畔格外寂靜,無一點雜音。鳥叫,蟬鳴,都是自然之音。在豐(feng) 草與(yu) 佳木中遊弋的窸窸窣窣的風聲,也是自然之音。在城市生活一久,你會(hui) 發現,若是自然之音,即便如牛蛙扯開喉嚨喊,也不覺得是什麽(me) 噪聲,也能夜夜看書(shu) ,夜夜寫(xie) 作,夜夜酣然入睡。
湖畔有座亭子,不大,可容三五人。於(yu) 亭子間看湖,見得石子、水草、魚。尺半長的魚不多,幾寸長的魚不少,都調皮得很,不停地浮出水麵吐著氣泡,碧水微瀾,漣漪一圈圈擴展,平整,再擴展。還有小龜,靜靜地遊,慢慢地遊。
漸漸,湖畔四周,有了人。大家整日生活在園中或附近,認識或臉生,不打緊,輕道一聲“早”,點個(ge) 頭,招個(ge) 手。沒有人不喜歡湖畔清風、蔥蘢草木。鳥語,耳得之而為(wei) 聲;花香,目遇之而成色。
匆匆忙忙的一天,是沾著露珠開始的。
其實,這湖,不是天然湖。據建設者言,若幹年前搞基建,挖土挖出一大片窪地,便因地製宜建了這湖,修了這亭,鋪了這道,種了這樹。久之,近看楊柳依依,榕蔭拂水,遠看煙雨汀洲,落霞孤鶩——外為(wei) 園,內(nei) 為(wei) 湖,園湖相連相宜,人文至焉。
鳳凰湖,原本也不是湖。沒有湖,是一片荒地。
後來,這裏建起了中新廣州知識城。
知識城一路“拓荒”,動靜很大。大約每年,不定什麽(me) 季節,我會(hui) 去一次,看到它不斷變化的麵貌,滿心歡喜。
那次去時,突然看到湖,著實吃驚。那麽(me) 大,占地麵積四百七十餘(yu) 畝(mu) ,其中水麵麵積近二百四十畝(mu) 。
湖在城中,城以湖生。
湖畔,各色的花兒(er) 爭(zheng) 奇鬥豔,散發著濃鬱的芬芳。草坪齊整,平柔如毯。樹木蒼翠茂盛,濃蔭蔽日。有十裏長廊,徜徉之時,若陽光不是格外猛烈,我喜歡站在長廊的某個(ge) 拐角處。哪怕站一小會(hui) 兒(er) ,看看水,望望天,發發呆,歲月靜好。
湖的四周,各式各樣的樓群已然矗立,疏密有致。附近工作的人、生活的人、學習(xi) 的人,閑暇時,望望這清澈的湖,這純粹的綠,這粼粼的波光,心便靜了,歲月便緩了,雲(yun) 、風、陽光、自然,便更親(qin) 了。湖波之中,樹色、花影、朝暉或夕陰,與(yu) 幢幢人影相映,真是美好生活的寫(xie) 意。
有的園,沒有湖,隻有園。說的是廣州文化公園。公園居於(yu) 鬧市,滿目熙熙攘攘,時時有新的氣象。
不是一般的“鬧市”,是著名的“廣州十三行”所在地。十三行博物館在園內(nei) ,十三行路在園外。我去看了一下,整條街都在批發服裝,車來車往,人聲鼎沸。
但一進園,喧囂即刻遁去,映入眼簾的是打拳的、舞劍的、揮扇的、唱曲的、聊天的、散步的、看書(shu) 的。各得其樂(le) ,優(you) 哉遊哉。
阿姨們(men) 在排旗袍走秀傘(san) 舞“又見江南雨”。音樂(le) 響起,彩傘(san) 遊移,優(you) 雅端莊。她們(men) 還會(hui) “千手觀音”,“千手”於(yu) 樹影婆娑中舞動,幻化出百態千姿。
這樣的公園,便是鬧市中的綠洲,傳(chuan) 播文化的窗口,花會(hui) 、燈會(hui) 、菊會(hui) 、講古、棋藝、粵劇場……每年接待遊客達一千多萬(wan) 人次。
