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新華全媒+|新裝備的“增產降本經”——安徽秋收秋種見聞

發布時間:2022-10-27 09:18: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合肥10月25日電 題:新裝備的“增產(chan) 降本經”——安徽秋收秋種見聞

  新華社記者薑剛、水金辰、趙金正

  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五溝鎮廟前村,近千畝(mu) 高粱已完成收割。記者近日采訪了解到,盡管今年遭遇高溫幹旱,但得益於(yu) 科學管理,這裏的高粱平均畝(mu) 產(chan) 800斤,與(yu) 往年基本持平。提供農(nong) 業(ye) 技術服務支持的中化現代農(nong) 業(ye) 安徽有限公司農(nong) 藝師時強強指著地頭豎立著的一根根立杆式噴灌頭和柱形桶說:“今年新上的水肥一體(ti) 機讓田間管理省心多了。”

  據時強強介紹,這台水肥一體(ti) 機能夠將水和肥料混合製成水溶液,再通過地下管道輸送至田間地頭,技術人員隻需打開立杆式噴灌設備,農(nong) 作物就能獲得定向噴灌。此外,這台新裝備還實現了物聯網控製,技術人員通過控製後台,可以實現定向開啟噴灌閥門,精準掌握噴灌時間、噴灌地點以及噴灌量。

  “水肥一體(ti) 機應用後,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效率提高了,勞動力投入減少了,每畝(mu) 地節約人力成本約100元。”廟前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張鋒告訴記者,“新裝備讓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更便捷、更高效。”

  農(nong) 機裝備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支撐。記者從(cong) 安徽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了解到,今年安徽省重點實施“機械強農(nong) ”行動,具體(ti) 包括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集群壯大行動、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農(nong) 機社會(hui) 化服務提升行動等,助力糧食穩產(chan) 增收。

  全程機械化有序推進,農(nong) 機社會(hui) 化服務持續提升……據宿州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局長張安文介紹,今年宿州市大力實施“機械強農(nong) ”行動,截至目前,該市已實現主要農(nong) 作物生產(chan) 全程機械化,已完成10個(ge) 糧食烘幹中心建設任務。與(yu) 此同時,該市以農(nong) 機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為(wei) 依托,在5個(ge) 縣(區)建設12個(ge) 綜合農(nong) 事服務中心,有效提升社會(hui) 化服務能力。

  對於(yu) 蕪湖市繁昌區平鋪鎮種糧大戶曹晶晶來說,新裝備已成為(wei) 他多種糧、種好糧的“好幫手”。

  “我流轉種植約1200畝(mu) 水稻,目前已經收獲800畝(mu) 左右,收成還不錯。”曹晶晶告訴記者,“今年我主要采用機插秧,嚐試用無人機噴灑化肥。隻要給無人機裝上化肥,輕點一下應用程序,就能按照劃定路線自動施肥。一台無人機一天能施肥300畝(mu) 左右,我現在用兩(liang) 台無人機,兩(liang) 天就能完成一次施肥作業(ye) ,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事!”

  無人插秧機也派上了用場。“這60多畝(mu) 地就是用無人插秧機作業(ye) 的。”曹晶晶指著眼前的一片稻田說,“今年5月,我買(mai) 了8台無人插秧機。與(yu) 傳(chuan) 統插秧機相比,一台無人插秧機能少用2人至3人,用人成本減少了,種糧效益增加了。”

  大豆玉米一體(ti) 化播種機、自走式穀物聯合收割機……記者在阜陽市、蕪湖市等糧食產(chan) 區走訪了解到,農(nong) 業(ye) 新裝備提高了糧食生產(chan) 效率,降低了生產(chan) 成本,增強了農(nong) 業(ye) 綜合生產(chan) 能力。

  安徽省今年已新增水稻育秧中心171個(ge) ,新增全程機械化綜合農(nong) 事服務中心133個(ge) 。安徽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廳長盧仕仁表示,下一步全省將統籌“研發+應用”,抓好農(nong) 機裝備研發製造,推行全程機械化綜合農(nong) 事服務,不斷提升主要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