我想,自己若在附近工作,必日日從(cong) 正門進園,從(cong) 西門或北門出園,於(yu) 往返中體(ti) 會(hui) 繁華與(yu) 寧靜、喧囂與(yu) 沉澱的區別。這正是廣州的與(yu) 眾(zhong) 不同——東(dong) 風草綠,喬(qiao) 木蒼苔,人在鬧市,春在心中。
於(yu) 廣州生活愈久,愈喜愛它的湖、它的園,以及湖中的綠、綠中的景、景中的人,還有那和諧的氣息中氤氳的曆史與(yu) 文化。
街角花園
李燕燕
山城的綠,帶著西南的顯著特征,一年四季不會(hui) 凋敝,不論烈日炎炎還是寒風瑟瑟。綠代表著生機和希望,我常常找尋與(yu) 山城之綠有關(guan) 的驚喜。
真正的驚喜,是不聲不響藏起來,於(yu) 不經意間突然綻放眼前的。山城,太容易隱藏驚喜——若汽車駛過某架立交橋,往下粗粗一瞧,隻是幾條交錯的馬路。如若從(cong) 指向複雜的立交橋某側(ce) 駛下,則可能進入一大片被山坡隱藏的陌生街區。那裏各色店鋪林立,間隔不到十米就夾著一個(ge) 火鍋店。還沒到晚飯時間,幾個(ge) 紮紅圍裙的大姐在店門口用大剪刀剪幹辣椒段。老街舊巷滿滿煙火氣,隨處可見“聞水聲而長”的黃葛樹。
山城之綠,以高低起伏為(wei) 初始,漸次滲透到大街小巷,乃至山城人的日常。
十年前,我途經城北正在建設的大型火車站,兩(liang) 旁所見俱是荒地山坡。這是曾經的城中村,有人於(yu) 高高的巴茅草叢(cong) 中開墾,種出小片的蔬菜和玉米。這些年,我奔波於(yu) 旅途中,城北那座吞吐量巨大的火車站也已建成。從(cong) 我家到火車站要經過兩(liang) 座新建的立交橋,每座立交橋有三四個(ge) 出口,每個(ge) 出口都通往一個(ge) 市民美好生活的嶄新天地。那些荒地山坡,已經被一眾(zhong) 綠化帶和公園取代。
朋友邀我去看看“熊婆婆的花園”,這是城北火車站附近的一座文創公園,據說從(cong) 某立交橋的一個(ge) 出口拐出去便可到達。
熊婆婆的花園,聞其名便讓人想起在自家小小院落裏擺弄花草的鄰家老阿婆。連綿數日的小雨停歇,一壺茉莉花茶擱在舊木桌上,吊蘭(lan) 剛剛吐出新芽,茶香怡心,初綠怡情。
在這座別致的花園裏,處處可見潤濕的綠。綠色是主題,樹木是主角,季節在其間點綴繽紛色彩。春有碧桃、君子蘭(lan) ,夏有芍藥、大麗(li) 花,秋有菊花、三角梅,冬有蠟梅、紅梅。
看吧,緋紅的三角梅還未繁盛,隻在一大片濃綠中蓄勢待發,那邊藍紫色的大喇叭花已經爬滿高高的竹籬笆。有文友在朋友圈看見這些爬滿花架的牽牛花,給我留言:“麻煩深秋時節向主人討要一點種子,謝謝!”據說,牽牛花的種子撒在來年初春季節的濕土上,很快就會(hui) 生根發芽,半年光景,便能熱鬧綻放。
往前走幾步,便見一方小小水池。池子裏躺著半開半合的粉紅睡蓮,四周修飾著一叢(cong) 叢(cong) 濃綠修長的鳶尾,茂盛的銅錢草在其間探頭探腦。“快看,那是翠鳥吧!”朋友驚喜一呼。隻一瞬,那隻色彩斑斕的鳥兒(er) 便“噗嗤”從(cong) 一片蓮葉上飛離。蓮葉的動靜,喚醒了池子裏沉浸在美夢中的魚兒(er) ,一條紅白相間的碩大錦鯉撲騰一下翻身露臉。
這邊好不容易移開眼,那邊又被另一片景致牽絆住。瞧,前麵的花圃,難得一見的淺紫色的魯冰花成簇挺立,花叢(cong) 中有輛鏽跡斑斑的人力三輪車。這樣的創意造景,讓人於(yu) 當下的美好,複又憶起過去的歲月。人力三輪車曾與(yu) “山城棒棒軍(jun) ”一起,展現了山城的堅韌精神。一代代山城人在看起來並不優(you) 越的地勢上,打造了一座充滿活力的魅力大都市。
朋友感歎說,在新時代的城市建設中,荒野的變身,原有一百種可能,變成綠植花園,在山城則特別必要。大江大山匯合處,綠水青山本是人們(men) 的期待。山城人生活節奏又總是太快,閑適溫馨的花園能讓人不知不覺放慢腳步,感知生活的本真和樂(le) 趣。
朋友帶我走進一個(ge) 小店,一大盆低垂的粉綠朧月擱在店門口,店裏擺放著各種新奇的多肉植物。門雖大開迎客來,主人家卻不知所蹤。“她一定又出門淘稀罕去了。”朋友說。朋友挑了一小盆桃蛋,然後掃碼付款。我望了望四周,並未見任何監控。“不怕,大家都熟著呢。這九五後老板也是因為(wei) 喜歡綠植才開的店。”朋友笑道。
原來,在這街角的花園,愛好可以讓有著不同生活的人結緣!
綠的運道
黃詠梅
河道如同城市裏的毛細血管,將氧氣和營養(yang) 輸送至尋常百姓間,這些營養(yang) 更多在於(yu) 供人精神上的汲取。
一道河,兩(liang) 邊岸。城市裏的河岸,讓人們(men) 從(cong) 喧囂的馬路上退避下來,從(cong) 行色匆匆的人潮中疏離出去。走在河岸的步道上,人們(men) 會(hui) 自覺地慢下來,與(yu) 河水的流淌節奏幾乎保持一致,一邊欣賞腳下斑斕的雜花,一邊看河水無聲地為(wei) 水草梳頭。岸邊蓊鬱的密樹是天然的降噪耳機,將近在咫尺的都市鬧聲隔得依稀可聞。這樣走在城市裏,心裏會(hui) 湧起浮生裏偷片刻閑的幸福感。
在杭州,長長短短的河道計有三千多條,那就意味著有六千餘(yu) 條花樹簇擁的河岸在街頭巷陌伸展。這數字算得上是奢侈了。都說江南人擅長精打細算過日子,人們(men) 從(cong) 空間裏摳出綠地,從(cong) 實用中摳出“無用”,漸漸拉近了人與(yu) 人、人與(yu) 自然之間的連接。
我定居杭州的第一年,住在拱墅區。從(cong) 小區的一個(ge) 側(ce) 門出去,就是著名的京杭大運河。河麵不算很闊,水也不急,兩(liang) 岸綠樹環繞,像給運河圍上一條長長的綠色絲(si) 巾。這條緊緊挨著運河的綠步道,杭州人稱它為(wei) “運道”。“運道”橫跨杭州主城區,從(cong) 石祥路到三堡船閘,綿延三十一公裏,全程步行,無阻無斷。楊柳飄飄灑灑垂落水麵,香樟樹常年散發淡淡幽香,桃樹、櫻樹、玉蘭(lan) 樹,次第開花,而在低處的綠化帶裏,繡球、茶花、月季、三色堇……花團錦簇,香風夾岸。
一點不誇張地說,這條“運道”為(wei) 我的遷居生活帶來了心靈上的安撫。初來乍到,人難免會(hui) 有些惶惑,好在有這條“運道”陪伴。那段時間,無論晴雨,我都要沿著“運道”走一陣。有時往南,經過青園橋,走到武林門碼頭,看絡繹遊客從(cong) 碼頭登船。更多的時候,我會(hui) 往北慢慢走,穿過潮王橋、文暉橋,踩著青石板路,一直走到拱宸橋。走著走著,就好像走入了這裏的日常生活,融入這個(ge) 新居地。站在某片樹蔭下,讀讀石碑上鐫刻著的字,或者掃一掃某個(ge) 橋墩上的二維碼,我很快獲得了與(yu) 腳下相關(guan) 的曆史掌故。而沿岸的運河曆史博物館以及刀剪劍、扇、傘(san) 等主題博物館,點點滴滴為(wei) 我串連起杭州城的過去與(yu) 現在。
我最喜歡坐在沿河的那些亭台裏,聽附近的居民拉二胡、唱越劇。有時,我還會(hui) 作為(wei) 一名象棋的圍觀客,忍不住加入正在對弈的“關(guan) 鍵局麵”,或者在健身器械區,跟大姐們(men) 交流一下養(yang) 生經驗……跟我一樣,人們(men) 喜歡這條抬腿就能到達的“運道”,迎著朝陽慢跑健身,在黃昏中散步消食。或憑欄遠眺運河水,或獨自坐在長椅上發呆。綠道足夠長,空間也足夠大,人總能找到一處清淨的地方,平靜梳理各自的心緒。
要是上班不趕時間,我會(hui) 放棄可直達單位的大馬路,選擇走隱於(yu) 城區裏的彎彎曲曲的河岸。水麵籠罩一層薄薄的霧氣,倒映著岸上的花樹。鳥雀們(men) 並不忌憚行人,嘰嘰喳喳在開早會(hui) 。鬆鼠拖著粗壯的尾巴,從(cong) 這個(ge) 枝頭躍到那個(ge) 枝頭,它不懼人,我停下腳步與(yu) 它對視,看它小眼睛滴溜滴溜轉動著。等我走開很遠,再回頭看,它還伏在那棵樹梢上看我。這種相遇,是我上班途中的一大樂(le) 趣。我有一個(ge) 朋友,每天清早先從(cong) 家附近的拱宸橋碼頭搭乘最早班的水上公交,三塊錢,到武林門碼頭下船,再一頭鑽進地鐵到達單位。避開早高峰擁堵的車流,他稱那一程半個(ge) 小時的水路,是每天上班前的“希望之路”。可以想見,他坐在船頭,迎風劈水,綠道相送,朝著前方林立的廣廈乘風破浪而去,一日之計,意氣風發。
這些年,逢著除舊迎新的大年初一,杭州人自覺形成一種新風,從(cong) 四麵八方趕過來走走這條綠色的“運道”。不妨說,城市裏的綠道不再隻是一種景觀,而成為(wei) 一種生活日常。說到底,人對於(yu) 融入或回歸自然的期待,是與(yu) 生俱來的本能。人類從(cong) 自然中獲取各種能量,不僅(jin) 是物質的,更是精神的。人們(men) 日益篤信綠水青山通往金山銀山之路,就是這樣的一條條綠色運道。這運道通往和諧與(yu) 豐(feng) 裕,通往未來的一切。
幸福樹下
董雪丹
家裏有兩(liang) 棵高大的幸福樹,長在落地窗前。枝上不斷冒出新芽,變成嫩綠的、細碎的小葉,再慢慢變成油光發亮的翠綠葉片。我特別喜歡坐在樹下,靜靜地喝著茶,靜靜地看幸福樹新生的葉子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偶爾會(hui) 有一兩(liang) 隻小鳥在窗台邊沿悠閑漫步,牽扯著我的目光移向窗外。在這個(ge) 被桂花染香的季節裏,透過四樓的窗子看出去,小區裏是高高低低、深深淺淺的綠,仔細看,可以分辨出有女貞、石楠、廣玉蘭(lan) 、南天竹、夾竹桃……我很偏愛樓下那架紫藤,藤蔓自由伸展,那種新生的柔軟,那種隨心的從(cong) 容,讓我怦然心動。想到春天來臨(lin) 時紫氣繚繞的紫藤,就想到春天裏一樹又一樹的花開。
再向遠處看,在樓群的間隙,可以隱約看到周口著名的河——沙潁河。我愛去沙潁河畔,每個(ge) 季節都有綠樹、花開。坐在幸福樹下遙望,會(hui) 遙想此時此刻的岸邊,哪兒(er) 有成排成行的紫薇花開滿樹,哪兒(er) 有聚集成片的欒樹花正燦、果正豔,哪兒(er) 有大片的向日葵依然絢爛,哪兒(er) 有石蒜競相綻放……
我對花草樹木的喜愛,好像是與(yu) 生俱來的。這幾年,我的朋友圈裏幾乎就是花草樹木的世界。累了,就在花園裏走走,與(yu) 一朵相識或不相識的花兒(er) 、與(yu) 一棵沉默或張揚的草兒(er) 說說話。有朋友看我發的花草,以為(wei) 我有閑可以各處出行。其實,那些花草大多是在家和單位之間的兩(liang) 點一線看到的。
這幾年,周口街頭的小公園多了起來,路旁花草樹木的品種和數量也都多了起來,每一個(ge) 季節都會(hui) 冒出不同的花草,展現出不同的形態。上下班路上,隻要腳步放緩,就會(hui) 看到一個(ge) 草木世界。和花草在一起時,感受“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心也是安靜的。可以靜靜地傾(qing) 聽花的綻放、草的低語、葉的吟唱,靜靜地感受來自四季變換的美和身邊無處不在的生長……
因為(wei) 喜歡花草,和朋友們(men) 也多了一個(ge) 話題。有一回一個(ge) 朋友給我發來幾張海南的醉蝶花的圖片,問見過沒有。我回:“院門口馬路邊的花壇裏就有一小片,大概兩(liang) 年前種的。”還有一次,一個(ge) 在外旅遊的朋友把錦帶花圖片發給我,我回複:“咱們(men) 的濱河公園和鐵路公園裏也有,大片大片的。”這幾年,我很少走出周口,但我看到、拍下的花花草草,真是不少。不出周口就可以遇到許多原來不曾見過的花木,像醉蝶花、山桃草之類以前不常見的花草,如今在街頭也很常見了。
前幾天的一個(ge) 晚上,和愛人在小區裏散步,行走在無處不在的桂花香裏,感覺衣襟和心情都沾滿香氣。我說:“雖然這個(ge) 季節花不多,可桂花香讓秋天變得有靈魂了。”愛人說:“雖然現在花不多,但是果多呀!你看,有棗、桃、柿子、山楂、石榴……啥都有。”我感歎:“是啊,院子裏有這麽(me) 多花草樹木,後麵還有植物園,我真是越來越喜歡這裏了!外麵大花園,裏麵小花園,不管它本來叫什麽(me) 名字,在我心裏,這兒(er) 就是‘花園裏’!”
繼續漫步在“花園裏”,走到單元樓下,抬頭看樓上的家,可以看到幸福樹影影綽綽的輪廓。我開始了自己的暢想:“等到春天,坐在幸福樹下,喝著茶,看著樓下花架上爬滿紫藤花,肯定特別美。”愛人也湊趣:“還會(hui) 有幾隻小鳥,在花間飛來飛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